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业做社区服务,有一大天然优势,即对用户数据掌握极其详尽。
◎对于供货商来说,社区电商给他们带来的成绩远没有想象中理想。
◎美国的Nextdoor以小区社交切入,打造小区O2O生态圈。
7月初,由传统物业管理脱胎而来的社区平台服务商“彩生活”在香港挂牌,轻资产模式备受资本市场青睐,其涨幅一度反超母公司“花样年控股”。社区生意被看好并非偶然。目前多方资本已在集结,包括阿里、腾讯等互联网巨头以及万科、花样年等地产商。同时也吸引了众多的草根创业者参与。以叮咚社区为例,成立不久便引来上亿元人民币的天使轮融资。
中国电子商务协会高级专家庄帅认为,社区电商只是“赚快钱”,商业模式并不高级,而巨大的社区“蛋糕”在社区服务上。而叮咚社区则以社交作为切入点,来增强“用户粘度”并对接线下服务。这一模式或具复制性。
社区服务:大佬扮屌丝
停车、洗车、开锁、打孔、疏通马桶、请保洁阿姨……在庄帅看来,相比提供社区商品来说,这类社区服务的“小生意”才有大市场。他以疏通厕所为例向南都记者分析:“一个20万平米的小区每天需求量得有多大?而且是用户急需解决且‘不差钱’的问题。”
庄帅提到的此类“小生意”以往常常被忽略,但目前却引来了诸多势力的觊觎。
第一类是万科、花样年、长城物业为代表的房地产商和传统物业公司。他们开始俯下身段深入社区寻找普通业主的生活需求;第二类是以草根创业者为主的轻资产公司。对于他们来说,没有社区这样的实践平台,只能傍大款,联手物业或者地产商进行摸索前行。第三类是包括民生银行、兴业银行等金融机构。
其中,刚刚在香港挂牌上市的花样年集团旗下的彩生活物业集团一时成了关注热点。据了解,在彩生活上市前一个月,该轻资产模式被吐槽为“痴人说梦”,但挂牌后的成绩甚至超乎了花样年控股集团有限公司主席潘军的心理预期。不过对于这个方向,潘军却一直看好。他对南都记者说:“房子只能卖一次,社区服务可以做70年。社区的买卖,比房地产大多了。”
目前,彩生活的盈利模式不再是传统的物业管理费,而是以社区增值服务为主。南都记者在“彩之云”业主APP看到,既有打的、租房、洗衣服、买彩票这样满足屌丝需求的服务,又有金融理财产品等高大上的服务。潘军言简意赅:“以屌丝心态放下高贵身段,能搞定保姆、清洁工,这才能玩转社区。太精英了没办法做社区生意。”
事实上,目前大多数用户习惯也还在培养阶段。该如何切入?
南都记者注意到,大多数行业人士都认为“E代驾模式”在社区服务上具有可复制性。
比如,潘军介绍:“以彩生活的易维修为例,通过我们的平台可以链接业主和维修商家。包括冰箱、彩电等维修,通过业主打分等方式进行评价,同时付费也要经过我们的平台,其实是类似支付宝的概念”。这种模式,也得到了庄帅的认同,他认为,服务类电商一定是从开始时盈利模式就是非常清晰。他说:“按照这个思路想,可涉足的领域非常多。比如小区停车难的问题,汽车养护问题、请钟点工等等。”
其次,物业做社区服务,还有一大天然优势,即对用户数据掌握极其详尽。比如,万科物业与华为合作成立了万睿科技有限公司,包括“住这儿”APP在内的一体化科技研发系统几年前便开始着手手机数据进行试验探索。
第三,在切入时还需注意差异化落地。以叮咚社区为例,据创始人梁昌霖介绍,为不同小区的用户提供的功能和服务应该各有差别。比如在上海玉兰香苑,它具备“拼车”功能,而且大受欢迎,但在高端小区,这个功能可能会被替换成汽车保养、会所等。
叮咚小区在这一环节的闭环效果不得而知。但对于广州本土公司大锦汇来说,这条路走起来并不容易。去年大锦汇曾尝试推出过同样类型的服务。他们与广州富力地产的天力物业达成合作进驻小区获取用户。但在开拓用户上面临不少问题。创始人肖攀坦言:“用户对于这些服务的接受度远远低于预期,如何培养用户习惯是一道大难题。”
社区电商:联营赚小钱
有没有一种玩法既可以避开偌大的线下资源又能相对轻松打动用户?
有。相比社区服务来说,社区商品是“赚快钱”最好的方式。这一领域几年前便引来了包括社区001等创业公司的介入,且不少都获得大额融资。当然,这块的竞争队伍更多元化。但南都记者注意到,“联营模式”成了所有创业者选择的不二路径。
深圳的猫屋男孩是典型代表。创始人王戈向南都记者介绍:“猫屋利用社会存量资源,通过连接上游供应商和社区小微门店,打造一个基于社区的O2O生活平台,实现商家、小微门店、消费者、猫屋四方共赢。”
在品类取舍和服务种类等方面,猫屋是如何权衡?比如,该如何确保跟小店不会形成同类竞争?
王戈介绍,猫屋希望帮助社区小微门店实现从“百尺门店”到“千米超市”的提升。所以,猫屋引入的商品和服务要与小微门店形成互补,目前猫屋的商品品类主要聚焦在水果、蔬菜、大闸蟹等生鲜类食品,这些都是小微门店主们希望销售,但仅靠自身能力又很难提供的品类。
这一模式吸引了众多创业者的参与,比如长城物业旗下的一应社区,其总经理梁志军对南都记者说:“这类商品主要是以重复购买和刚需产品为主,比如柴米油盐酱醋,品类很多,但是本身消耗量比较大,老百姓对这种认识也比较固化,比如食用油就那么几种,去找一些商家合作。”
第二种则是像猫屋男孩一样,提供一些生鲜类产品,或是以C2B的定制化生产和团购模式为主。在商家端,猫屋的O2O平台可以帮助商家实现C2B的定制化生产,减少库存,货到结款。在梁志军看来,在商品选择上这种模式有几个准则的:第一,标准化的东西不宜做;第二,过于奢侈的产品肯定不能做;第三,一定要避免和一些电商巨头竞争。
虽然这种模式一度让这些参与者赚到一些“快钱”,但并未得到更多业内人士的认同。比如梁志军强调:“一应社区商务的U生活做社区生意,最终主要以是本地生活服务为主,这些社区商品只起到辅助作用。”从商业模式上来看,庄帅也认为并不“高级”,“只能赚小钱”。
从产业链的角度,对于供货商来说,社区电商给他们带来的成绩远没有想象中理想。依谷网市场总监陈宇向南都记者透露:“其实,在这些平台上的客单价非常低,大概平均每单是35元,这远远低于在我们自己的网站或者普通的生鲜网站的客单价。而且销售量也并不大。说白了,就是用户的习惯远未养成,粘度不够,尤其是对于那些成熟社区来说。”
社区社交:因信任而生
其实陈宇提出的问题,也恰是目前社区生意面临的最主要的问题,无论是社区商品还是社区服务。即便用户数据再精准,盈利模式再清晰,用户不买单再多构想都是扯淡。
那如何让用户买单?
肖攀向南都记者坦言,平台运营了一年多,但是发现用户很难去下载APP.即使下载了APP,用户也只是进行一些简单的物业缴费。他们曾尝试过汽车维护这样差异化的服务,但是凭一己之力,仍然难以培养用户的习惯。
于是今年大锦汇另辟蹊径,开始尝试以智能硬件突围,即跟地产商合作,希望能用终端取代门禁系统,以这种方式抢占用户。效果不得而知。但相对这样高资产、对房产关系要求高的模式来看,更多企业则希望以“社交”的方式进行突围,即以“人流聚商流”的模式。
邻里社交,以美国的Nextdoor最为出名。Nextdoor是一个主打社区社交、关注家长里短的美国新兴社交网站,以小区社交切入,打造小区O2O生态圈。目前发展风风火火,且屡获融资。
不过在梁志军看来,Nextdoor在中国跟美国是存在一定的区别。国外的社区定义要更广泛一些,而国内社区是以围墙为界。另外国内社区精神比较欠缺,人口流动性也大。所以Nextdoor首要要本土化。
本土化的社交究竟该怎么做?创业者的想法或许能给出一些启示。
叮咚小区便是以社交作为切入点。创始人梁昌霖认为,在社区场景下,任何生活中的任何交易、活动都是社交。在他看来,中国邻里间的社交关系本来是存在的,只是今天变弱了,叮咚小区希望建造新型的邻里关系。
据叮咚小区方面介绍,以上海的玉兰香苑为例,该小区使用“叮咚小区”的居民已近6000人。每天上线人数在1500人左右,每天论坛产生新的主题帖50个,回复1000条左右。梁昌霖介绍:“交流非常活跃。天热一起去跑步,谁家的猫从楼上掉下来没有摔死……生活中源源不断你想不到的话题都会在上面出现。因为每一件事都是你的身边事。”他们借助叮咚小区可以查看“小区公告”,查询生活号码,也可以拼车、二手交易、聊天等。
通过这样的邻里沟通,新的邻居友谊与信任逐步建立,也让另一个板块趋于火热:二手市场。
梁昌霖说:“这是真正的C2C,而不是淘宝的小B2C.二手货最怕的问题就是不信任,说是9成新,其实只有5成新。你把东西寄过来不满意就浪费了物流成本。但是社区二手市场就不同,你不会为了几百块钱葬送你在社区里的信任度。”
目前,物业的做法显然没有创业者更灵活。大多数物业方面的做法是,增加物业管理打通的功能。比如小区公告、保修、投诉、随手拍等。
不过玩社区社交,还有一点需要注意。大多数业主都习惯用QQ群进行交流,如今也有人转战微信群,目前已经放宽了群人数的限制。对此,庄帅提醒,这类应用玩社交要想着如何跟微信进行差异化运营。他说:“社区社交不能作为纯情感交流的工具,要成为社区的平台,一定要对接社区的服务。不要把自己工具化,要把自己平台化。比如停电后,社交平台上业主的反应,该去对接物业还是居委会?这些才是晚上社交最终意义。”
专题统筹:南都记者周上祺
专题采写:南都记者鲁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