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我国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市场,由此带来的互联网商机吸引着越来越多的企业“触网”,通过互联网或移动互联网进行商业活动也已然成为企业常用的手段。但一个不可争议的事实是,绝大多数企业管理者大多缺乏相关的互联网或移动互联网技术知识。而这,正成为一些不法分子的“商机”。
一些骗子公司披着互联网企业、高技术企业这些光鲜的外衣,通过“3G网址”、“全网名址”、“无线网址”等一系列“关键词”以及共同经营行业网站、行网APP、运营平台等各种欺诈手段,一步步诱使不知情的企业客户大量购买虚假的互联网产品,以达到牟取暴利的目的。
高价炒作“3G网址”、“全网名址”、“无线网址”和“关键词”成常用伎俩
在上述类型欺诈案例中,通过高价炒作“3G网址”、“全网名址”、“无线网址”和“关键词”成为骗子公司常用的伎俩。
自去年11月以来,昌平区检察院就先后办理了3起利用“关键词”蕴含的商业价值,采用虚构信息、冒充买家等手段对“关键词”持有者实施诈骗的案例,涉案嫌疑人达30余人,涉案金额500余万元。目前,22名犯罪嫌疑人已被该院依法批准逮捕。
在此类诈骗案件中,骗子公司并无真正的产品技术,纯粹利用人们的投机心理进行欺诈销售。昌平区检察院办理的一起“不法分子冒充工信部官员 2100万出售‘关键词’”即是这样一个典型案例:
事情从周先生接到的一则电话开始:“您好,我是国家工信部互联网产权交易中心主任,您所持有的关键词‘上海金融’经过注册维护后,可以以2100万元人民币的价格出售。”这则电话,来自于王某旗下绿客公司的员工。
王某是个仅有高中文化的“90后”,2013年9月注册成立了北京绿客网络科技有限公司(“绿客公司”)并担任法定代表人,专门从事“关键词”中介交易。因正常交易基本没有盈利,其开始虚构买家骗他人签订合同。持有“上海金融”这一“关键词”的周先生便成为其涉猎的目标。
王某是通过以下步骤逐步实现其诈骗目的的:
第一步,安排员工冒充国家工信部互联网产权交易中心主任,给周先生打电话,称湖北有一客户欲以2100万元收购周先生持有的“关键词”。
第二步,安排员工继续冒充该“主任”给周先生打电话,称湖北的客户已缴纳定金,并将客户的联系方式告诉周先生。同时,该“主任”还介绍说绿客公司可帮其申请注册网站域名。
第三步,安排员工冒充其他科技公司工作人员,向周先生传达申请域名注册的重要性,让周先生意识到所持“关键词”如被别人抢注域名的话,其“关键词”的价值将大幅缩水。事实上,第三步更多是为第二步服务,以此打消周先生的顾虑。
几个来回后,周先生开始信以为真,一步步走进骗子事先为其设计好的陷阱。即周先生按照“主任”的介绍联系绿客公司,申请了“关键词”注册业务,并根据双方签订的合同内容,先后向绿客公司账户汇款140余万元作为注册费和维护费。至此,绿客公司成功通过诈骗实现了140万元巨额利益。
而高价炒作“3G网址”、“全网名址”、“无线网址”实施诈骗,与“关键词”欺诈的过程大多大同小异。
以合作经营行业网站、行网APP、运营平台手段
诱惑企业上当危害更大
其实,对于普通公众来说,对“3G网址”、“全网名址”、“无线网址”和“关键词”知之甚少,即使有些人知道其价值,但也不清楚如何注册、管理和转让。犯罪分子正是利用这一点,诱骗被害人对某一“3G网址”、“全网名址”、“无线网址”和“关键词”在多个平台上进行注册,由此赚取数额不菲的注册费。
更可怕的是,近年来骗子公司在欺骗客户时已不仅仅局限在网址产品。相比“3G网址”、“全网名址”、“关键词”诈骗,其后实施的进一步诈骗的危害性更大,涉及的金额也更多。这些环节主要包括合作经营行业网站、行网APP、运营平台手段等等,这些诈骗收取的维护费更甚于“3G网址”、“全网名址”、“关键词”注册费,涉及金额也从原来的几万元上升到几百万甚至上千万。
此类诈骗也是通过一环套一环,诱导被骗客户进入陷阱而实现巨额利益。打个比方,如果被骗客户的无线网址是“中国XX网”,那么骗子公司会建议被骗客户制作相应的网站和移动APP,作为真实平台运营,随后将成套的网址类产品连同网站和APP一起以更高价格出售,在待价而沽的时段内,网站和APP还可以靠互联网广告盈利。
为进一步吸引被骗企业掏钱,骗子公司答应可以帮助开发并运营网站和APP,甚至可以一起合资开办新公司专门运营网站。由此诱导被骗客户投入资金,用于委托该公司制作和运营网站。
此后的一段时间,骗子公司也确实派人维护运营这些网站,甚至将部分广告收入打入被骗企业的账户里,造成一种网站确实能够带来收益的假象。至此,这家被骗客户已经为这一陷阱投入了上百万元资金,但所谓的高价收购者却始终没有出现。
骗子公司及内部人员通过串通一气、互相勾结、虚报价格,让被骗客户心甘情愿掏钱购买更多的“3G网址”、“全网名址”、“无线网址”等。然而只要被骗的钱财落袋为安,这些骗子公司就会突然消失,或者是把被骗客户晾在一边不予理会,原来承诺的高额回报自然也是不见踪影。
遗憾的是,一些被骗企业不能及时看清骗子的真实面目,仅仅觉得自己是投资失败,根本意识不到是被骗了。由于这些骗子公司一般只对外地企业进行电话推销,因此很多企业即便发觉受骗,也苦于异地执法、举证困难等,只好不了了之。加之相关法律法规界定模糊,以及执法机关缺乏对互联网产品的了解,即便有企业报案或投诉,也通常被当作一般的商业纠纷对待。骗子公司违法成本低,无疑更加助长了其嚣张气焰。
选择合作伙伴需选择品牌商
对此,有业内人士指出,这种赤裸裸的商业欺诈行为,已经严重扰乱了互联网市场,干扰到广大企业对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的正常使用,甚至扰乱了社会经济秩序。更重要的是,在倡导诚信的今天,这种欺诈行为对整个社会诚信体系的建立具有极大的破坏性。如果任由这一乱象蔓延,将对中国企业信息化的健康发展带来极为恶劣的影响。
而为了有效杜绝此类诈骗事件继续蔓延,其一需要企业在接到类似来电时提高警觉性;其二需要企业加强对互联网产品技术的了解;其三是企业在选择合作伙伴时需选择那些相对有实力的品牌商,而非参差不齐的杂牌企业,以降低被骗的几率。另外,从政府层面来说,则需要有关部门出台相关法律法规,严厉打击网络欺诈,为我国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发展创造一个更好的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