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Bear旗下自媒体矩阵:

Google Glass之父离职:智能硬件思路与百度趋同

   时间:2014-07-16 10:31:42 来源:互联网编辑:星辉 发表评论无障碍通道

近日,Google Glass之父Babak Parviz正式确定转投亚马逊。除了Google Glass,他还曾带领实验室研究过用来检测糖尿病患者葡萄糖的隐形眼镜。他的离开,给业界带来不小的震动,有人列举了他在今年可穿戴技术大会上的一段话,“可能在15年之后,人们会把设备戴在头上走路……但Google Glass依旧有很长一段路要走……”,来作为他要离开的表态和先兆。不久前,Google Brain之父吴恩达也转投百度,让业界不禁质疑谷歌究竟出了什么问题,让这样难得的人才白白流失,投进亚马逊和百度的怀抱。

为何Babak要放弃自己一手打造,令其名声大噪的Google Glass呢?Google Glass的问题在哪?有体验者一共总结了它八大缺陷,包括电池续航差、强光下很难看清屏幕、导致用户头疼眩晕等;美国的社交网络上,甚至热议它不适合在任何人多的地方佩戴:首先佩戴的人看上去像个怪胎,其次和你相处的人感觉自己的隐私在被无情的侵犯。对此,Google逐渐转变思路,放弃自己雕琢硬件的想法,决定和世界第三大眼镜制造商Marchon合作,把重心放在自己擅长的技术领域内,打造平台,并不再软硬通吃。

从Babak和此前吴恩达的离开,以及Google思路的转变,可以看到这家互联网巨头,已经逐渐意识到它发展智能硬件所走的弯路。那在智能硬件领域,互联网企业的路接下来该怎么走呢?

发展智能硬件,互联网企业的王牌是技术

作为互联网企业,在发展智能硬件的问题上,技术才是它们的核心竞争力所在。就智能眼镜来说,最主要的问题是它现在还不够智能,比如它发邮件时,除非你语速慢、语法正确,否则这将是一项大工程,另外,它的语音控制存在问题,很容易受到周围人说话的影响,而且会不经意就被启动。因此它还无法短时间内替代我们所熟悉的智能设备,比如手机。可穿戴设备需要繁荣起来,需要更加成熟的语音图像识别、语义理解等关键技术,这背后是大数据和深度学习的支撑。

在全球,除了斯坦福大学等高校研究机构外,目前,只有百度、IBM、谷歌、微软四家企业设立了独立的深度学习研究机构。其中,在深耕技术方面,百度走得相对专注。百度2013年初,成立深度学习研究院IDL(Institute of Deep Learning),由CEO李彦宏亲自任院长一职,先后吸引了国内外在这个领域的顶级专家。就在今年5月,谷歌大脑之父吴恩达加盟百度,也一度造成业界轰动。当下,“百度大脑”融合了全球领先的深度学习算法、数据建模、大规模GPU并行化平台等技术,实现了无时无刻不在学习与成长,它拥有200亿个参数,构造起世界上最大的深度神经网络。在这样的技术支撑下,百度的图像识别能力已经做到了全球一流水平,识别度达到92%左右;中文语音识别准确率突破90%。

事实上,业界对于智能硬件如何才能更容易的让人们接受,早有讨论。一个有趣的观点就是,“ 请将‘穿戴物’变得智能,而别逼我们把‘智能设备’穿戴在身上”。就像智能眼镜这样的产品,人们更需要的是,科技公司将科技直接植入到我现有的眼镜中,而不是让我戴上这款产品,而变成怪胎。因此百度更多需要考虑的可能是,如何将技术开发得纯熟,让其能融入生活中,让人们在不知不觉中享受科技带来的便捷。从科技本身来改变生活,而不是从形态上,才是智能硬件让人们接受的切入点。

发展智能硬件,搭建平台胜过软硬通吃

分析人士指出,针对智能硬件的开发,作为没有硬件基因的互联网企业,更多的应该是搭建平台,而不是软硬通吃。把技术和云服务开放出来,把硬件的事情交给合作伙伴,最大限度发挥各自优势资源。事实上,即便是苹果这样拥有硬件和软件集成发展传统的企业,在智能硬件领域已经遇到瓶颈,由于续航、材料、工艺等无法满足苹果要求,所以用户渴望的iwatch,iTV等产品,迟迟未能问世。因此在不久前的苹果开发者大会上,它着力推出HealthKit健康平台、HomeKit家居平台,在硬件开发进展缓慢的时候,挤占软件平台阵营,提前占据软件标准这块领地。

相对来说,百度在发展历史上,都一直专注于平台的搭建,将技术和云服务开放给硬件厂商,而把硬件工艺的事情交给合作伙伴来处理。在智能硬件方面,它的重心始终在Baidu inside,Dulife和Carnet这样的平台上,而且布局比对应的谷歌fit系列和苹果kit系列都要早。百度Inside将所有云计算能力、市场营销资源、百度品牌打包提供给智能硬件,将Inside模式应用到智能硬件领域,这是百度的首创。在平台的基础上,百度多选择与硬件厂商合作开发产品,比如其曾经和海尔、佳能,三星等公司合作,共同推出超过20多款硬件。

从谷歌在手机、平板、电视等领域发展的经历来看,都有从软到硬,再回到软的过程。在经历了Google Glass、无人驾驶汽车等硬件尝试之后,近期的谷歌开发者大会并没有推出炫目的智能硬件,而是推出了Google Fit,Android AUTO等平台,重新回到了“软”的阵营。

尽管Google由硬件转回软件的道路上来,但这迟来的觉醒,还是没能留住Google Glass之父Babak。不过从智能硬件发展趋势和各家的做法来看,互联网公司在发展智能硬件上,关键还是应该把握技术与平台两大核心,发挥自己的专长,专注于自己的核心竞争力,至于其他的,就交给合作伙伴处理吧。

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全站最新
热门内容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  RSS订阅  |  开放转载  |  滚动资讯  |  争议稿件处理  |  English Ver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