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2月,腾讯推出了QQ浏览器微信版,把用户高达6亿的微信整合到PC浏览器中。整合后的产品形态更适合办公人群的使用需求,大大提升了工作沟通的效率,通过该应用,基于电脑与手机、传统互联网与移动互联网的工作沟通将实现跨平台的融合。
“传真机到炼钢厂有一万光年”,那只是诗人的视角,如果我们回顾过去的30年间,不难发现在技术发展的驱动下,工作沟通的方式、渠道、信息构成……各个维度的变革,都已经横跨过好几个时代。
一、80年代:变革即将发生
80年代办公
1987年9月20日,对于大多数中国人来说,是很普通的日子。但是对于中国互联网来说,这一天却意义非凡。北京大学钱天白教授通过拨号上网,发出了我国第一封电子邮件《越过长城,通向世界》。这封电子邮件从北京经意大利到达德国的卡尔斯鲁厄大学,被视为中国正式加入互联网的开端。
同样是1987年,中国计算机发展(深圳)公司长城286高级微机系统发布。当时的一台“长城”电脑,售价5万多人民币,即使买得起的单位,也是将之当宝贝一样供着。
这些,离普通上班族都还很远。无论是文档处理、信息沟通,还是工作汇报,从工业革命之后延续下来的“纸笔+信函+电话”的模式,依然是工作沟通的主流。
就在这一年秋天,林明大学毕业,被分配到北京某机关办公室工作。
“写材料”是林明这样的机关工作人员的基础工作。谈及当年写材料的苦,林明心有余悸:“几千字,上万字的材料,两三天就要。只能把自己关在屋里,没白没黑地写,一边看文件、翻材料,一边一个字一个字地往方格稿纸里填。墨水灌了一管又一管,烟抽了一支又一支……”
材料写完,要一级一级送审,领导逐级批复,然后将意见原路退回。到林明手中,再修改、誊抄,按原有程序,再一级一级送审、修改,直到最后通过。这样才算完成一个工作任务的循环。
“那个时候的办公,基本上是孤岛式。工作信息在一个单位内部的流通,已经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如果涉及与外部单位的信息交流,程序会更加复杂,过程也会漫长到不可想象。”
在工作的下行沟通中,“文件”的下达与学习是一种重要方式。
“那个时候开会基本上都是在学习文件。”林明说。“一般是领导念,我们听,听完之后写学习心得。有一次领导突发奇想,让所有参会的人每人用自己的方言念一页,大家认认真真地念,听众想笑又不好意思笑。”
很快,这种相对静态和低效的工作信息流通方式,将会彻底被科技改变。
二、世纪之交:一不小心就会慢一拍
90年代办公
世纪之交对上班族而言,是个充满猛烈变革的时代,一切都变化得那么快,一不小心,就会慢人一拍。
1994年,中国大学教育改革迈出了一大步,从此“包分配”成为往事,大学毕业生被推向市场,开始自主择业。与此同时,伴随着大量私营企业的出现,对工作节奏和工作效率的要求相较于80年代的机关模式有了天翻地覆的变化。
1995年1月,中国电信开通了北京、上海两个接入Internet的节点。这一事件成为中国互联网诸多事件的开端,也成为一个历史时刻。也因此,1995年被称为中国互联网商业元年。
对工作沟通而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首先带来的变革就是电子邮件的商业使用普及。
1996年,张扬辞去文献办公室研究员的工作,加入了一家IT公司,成为一名在当时还意味着不稳定和高挑战的“打工族”。回忆起第一次使用电子邮件,张扬依然记忆深刻。“当时就觉得这东西太牛了,忽然就发现以前办公室里你很依赖的东西:纸、笔、收发室,甚至传真机,都可以被替代掉了,时间、地域、篇幅,这些都不再是工作沟通的障碍。“
以电子邮件为主的工作沟通方式,完全颠覆了张扬以往的习惯。而在互联网飞速发展的大背景下,这个颠覆只是个开端。在此之后,现代通信工具和即时通讯工具进一步拓宽工作沟通的渠道,提升工作沟通效率,改变工作响应模式。
1999年,QQ出现并迅速普及。无论距离多远,只要在互联网两端,都可以实时交流,且交流的内容不限于文字,图片、音频、视频,都可以轻松传送。
“刚适应寻呼机,同事有人开始用手机了。刚咬牙买了奔腾2,奔腾4就来了。刚学会用QQ,单位因为QQ聊天太方便怕耽误工作,就把QQ给禁了……”张洋感叹。
技术发展如此之快,给传统工作模式带来的冲击如此之大,让人有些无所适从。而“禁QQ”背后,则折射了对工作沟通与私人沟通渠道重合的焦虑和纠结。
三、10年代:融合和延伸
2000年后白领办公
在今天,科技的渗透全方位,无死角,在传统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的双重作用下,我们的生活方式、工作方式、思维方式,都发生着颠覆性的变化。
“职场”也早已被延伸,人们已经能在任何一个地方工作——家里,咖啡馆,办公室。
工作沟通无所不在,手机、Pad、笔记本,任何一个终端上,都可以轻松实现文本、图片、语音甚至视频的交互。
2011年,李麟大学毕业,进入北京一家广告公司工作,因为服务的大都是互联网公司,快速响应成为最基本的要求。李麟对快节奏的工作沟通早就习以为常。“所有的工作指令,不管是来自客户的,还是来自老板,都需要‘秒回’。”
在李麟看来,电子邮件已经没办法完全满足工作沟通的需求。“邮件发过去之后的等待状态,你无法实时知道客户或者老板对邮件内容的反馈。所以一般发完邮件之后,会补一个微信,大致将事情交流一下。”
因为常常在出差或者开会,微信成为李麟工作沟通的主要方式。在李麟看来,微信“占领”职场的主要原因在于:首先,普及度高,通过微信能联系到每一位同事;其次,沟通方式和内容的多样化适合频繁变换的环境,开会时可以选择文字、独处时可以选择语言,除此之外,图片、视频、链接,都可以实时发送;微信的便捷性可将上班途中、等待开会这样碎片化的时间利用起来,将工作沟通做到“滴水不漏”。
微信作为社交工具,逐渐成为职场人沟通的主要方式,这其中反映了一个大趋势——工作沟通与私人沟通的交集越来越大,融合度越来越高。“有时候一边吃饭,一边用微信开会。”作为现代职场人,李麟对此安然接受。
电脑屏、Pad屏、手机屏,都是办公的“阵地”,如何将所有的终端融合起来,也成为职场人的烦恼。“一边写ppt,一边看手机,分心是难免的。”
今年2月,腾讯推出了QQ浏览器微信版,把用户高达6亿的微信整合到PC浏览器中。整合后的产品形态更适合办公人群的使用需求,微信变成浏览器的侧边栏,实现了在同一个屏幕内,一边浏览网页,一边使用微信。
李麟把这款浏览器“玩得很转”。“因为有很多个微信群,有时候多个群里都有很重要的讨论,用手机打字速度铭明显会跟不上,但是通过浏览器,用电脑键盘打字,速度就不成问题。很多创意一闪而过,打字慢没准就忘了。“李麟开玩笑说。
除此之外,在一屏之内完成电脑和手机的双重沟通,也是个巨大的进步。电脑即时通信、手机即时通信、移动互联网即时通信通过QQ浏览器微信版实现了划时代的融合,一切工作信息的获取、分享、传送都可以在微信中完成。这样的融合对工作沟通效率的提升不言而喻。
技术的发展已经将工作沟通的方式和渠道延伸到生活中的方方面面,未来,将会是更多融合,形式将变得不再重要,找寻更安全、更简单的信息沟通方式会是科技发展的不懈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