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Bear旗下自媒体矩阵:

决战4G大考 OPPO领跑中高端4G手机市场

   时间:2014-07-15 16:04:08 来源:互联网编辑:星辉 发表评论无障碍通道

一个月前,当OPPO 在北京宣布停止3G研发、全面转型4G的战略时,业内虽然赞其魄力,却也不无“冒进”的担忧。如今,当看到赛诺5月份市场数据,在TD-LTE市场,OPPO手机销量排名国内前五,2000~3000元价位段市场份额排名第一,3000~4000元价位段排名第三,仅次于三星和苹果,就会发现,OPPO 能够如此底气十足,正源自于真实市场的的自信。先做后说,做好再说,一贯如 OPPO行事风格,本分实在,“引领4G”说要就要做到。

4G大考首轮夺魁

据权威数据调研公司赛诺在近日发布的2014年5月监测数据显示:

在TD-LTE市场2500-3000高端4G手机市场,随着Find 7轻装版和标准版的持续发力,OPPO在今年3月份到5月份数据明显攀升,市场占比5月份也达到62.89%,成功赶超苹果三星跃居第一。而在2000~2500元价位段,从去年6月到今年4月OPPO的市场份额还为0,而得益于OPPO R1S等机型的快速上市,仅一个月时间OPPO 4G手机市场份额已经攀升至44.02%。

此外,在国内整个智能手机市场,OPPO市场份额位列2000~2500价位段市场第三;2500~3000价位段市场位列第二,仅次于三星;3000~4000价位段市场第三,份额仅居三星、苹果之后。

与之相呼应的是,ZDC监测数据显示,OPPO品牌6月关注度相比2014年1月增幅达36.6%,升至第五位。从用户关注度来看,OPPO在3000元以上价格段机型的用户关注度最为集中,接近四成,为39.4%。且在2000~3000元价格段机型方面,用户关注度也超过三成。截至目前,OPPO共发布7款,共计16个版本的4G手机。

4G战略的玄机

在6月10日OPPO“引领4G 至美一拍”的4G战略发布会上,OPPO副总经理吴强说中国手机行业迎来了一场名为“4G“的高考,这是机遇也是挑战。而实际上OPPO早在2013年12月就已经开始停止3G产品研发,6月全面转型4G的战略发布不过是对外的正式宣告。OPPO的魄力转型不仅让其在首轮考试中拿下状元帽,甚至还因此成为第一个在高端市场真正站稳脚跟的中国品牌。

对比国内智能手机众多品牌,OPPO为何能够快速反应全面转型,且能在短时间内取得此种成绩?

首先,运营商急欲借4G机遇寻求突破,且4G商用后已经经历了半年的市场培育期,且随着4G资费的不断下调,使得手机终端厂商发力4G有了良好的基础。早在去年年底就已明确全面转型的OPPO,显然早有了充足的准备。

其次,OPPO高调宣布全面转型4G的底气在于一口气发布的7款15个版本的4G新品,其中包括夜拍神器R3、创新之作N1 mini等一系列产品。专门针对用户需求而创新研发的众多新品集体问世,颇给人一种厚积薄发之感,使之相比仅有零星产品的竞争对手更具优势,且在短时间内更能赢得广泛关注,继而成功在消费者心中树立了4G时代急先锋的形象定位。

再者,相较于其他品牌在4G转型上过于求稳(也可以理解为对既有3G市场份额不舍的心态)的步调,OPPO成功打了一个时间差。但多数人却忽略了,4G首考的一炮而红对于市场和消费者的持续影响(预计持续性可至少保持3个月左右)。

最后,也是最为关键的一点,尽管越来越多的手机终端厂商推出了4G旗舰机型,但多数品牌依然过分依赖于3G时代的运作模式——低价快速冲量,且甚至于不止一家品牌放出“下半年主打千元4G”的言论(运营商甚至期望年内4G产品价格下探到100美元)。但他们却忽视了4G时代用户需求的变化。

因为移动网络上下行速率的大幅提升,将使得用户将真正迎来手机端的高清网络视频和3D网络游戏时代。信号质量和稳定性、屏幕表现以及电池续航时间,将成为4G决胜的核心基础。而低价4G手机或许可以快速拉低4G产品的身段,但却更容易手机终端厂商失去用户对该品牌的信赖。反观解决信号、屏幕和续航三大挑战的OPPO,以中高端市场作为突破口的思路,更有机会使其在拔得头筹的基础上愈加有竞争力。

6月是中国的高考,但是4G高考不会短短两三天就将结束,对于时机的把握和更有魄力的选择,让OPPO在极短的时间内,就能领跑中高端4G智能手机市场,真正如其宣传所言 “引领4G,想必转型4G之后的骄人战绩也将势必引起众多从业者的重视,甚至促成国内市场的4G加速转型。不过,竞争对手是否能够因此重新审视自己对于4G时代的认知和理解,却是未知数。无论如何,我们期望一场更为波澜壮阔的4G竞赛,也期望中国智能手机品牌能够借4G之势,能够站得更高,走得更远。

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全站最新
热门内容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开放转载  |  滚动资讯  |  English Ver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