本报讯 (记者吴婉虹、林广)这两天,打车软件的竞争热火状态依然继续。2月18日,在“嘀嘀打车”上午宣布将补贴增加到12元之后,“快旳打车”也给出了新政策作为回应——每单最低减13元。背靠腾讯(580.5, 16.00, 2.83%, 实时行情)和阿里巴巴两大巨头,打车软件的价格战再次成为“烧钱抢份额”的游戏。那么,打车软件对于打车人、司机、企业和监管层来说,到底意味着什么?这种烧钱大战还能持续多久呢?
有人欢喜:乘客省钱司机活多
19日零点25分,在一家游戏公司供职的北京市民李先生在微信里欢呼,“打车花了7元,我用快旳打车,平日要花20元。”
司机王师傅告诉记者,“至少可以减少跑空车,比如有时候我送人去五环六环外,那我开着这个软件,就可以在回来的路上拉上一个人,不会亏本。只要安排得好,可以少走好多空车路程,这一多一少,省了时间和油钱。”
有人吐槽:最怕跑单很费流量
有市民担心司机会被惯坏,“如果人人都会用软件,抢的人太多,会把一些出租车司机惯坏了,不加价不来!恶性循环。”还有人担心司机忙于接活,影响行车安全;还有人吐槽司机看到距离近不接单、路边招手打车难等。
缪司机刚装了“快的”叫车终端没多久,他表示,“嘀嘀打车一降价,有同行跟我说上面都没什么客了。”有时客人抢了单又弃单,让出租车白跑一趟也是有的。所以,有的士司机干脆不装打车软件,或者不开打车软件。有一位李姓司机表示,老司机一般熟悉规律,找客并不困难,不愿意用软件抢客为自己找麻烦。上面提到的王师傅则选择关掉软件,“这个东西太耗流量了。”
业内人士:双方都有雄厚资本做支撑
亿欧网联合创始人、行业资深分析师黄渊普认为两者斗争会继续下去。首先,“打车软件市场还处于习惯培养阶段,还有很多想象空间。在我看来,两大打车软件公司背后的投资方腾讯和阿里巴巴都想把自己公司的整个业务嵌入打车软件里来。这两家大公司有这样的预期,乘客一想到打车软件就会想到它们的某种产品,然后利用这个打车软件来连接自己的餐饮、娱乐、旅游等服务。”第二,“从目前数据来看,快的和嘀嘀两款打车软件所占的市场份额相差不大,两者肯定会拼出一个胜负”。第三,“在资本上,双方都有雄厚的资本做支撑。”
黄渊普乐观地预见,“两者竞争对于行业发展肯定有利。我曾经使用过其中的一款软件,非常的方便。尤其是软件引入的评价体系提升了出租司机的服务态度,我发现出租车司机的服务比之前好多了。”根据软件的设置,收到差评多的司机接的活会越来越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