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联100多个小时,马航MH370仍然杳无音信。微博上各种消息不少,也不可避免的出现了杂音。因此就有媒体指出,马航事件中社交媒体已经成为谣言中心,甚至用了“乱象丛生”来形容。这话说的有点绝对。微博作为社交媒体具备自我净化能力,绝大多数的人都在努力寻求真相。而在追求真相上,其实存在一定的技巧。笔者就教大家几招,在“摊上大事儿”时该怎么刷微博。
第一招:刷话题
相对于重大突发事件中的“快”,新浪微博通过话题对信息的聚合更有价值。事件发生后,#马航飞机失联#迅速进入微博右侧的热点话题榜,目前讨论量已经达到450万。话题中既有媒体对事件进展的播报,也有专业人士的各种分析,还有普通网友的祈福和焦虑。这些信息是实时更新的,用户随时打开随时可以了解到最新进展。基于关键词的整合,最大限度的满足了用户在移动端利用碎片化时间获取信息的需要。
在信息质量方面,微博成熟的筛选机制也为用户提供了充分保证。热点话题的主持人通常都是权威媒体(如#马航飞机失联#的主持人是@央视新闻),能够对信息进行专业的筛选并推荐置顶。网友生产的海量信息也被按照互动量、时间等不同维度分类,并且默认以互动量(即页面上的“热度”)进行排序。来自权威信息源、微博和用户的多次筛选,基本上能够从海量的信息中选出最优质的信息进行呈现。
虽然资讯类APP都有信息推送功能,但这种功能不可能频繁使用,否则就会对用户造成骚扰。搜索类APP则依赖于用户的主动行为,而且结果的准确性也无法保证。相比之下,微博显然是最靠谱的信息渠道。
第二招:盯“官号”
重大突发事件中信息难免多而杂,“听谁的”就是关键。必须承认,此时最值得信赖的仍然是机构媒体。相对于个人而言,机构媒体的专业程度更高、审核机制更严、纠错机制也更完善。虽然@人民日报、@央视新闻也发布过不准确的信息,但在被证实为不实信息后,其官微都迅速做了删除和澄清,并没有影响公众对事件真相的认知。在昆明恐怖袭击事件中,@新浪重庆、@央视新闻等媒体同样是重要的信息源。盯住权威媒体的官微,往往能够迅速了解事件的最新进展,而且靠谱程度也更高。
在重大突发事件中,相关的政府机构和企业对事件了解最全面,而且会基于全局的专业考虑进行信息发布,也是比较靠谱的渠道。去年四川雅安地震时,成都高新减灾研究所官微在地震发生后53秒就发出第一条信息,国家地震台网官微@中国地震台网速报也持续发布相关信息,帮助大家了解灾情进展。马航事件发生后,中国政府工作组也在3月11日开通了新浪官微,并开始通报中国政府工作组的工作进展。
在重大突发事件中要找到这些“官号”并不难。事件发生后,相关的企业、政府机构往往会第一时间通过微博发出声音,新浪微博也会将这些官方账号推送给用户。通过微博话题页也很容易找到这些“官号”。
第三招:找专家
微博上有很多“专家”,这绝不是讽刺。这次马航事件中就有不少专业人士参与其中。@华闻周刊发布的一篇专访匿名机长的文章,被网友称为“最希望看到的文章”。中国政府决定调动10颗卫星为搜救工作提供保障,又有航天爱好者在微博上指出此举“代价极大,充分显示了政府的决心”。昆明恐怖袭击事件后,不少警务微博也发布了《紧急撤离危险现场应注意什么?》,指导网友在遇到紧急事件时自我保护。
专业人士通过微博发表看法,既可以正视听,而有利于保持良性的舆论方向。香港大公网最近的一篇文章就指出,马航事件中“一批具有专业背景的‘中V’在信息传播中扮演了专业的阐释者和辟谣者的角色。他们的微博起到了一定程度上抵消负面影响的效果。他们专业化的解读也被普通网友大量转发。”
经过长期积淀,微博上已经积累了遍布各个领域的专家资源。前段时间新浪微博推出“专家”聚合页,向用户推荐医疗健康、教育、育儿、摄影、化妆造型五个领域的专业人士。最近#一起315#也邀请了600位律师为用户提供在线咨询,也是在利用微博上专业人士的力量。专业人士的参与使微博舆论场更加活跃,对用户也产生了更大的价值。
更好的信息筛选机制将有利于用户获取更有效、更准确的信息,这应该也是新浪微博面临的一个重要任务。通过话题聚合信息、引导权威信息源和专业人士对信息进行筛选和推荐,在这方面新浪微博还有很大空间,而且相信政府机构、传统媒体和各领域专业人士也乐于配合。既然看准了社交媒体这条路,相信新浪微博已经能走的更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