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Bear旗下自媒体矩阵:

世界杯吐槽战 谁是赢家?

   时间:2014-07-15 10:16:16 来源:互联网编辑:星辉 发表评论无障碍通道

我们知道,美国互联网巨头每年最看重的时刻,就是一年一度的超级碗(美国橄榄球联盟的年度冠军赛),这不仅是各大品牌广告商的血拼时刻——因为在比赛的间歇时段看哪家广告更精彩,已经成为美国观众们的一项传统。而且,它还变成了各大社交网络的影响力竞赛:品牌商们往往希望在60秒左右的广告之余,在社交网络上延续热度、吸引话题,而这就成为诸如Twitter、Facebook、Instagram、Pinterest等社交网络们证明自己对广告商吸引力的地方。

然而,今年世界杯由于大比分赛事冷门迭爆,再加之美国以外的新用户增长速度加快,是以世界杯期间,以Twitter为代表的美国社交网络被全面刷新数据——在德国狂屠巴西7比1的夜晚,相关Twitter消息量竟然达到了每分钟58万条,打破了Twitter上所有比赛创下的速度纪录。

面对世界级赛事如此狂热的表现,任何互联网巨头都不敢掉以轻心,比如Google就在硅谷旧金山的一座阁楼里成立了世界杯“作战室”,工程师将会随时关注有关世界杯的搜索趋势变化,并从中进行大数据的挖掘工作。数据分析师,将会寻找出当下最热门的话题,谷歌的图片设计师,将会根据数据分析结果,制作信息图,这些图将会发布在谷歌网站群,外部社交网络,或是ESPN等体育合作媒体。

说穿了,体育赛事不同于其它公共事件。观众的第一焦点永远在电视机或视频直播上,而社交媒体能够为用户提供的价值,无非是谈谈预测聊聊观感扯扯花边,一句话就是“吐槽”。而如何服务用户吐得更爽,如何让厂商认可吐槽平台的价值,的确考验各家互联网公司的实力。

由于中国国内缺少类似量级的体育赛事,所以每到世界杯奥运会时,国内几大社交网络和门户网站必须鼓足精神,用流量和新玩法证明自己的存在感,刷爆用户和厂商的眼球。但和美国不同,中国互联网公司的世界杯之战格局差异很大。

首先,中国真正对世界杯不遗余力的互联网公司,是几大门户网站,这是美国几乎不存在的事物。在世界杯前,我被好几家新闻客户端(门户网站的移动版)邀请参加了相关发布会,每家都咬牙切齿地希望通过一个月流量爆棚的机会吃掉新的市场份额。而这些新闻客户端的主要功能,就是一个前瞻和赛果,再加之时差关系,真球迷晚上专心盯电视,伪球迷第二天早晨在洗手间用手机扫一眼昨天的进球集锦,如此而已。根本谈不上高频应用,更遑论互动吐槽。

其次,中国的社交网络格局由于种种原因,也不像美国那样百家争鸣群峰耸立。人们口中除了微博就是微信,几乎无它。但微信由于是熟人小圈子社交,天生就不具备讨论公共话题的优势,因此在世界杯前,虽然腾讯网曾经向外界大力鼓吹将打通新闻客户端与微信的连接,让世界杯玩法更High,但实际上却雷声大雨点小。

这么一路看下来,能在世界杯期间真正“成事儿”的,也就只有新浪微博一家可期待了。而新浪微博在世界杯期间的表现,也的确没有辜负逻辑上的期待。

比如,根据DCCI互联网数据中心的“世界杯微博用户微博使用行为微观察报告”显示,世界杯开赛后,微博用户活跃度上升趋势明显,日均原创微博发布量相比非比赛日增长了6.8%。微博公布的数据也显示,过去一个月里微博上世界杯的讨论量达到19.6亿,阅读量更是达到297.5亿。

其实,流量虽是基础,井号才是命门。在美国,广告商现在十分青睐将话题标签(#)维护起来,比赛中投放了广告的53家品牌商中,有57%的都提及了和自家广告相关的话题标签,诸如百威啤酒的#BestBuds,或者可口可乐的#AmericaIsBeautiful。而新浪微博最“开窍”的一点是,自世界杯开幕以来,便不断大张旗鼓地宣传世界杯相关话题做得多么丰富多彩,当然事实上他们的确做得不错——微博与央视五套进行了深入合作,以微博话题为基础,实现直播社交化。世界杯期间央视微博矩阵主持约了205个微博话题,话题总阅读量高达112.4亿。比如#乌贼刘#、#微5世界杯#、#我爱世界杯#等,都是微博用户耳熟能详的话题。

作为全球最大的中文社交媒体,微博的活跃度在世界杯期间不断创新高,倒映的却是国内其它社交网络的式微与隔阂。美国的“Twitterball”现象在中国得到了完全生动的再现,由于人们永远愿意了解他人对于同样的游戏、电影和足球比赛会有怎样的评论。我们也完全有理由认为,微博还将在今后的重大体育赛事中继续坐稳国内互联网吐槽一哥的位置。

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全站最新
热门内容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  RSS订阅  |  开放转载  |  滚动资讯  |  争议稿件处理  |  English Ver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