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Bear旗下自媒体矩阵:

尼葛洛庞帝与百度的“未来二十年”

   时间:2014-07-08 17:41:34 来源:互联网编辑:星辉 发表评论无障碍通道

文/科技有一说一

近日,在“超越数字化”--尼古拉斯•尼葛洛庞帝对话百度百家自媒体活动会上,被《时代》周刊列为当代最重要的未来学家之一的尼葛洛庞帝,发表了他对未来二十年的最新预言。尼葛洛庞帝可谓世界互联网发展的预言家和见证者,早在上世纪九十年代,他所著的《数字化生存》一书中预言的互联网未来,如今已成现实。之后,他关于手机的发展方向等多个论断也大都实现。

今年,恰巧是中国互联网20年,在这个节骨眼上,对未来互联网走向的展望变得更有意义。1994年4月20日,中国实现与国际互联网的全功能连接,标志着互联网时代的开启。一转眼,20年时间过去,互联网已深刻改变着人们生活的每一个方面。

在本次活动的主旨演讲中,尼葛洛庞帝提出:“到目前为止未来20年,我们未来是生物技术和硅谷的整合(人工智能),我觉得可以把基因跟技术来进行整合。这是我们未来将会发展大的方向,它的影响也是巨大的。”庞帝认为,未来可能出现比特跟原子的结合。机器人将成为一个巨大的市场,而如果将机器人定义为自动化行为,那么它的发展空间是无限广阔的。

对此,有与会嘉宾早前曾撰文指出,庞帝此次演讲中发表的很多想法,与百度创始人李彦宏的观点不谋而合。嘉宾认为,在未来发展的决定性力量上,“互联网教父”尼葛洛庞帝和百度创始人李彦宏的看法惊人地一致。“尼葛洛庞帝看好未来20年‘生物技术和硅谷的整合’,李彦宏也坚信未来20年机器将可以完美模拟人类智能。他们都是颠覆性创新、挖掘极致创造力的忠实信徒。”

在百度第四届技术开放日的主旨演讲中,李彦宏提出,技术创新是一个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他认为,并行计算能力不断提升和云存储等技术产品成本的不断降低,使大数据真正走到了技术变革的临界点,“未来会发生一件事,就是技术会改变互联网”。

李彦宏还以摩尔定律举例,展望未来认为人工智能有一天真的开始有用、计算机也真的可以像人一样开始思考。李彦宏说,“在百度内部我们有一个叫做‘百度大脑’的项目。这个项目实际上用很多计算机加上我们的人工智能,再加上深度学习这些技术去模拟人脑的思维。现在做到什么地步呢?现在大约相当于两到三岁孩子的智力水平。这可能是世界上最复杂的、模拟人大脑思维的系统。但是当你想象,摩尔定律继续做十年、二十年的话,这样的一个大脑很有可能就会比人脑还要聪明,那时候质变就会发生。”

“有一天可以把一个芯片植入到你的脑子当中,你想知道什么的时候不需要动作也不需要动手,当你想到它的时候就可以告诉你、展现给你,就可以在你的脑子里呈现了。”在描绘了一个未来的人工智能场景后,李彦宏指出,这样的人工智能场景并不会太遥远,因为技术的发展可以使得人的智力越来越大程度被电脑所模仿,有一天电脑的能力也可以达到人的智力。

“现在已经可以看到一些端倪,如无人驾驶汽车、智能机器人,可以看到有机器人代替酒店的行李员帮你拿行李,很多事情现在就已经可以做。但是再过5年、10年,我们可以看到更多的东西由电脑来代替,可以通过互联网的方式来完成。”对于互联网的未来,李彦宏充满信心。

尼葛洛庞帝说,技术创新是互联网未来发展的主驱动力,人工智能是下一个二十年互联网发展的核心技术,而抢占核心技术、尖端人才的企业,将更有机会抢占下一个二十年。从这一点上,百度也走在了中国互联网公司的最前面。

今年5月,“谷歌大脑之父”、世界顶级人工智能专家、斯坦福大学计算机科学系教授吴恩达成为百度“美国研发中心”负责人,并出任百度首席科学家一职。百度更是连续多年增加对技术、科研的投入,通过人才培养计划、深度学习研究,挖掘大数据价值、创新人工智能产品,驱动未来商业价值。据财报显示,2013年第三季度研发支出为10.91亿元,第四季度为12.64亿元,2014年第一季度为12.77亿元,已连续三个季度超人民币10亿元。作为百度技术实力和大数据引擎的精华,代表人工智能水平的百度大脑融合了全球领先的深度学习算法、数据建模、大规模GPU并行化平台等技术,实现了无时无刻不在学习与成长,它拥有200亿个参数,构造起世界上最大的深度神经网络。

李彦宏说,我们今天看到的不仅是互联网作为一个产业在成长,当互联网选择进入其他的产业时,它都会对原来的传统产业产生非常大的影响。6月5日,在万科首届商业合作方大会上,万科与百度达成合作,共同打造基于大数据和LBS的商业生态。在金隅万科广场项目中,万科将借助百度的数据挖掘、分析技术,对商场消费人群进行分析,掌握顾客活动轨迹、顾客消费习惯等,为顾客提供定制服务、精准营销,同时也可以根据顾客喜好来为调整店铺分布、招商策略,打造真正意义上的智能shoppingmall。

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全站最新
热门内容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开放转载  |  滚动资讯  |  English Ver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