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Bear旗下自媒体矩阵:

手立视,打造智能手机远程摄像仪第一品牌

   时间:2014-07-17 11:54:44 来源:互联网编辑:星辉 发表评论无障碍通道

近日,北京埃森客科技公司与中国科学院,联合推出的基于云技术的智能手机远程摄像可视对讲仪——手立视,引起业界广泛关注和消费者的极大欢迎。与传统网络摄像机主要致力于监控功能和开拓监控市场不同,手立视首开世界智能家庭市场的先河,专注于中国家庭关怀和情感沟通交流服务,致力打造中国家用手机远程摄像仪第一品牌,让这一主要应用于工业和商业场所的高科技产品走进千家万户。

手立视精准定位  站到智能家居行业的台风口上

近年来,智能手机呈爆炸式增长,而智能家居也越来越成为行业关注焦点。国内许多高科技行业都在致力于这个行业的研究。业界著名的小米公司推出小米路由器和小米盒子,宣称拿到了智能家居市场的入场券,但市场不温不火的表现证明他们还没有真正做到。

在中关村十几年从事尖端软硬件开发,深刻理解市场应该顺势而为的ithink科技认为,如果之前做智能手机是站在了行业的台风口上,那么,由智能手机的普及而带来的周边硬件产品的升级换代,应该是IT行业和互联网行业下一个台风口。智能手机延伸到智能家庭中的具体硬件开发,成为ithink科技近几年一个重要研究方向。

Ithink科技注意到,社会经济的发展,导致人们工作生活节奏越来越快,使得工作与家庭不能兼顾;长期出差、异地工作,更是隔裂了人们对家人与亲情的距离;外出旅游,又担心居家安全,一路惴惴不安,使原本经松的心情,增加了一丝小小的牵挂。拥有网络摄像机领域专利技术的ithink认为可以通过对网络摄像机的深入研发,将之应用现代智能家庭,于是,专业定位于家庭关怀类的新一代智能手机伴侣——手立视应运而生。

    手立视掌握核心科技  畅享网络沟通乐趣

随着人们家庭经济收入的快速提高,对生活的品质也有了更高的追求。网络摄像机正被越来越多的广泛应用于与人们密切相关的各种领域,从居家物业安防到工厂车间流程监控再到商铺超市的安防监测,正悄无声息的改变着我们的生活,但传统的网络远程摄像头却无法满足人们对家庭老人远程看护和儿童家庭不良习惯监管提醒的诸多家庭情感关怀交流沟通的需要。

手立视家用手机远程摄像仪,拥有全球最先进的高速视畅和声纳易联技术,解决了传统网络摄像机画面传输速度慢,安装繁琐的两个科技难题。重新定义摄像头,完全做到了远程手机视频拍摄、视频画面远程传输和双向语音保真沟通、大容量数据的存储,不仅成就了手机远程视频传输的极速体验,克服了传统家庭网络远程摄像机成像迟滞,传输不流畅,以及不能即时观赏的缺点,而且满足消费者家庭成员间的双向及多向视频语音保真通话的互动要求。

另外,手立视家用远程摄像仪,特有的图像压缩处理技术,功能更加强悍,全网覆盖,支持全球五大洲4G/3G/2G/WIFI信号,它还可以最多支持15个账号同时使用,同时支持Android、IPAD、IPHONE、智能手机多用户端同时观看,即时分享,从此智能随身,沟通无限。

人性化设计  简单便捷智能高效

手立视家用手机远程摄像仪在研发设计之初,便遵循了人性化的设计理念,无论是从产品的外观、系统的操作,还是网络的安全性能均做到了极尽完美的打造,让使用者简简单单即可完美畅享清晰流畅的无界限网络视频体验。

小巧、简约、时尚的外观设计,受到消费者的普遍欢迎。手立视外形直板设计,厚度1CM,宽度6.5CM,高度12.5CM,重量仅330克;水平360°垂直170°、130°全视角,灵活旋转无盲区无死角,宽阔视界一览无余;机身内置磁铁,底座设计有挂墙孔,无线WIFI联接无需布线,居家安装不仅方便移动,随心所欲,身体成白色可与居家装饰风格整体相互融合,美观而不突兀。

功能傻瓜式设计,即插即用,操作简单易于上手。手立视系统安装极为简便,不需要插网线,使用手机客户端声纳易联绑定或二维码方式绑定,只需要30秒就可以轻松完成安装;客户设备端固件更新完全由系统自动完成,不需用户干预,视频清晰度支持随意切换。

另外,手立视家用手机摄像仪的网络安全私密保护设置更胜一筹。它在视频传输网络安全方面较之于同类产品又增加了独有的视频锁功能,可以更好的满足用户的私密保护,让用户放心使用,安全无忧。

手立视——诞生于智能手机时代,堪称现代人的智能手机伴侣。使用手立视家用手机摄像仪,从此智能随身,想看就看,家中情况一切尽在掌握,亲情互动零距离,家庭生活精采瞬间,一键喜乐分享。无论我们身在何时何地,轻轻一按,就能与家保持紧密的联系,父母、爱人、孩子——让心中的那份沉甸甸的思念,不再成为外出时魂牵梦绕的牵挂。

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全站最新
热门内容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  RSS订阅  |  开放转载  |  滚动资讯  |  争议稿件处理  |  English Ver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