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Bear旗下自媒体矩阵:

交通部打车软件新政为乘客智能交通出行带来新契机

   时间:2014-07-18 15:14:38 来源:互联网编辑:星辉 发表评论无障碍通道

7月17日,交通运输部印发《关于促进手机软件召车等出租汽车电召服务有序发展的通知》。该《通知》的颁布与实施,从政策层面讲,是在肯定手机软件召车服务合法性的同时,驱动传统交通行业全面拥抱移动互联的第一步,对移动互联网与交通行业融合具有划时代意义;从用户角度看,则是政府通过对移动打车应用服务市场进行规范,在促进市场协调有序发展的同时,也势必会为用户带来全新的智能交通出行体验。

一车难求“打车难”成城市通病

城市越来越大,出行需求也越来越多,“打车难”不再是一二线城市的通病,而是以迅雷之势向三四线城市蔓延。据2013年《公共服务蓝皮书》数据显示,2013年35%以上的乘客打车等候时间超过20分钟,70%左右的乘客打车等候时间超过10分钟。

提起“打车难”,接受采访的乘客们无一不向记者抱怨:上下班高峰打不到车;出租司机常常以“交班”、“不顺路”等理由拒载;拦车后不敢说自己去哪儿,要问师傅去哪儿等等情况和现象更是层出不穷。

但即使市民们抱怨打车难,出租车的空驶率却依然高的惊人。以北京市为例,全市6.7万辆出租车空载率高达30%。一边是出租车空驶率的居高不下,一边是乘客用户的刚性出行用车需求得不到满足,在这样的形势下,以滴滴打车等为代表的移动打车软件应运而生,通过移动连接的方式,借助大数据的挖掘、定位、匹配和优化,能够抹平这种信息上的不对称。极大程度上降低了出租车空驶率及乘客打车难度,方便乘客出行,让城市的交通运行更加智能、低碳环保和高效。

据清华大学《打车软件经济与社会影响调研报告》显示,一线城市的乘客使用打车软件的下单成功率为83.7%;二三线城市虽然稍低一些,但是也在70%以上。以滴滴打车为例,截至2014年4月底,滴滴打车已经覆盖178座城市,乘客下载注册总数超过1亿,日成交订单达530万单,平均成功率达到82%,在主要一线城市达90%以上。

满足出行刚需  打车软件成智能交通推手

打车软件之于用户,好处更是不言而喻。

第一、减少等待时间,降低打车难度。对于乘客来说,相较传统召车方式,移动打车软件可以显著减少打车等待时间。打车软件为司机和乘客提供了直接对话和互动平台,有效缓解了用户与司机之间信息的不对称问题,可以让需求跟服务快速匹配,特别是在偏远地区,乘客可通过预约避免马路边漫长等待,大大降低打车难度。

数据显示,乘客使用打车软件后,94.0% 的乘客打车等候时间在10 分钟内,等候时间在10 分钟以上的乘客比重下降了29.9% 。对于经常需要打车、重视时间的商务类用户来说,打车软件的好处就体现的更为充分。

第二、评价机制促使司机改善服务态度。打车软件为乘客对出租车服务提供了体验评价平台,一定程度上督促了出租车司机减少拒载行为,发挥对司机服务态度的监督作用。据悉,59.5%乘客表示使用滴滴等打车软件后司机服务态度明显变好。

移动互联网技术建立起了人与人之间“开放、透明、扁平、互动”的连接方式,极大地降低了信息交换成本、促成了信息对称。有了交通部新政策的保驾护航,相信打车软件作为“手机对手机”移动互联网创新模式在出行领域的大范围应用,未来不仅会带给用户更好、更多元的移动互联出行体验和解决方案,也将在城市智能交通、缓解大城市病方面发挥不可或缺的作用与价值。

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全站最新
热门内容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开放转载  |  滚动资讯  |  English Ver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