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有一则新闻称,中国电信已撤出易信的日常运营,这真是奇怪的解读。记得在一年前易信刚刚推出时,中国电信就和网易共同宣布,双方为易信成立独立的合资公司。中国电信将为这家公司输出资源及人事、财务等人员,网易方负责易信的产品、市场、运营等工作。
也就是说,易信从一开始就是由网易方来日常运营,何来电信“将要撤出”一说?
更显蹊跷的是,这篇新闻的作者是搜狐IT两位非常资深的跑通信口的知名记者,不可能不了解上述基本情况。同时这篇文章也有很多处常识错误,甚至把前易信CEO张政(前网易市场总经理)误称作是电信方人员。
暂不论这则疑点颇多的新闻为何迅速在媒体中扩散,且分析看看为什么中国电信如此倚重易信,以及中国电信在这一年间做了哪些事来发展易信。
运营商需要类微信产品
中国移动的飞信、中国电信的易信(包括此前的翼聊)、中国联通曾试图力推的沃友(即之前的沃联系),都指向一个结论,即运营商非常需要一款类微信的产品。这是在SP时代完结后,国内运营商又一次反向打入互联网的机会。
近期中国移动的飞信频繁更新,并尝试推出拨打网络电话功能。在经历了盛极一时和急速衰落之后,飞信正试图重整旗鼓,在移动IM领域重拾一席之地;中国联通的沃友发展不如人意,是“未能”而非“不想”。
那么中国电信有什么理由撤出易信?易信的入场尽管最晚,却是增速最快的一家。本月易信公布其用户数超过一亿,仅用了不到1年的时间。这得益于易信是首个运营商与互联网公司深度合作的产品,双方分工明确,各施所长。相对于微信,易信自然未达到同一量级;然而相比中国移动和中国联通,电信在这方面的进展已经算是不错。
显而易见的是,每一家运营商都在急切寻求切入互联网的方式,所有人都在谈“转型”,谈如何不“沦为管道”。结合运营商自身特性,切入互联网最有优势的自然是沟通相关的事,运营商有用户、有信道资源,短信、电话、网络,没有比移动IM更适合的领域。说得极端一点,运营商握着各种独家资源,如果做移动IM都没戏,做搜索、电商、邮箱、游戏就更没戏。
因此实在找不到中国电信不做易信的理由,恰恰相反,易信对中国电信而言,是必须把握的机会。
中国电信为易信持续投入资源
在本月,易信方面曾放言“三至五年内不计成本”,在前述报道中也被解读为只给易信三年“考验”时间。问题是,移动互联网的时间单位是以月计、以天计,三年已经是非常长期的投入。
运营商没有做互联网产品的基因,是老生常谈的论调。就易信而言,中国电信寻求网易方负责产品、市场和运营,恰恰是为了弥补这一短板。中国电信能够为易信输出的,是运营商独有的资源和渠道。
也因此,中国电信在其主渠道内为易信部属“全流程、全渠道、全触点”的推广策略。除要求所有电信渠道预装易信、所有电信门店推广易信外,易信的用户数也作为KPI被分摊到每家省分公司。
就产品而言,易信目前提供的免费短信、免费电话留言、易信电话、流量赠送的功能及服务,也是任何同类互联网产品都无法获取的独占资源。
近日中国电信正式发布了其手机4G套餐,在套餐中中国电信为每位用户赠送每月500M易信定向流量,期望以次进一步减轻用户使用易信产生的资费。
事实上,电信配资源、网易做产品,这种各司其职,可以说是运营商与互联网公司深度合作的理想状态。中国电信和网易不缺资本、不缺耐心,自然会谋求长期发展。
解读中国电信的“控股不控权”
在今年5月份的中国电信开放合作大会上,中国电信董事长王晓初表示,中国电信将以混合所有制经济为导向,尝试通过多种资本运作方式打造具有竞争力的新兴业务运营格局。在互联网应用等创新业务方面,将通过控股、参股、兼并收购等多种模式合作,实现优势互补。
而一个月前的一次高峰论坛上,王晓初更是直言对易信“控股不控权”。对于中国电信的合作伙伴,王晓初表示非常满意,“合作不在于有多少股权,两家谁能干好,谁就来。中国电信将所有资源进行划分,除了基础、平台类的业务外,基本都可以考虑,都可以在控股权,经营权问题上进行讨论。”
这实际上意味着,就易信等合作产品而言,中国电信思路很明确:即便易信是其控股公司的产品,但就日常运营等控制权方面的动作而言,中国电信尊重且相信网易的运营能力。
与前述各司其职的思路相同,中国电信在对待易信这款产品时,对自身和网易各自的优势和能力有清晰认识,因而采取“控股不控权”的理念。这并非前述报道所指的,控股不控权意味着中国电信在将逐步退出易信的具体业务运营。
结语:最新报道显示,迫于搜狐IT“电信撤出易信日常运营”论调的压力,易信方面也贴出中国电信集团内部关于推进易信的红头文件以证报道失实。很多时候,“坏”消息总是传得飞快,真相却常常在路上。
回到易信,或许它最终不会发展到非常高的高度,但如果说中国电信或网易会在这个时候选择放手,实在是没什么说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