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一次接近全员皆知的投资交易,腾讯投资京东的日经式消息即将落定。
根据网易科技得到的最新消息,腾讯入股京东将在周一下午正式公布,双方周末已就发布事项准备就绪,腾讯旗下的易迅、网购、拍拍等一系列腾讯电商主体业务和团队将整体并入京东,腾讯或在京东IPO时认购股票。目前尚未完全确定的几个关键数字分别为:腾讯所占京东所占股份(决定投资意图和投票权)、是否现金投资和对旗下电商业务的作价(关系到对京东的估值)、业务整合下的团队合体形式(涉及到裁员与否)以及京东上市计划的后续。
根据京东在1月30日提交的IPO申请文件,老虎基金持有京东22.1%股份,刘强东等高管团队持18.1%股份。
据知情人透露,京东和腾讯双方高层最早接触在2003年1月华兴资本在香港举行的中国CEO年会上,之后刘强东远赴美国游学,此事搁置。2013年底刘强东从美国回来后重启谈判。此时国内O2O大战拉开,京东需要大入口阻击阿里,腾讯微信需要应用场景对抗阿里支付。据网易科技获悉,腾讯和京东交易的背后推动者为京东前三大股东之一高翎资本董事长兼CEO张磊。本次交易,京东聘请了华兴资本和美林为财务顾问,腾讯聘请了巴克莱银行为财务顾问。
腾讯在入股搜狗、大众点评后,再大手笔入股京东,一连串的股权运营背后,腾讯“联邦式”圈地模式逐渐清晰。从腾讯在搜狗、大众点评等投资案例中,可以看出入股京东的步骤。
腾讯新并购模式:联邦
从最初的“要么全资收购、要么另做一个一样的”到现在的“不一定控股,股权交错业务好说”的模式,腾讯的新并购模式有几个特点。
1、腾讯不再追求全业务,在一些自己不擅长的领域结盟老二老三对抗老大。
以搜狗的投资为例,搜索是腾讯花了大资金和人力的业务,但无奈一直没有占据有战略意义的市场份额,在搜狗投资案中,腾讯将搜搜等业务团队全部奉送,这意味着在腾讯的业务版图中,搜狗成了自己的搜索防御墙的组成部分。易迅并入京东的情形和搜狗案极为相似。
2、允许不控股,保持战略投资角色,可进可退。
搜狗投资是2013年9月,到现在为止,搜狗股份依然是搜狐最大39.6%,腾讯占36.5%,管理层持有14.9%,剩下的属于张朝阳的个人基金。而在大众点评的投资案例中,20%是腾讯所持有的股份。在这两个案例中,搜狗和大众点评都寻求独立上市,腾讯的角色更像某轮融资投资人。但值得注意的是,腾讯在几家公司中的股份有可能进一步加大。
和该模式成反比的正是百度的收购模式,无论是PPS还是糯米和91,百度在业务、数据平稳过渡之后,原管理层多数离开。百度的收购是将其现成的业务规模拿到体系内部,彻底的吞并,不止要吃肉,还要啃骨头。
3、战略联盟者业务深度咬合。
在大众点评投资宣布的前一天,微信这个被腾讯内部成为最难切入的平台就已经接入了大众点评的团购入口。收购搜狗后,搜搜团队全部转入搜狗。在京东案例中,腾讯和京东的内在合作想象空间极大。若微信给京东开说,。在达成联盟后,腾讯和对方的业务将深度结合。
腾讯投资策略改变背后:耐心不再
是什么让腾讯的投资策略有着这样的改变?根本原因是互联网顶级巨头竞争的升级,让BAT们已经对自身业务成长的速度不再具备耐心。
周鸿祎在上周的财报分析师会议上如此说到,“美国互联网收购的目的是技术和未来,而中国互联网收购则是为了吃掉现成的市场。”这个说法很形象的说明了现在的情况,包括百度对91、阿里对高德、腾讯对大众点评的投资等等。
另一方面,阿里和腾讯在O2O的火拼已经剑拔弩张的阶段,以打车软件为先锋,包括微信红包、大众点评入驻、理财通在内,腾讯在2013年底、2014年初发起了一波波针对阿里的强攻势,以应对余额宝、支付钱包等业务。在电商方面上,对腾讯来说,易迅的成长虽快,但规模绝对值与第一名和第二名差距过大,没有起到足够的战略效应,也没时间等待易迅的长大。拉来京东,就是这一次对阿里整体攻势中的新高峰。
在这样的战略目的下,腾讯“联邦式”圈地所放弃的股分的实质,正是对业务团队的控制力,而最大的表现则在于联盟成员的独立上市的目的和团队控制力。
自媒体人孕峰给这样的模式一个很有意思的比喻,称“腾讯共和国”周边的成员就像是“皇伪军”,而QQ、微信、支付、广告系统、安全等核心业务就是自己的正规军。在这个说法中,近期频频传出的腾讯视频将整合到优土或搜狐视频的传闻,也是基于这个逻辑,将视频业务托付给一个腾讯参股的盟友。
另一个理由是腾讯的根基依然是产品,但每个企业、团队依然有着自己擅长的业务基因。在搜索、电商、视频等领域,腾讯长期投入、广泛资源的注入并没有起到相应的作用,员工成本和运营成本也不低于一次性十亿元规模的投资。
当年的3Q大战打出来了腾讯的开放平台,虽然开放依然是腾讯的命门,其他企业依然有被复制、吞并的担忧,但腾讯的平台对外开放是很难有人能拒绝的。在开放平台的模式运营了一年多时间下,腾讯尝到了新的甜头,在帐户优势最明显的格局中,中小平台直接引入腾讯帐号体系,实际上是加固了腾讯的优势,而内容和公司运营使用腾讯渠道,事实上又对腾讯公有云等业务起到了推动作用。在这样的经验下,腾讯开始从全业务模式走到平台模式,具体业务交给盟友,不过,这一步依然看上去较为保守。
腾讯“联邦式”模式命门:牢固否
“联邦式”模式依然存在命门,来自内部外部的皆有。
1、首当其冲,就是联邦的纽带是否牢固。为什么百度等选择全资持有后深度整合,就是因为担心较为脆弱的联盟无法让1+1的效果无法等于2。创始人的自主权力、放下垂直业务线之后的竞争结果,腾讯都承担了非常多的不确定性。例如京东,在电商中,京东势头不错,但阿里强敌依然高大,而华尔街对唯品会却更为热衷,也有消息称京东的路演并不顺利,这也被认为是刘强东之前非常排斥腾讯,之后又接受入股的一个重要原因。腾讯相当于把电商的发展结果放在了盟友手上。
还是电商的案例,不是每个企业都愿意成为腾讯的盟友,而这样的模式决定了腾讯每个领域只会有一个盟友,而再不在乎控制权,腾讯相当于将该业务的命运交给了对方,风险很明显。
2、来自内部的最大的问题是管理问题。在搜狗案例中,腾讯搜搜部门等多个部门经历了一次波动,有人转岗有人离开,而电商收购中,腾讯内部需要调整的岗位、核心员工去留更是非常关键。同时,腾讯走向开放平台之所以不那么纯粹,很大的原因还是内部的利益关系不是那么好梳理。腾讯在员工数量上绝对算是上市国内互联网公司前列,而平衡内部业务部门、对放弃的业务团队交代,是影响该模式延续的关键。
3、过于看着当下和现有市场。互联网竞争一年间变化飞速,硅谷的收购大量充满了小公司小团队的纳入,为的是人才和技术,但联邦式的圈地会让腾讯将注意力更多放在当下和眼前,类似拼红了眼的状态。
4、腾讯的步伐可能会继续刺激巨头间的竞争,在腾讯将手伸向了阿里的大本营电商之后,腾讯可能就会成为阿里入股360的助推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