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Bear旗下自媒体矩阵:

柳传志与联想:弘毅之士 任重道远

   时间:2014-08-25 16:52:33 来源:互联网编辑:星辉 发表评论无障碍通道

来源:京华时报

 

“弘毅”出自《论语》当中的一句话,“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宋代先哲朱熹对这句话的解释是,“弘,宽广也,毅,强忍也,非弘不能胜其重,非毅无以至其远。弘大刚毅,然后能胜重任而远道。”意思是说,一个人要抱负远大,胸怀宽广,并且意志坚强,坚韧不拔,才能担负重任,持续前行。

联想控股董事长柳传志似乎对“弘毅”这两个字情有独钟,在他的办公室里,“弘毅”的大幅书法被悬挂在最显眼的位置,遒劲有力。其实,在柳传志创办联想并带领联想成长发展的这三十年时间里,“弘毅”这两个字正是其最好的写照,可以妥协但不屈服,可以失败但不放弃,身段可以柔软但行动必须果敢,抱定目标,绝不动摇。

如果不是柳传志的一封公开信,也许不会有太多人注意到这家中国最知名公司已经三十而立了。在这封公开信里,他说,今年是联想创立三十年,明后年联想控股要上市,有大量的工作要做,就不大宴宾朋了。与此同时,他表示很欣慰联想多年来形成的不是齿轮文化,而是发动机文化,每个人都在自己的舞台上发挥着才干,这成为联想最宝贵的财富。柳传志还在信中问起,1999年前后入职的“小屁孩”们,15年后现在都在哪儿,过得怎么样,有车有房了吗?联想上海研究院院长毛世杰以一篇《我是一名联想“小屁孩”》的博文深情款款地回应道,“让我们做好联想精神的传承,下一个15年,我们将不仅是见证者、参与者,而更多地是贡献者、创造者。相信这也正是柳总对我们这一波员工的真正期望。”

时光倒转十年之前,柳传志与毛世杰也有这样“一唱一和”的隔空对话。只是那个时候,毛世杰是发问者,更准确地说是发难者。2004年,联想二十周年,那年年初,联想集团进行了首次大规模裁员,并且是闪电式的。毛世杰所在的研究部门被裁到只剩三个人,看着前一天还一起工作的同事一个个离开,“幸存”下来的毛世杰写下了那篇著名的《公司不是家》。柳传志看到之后也做了一篇深情款款的回应,“我们应该向因为领导战略制定失误而被裁的员工诚恳地说对不起,但是我们考虑问题的角度不同,元庆只能从企业发展的角度,从大局看问题,这才是最根本的以人为本,最根本的为员工负责,不然企业就会陷入一片儿女情长之中,中国就会失去联想。”

幸运的是,在柳传志以及杨元庆的带领下,联想不但没有失去,而且从中国一步步成为了世界PC巨头。在这个过程中,很有意思的一点是,每一个整十年的年份,都是联想的“大年”,是其发展的关键节点。

1984 年:中国的“车库”神话

曾经贵为全球PC行业翘楚,也是联想早期启蒙老师的惠普,诞生在硅谷的一家车库里,后来这被视作一家伟大科技公司的标准出生证明。实际上联想在1984年的出生地也很简陋,是中科院计算所的一间不足20平米的传达室,里边有两条长板凳和两张办公桌。当年40岁的柳传志带着十个年纪都在40岁以上的人,还有20万元启动资金开始了一场中年创业。当时的联想也不叫联想,而是取了一个有点拗口的名字——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新技术发展公司。从这个冗长的名字就可以读出那个时代的创业心态,既想显示出自己的“正规出身”,又想冲破桎梏放手一搏。

虽然名字当中带有“计算技术”、“新技术”等字样,但是最开始一下子被骗走了14万的柳传志,为了生存下来做的更多的则是“倒爷”生意,倒腾过电子表、电冰箱、彩电指标,直到一年之后才开始做联想的汉子系统,形成一种叫做“汉卡”的产品。1984年,全中国大概有11万台电脑,几乎全部来自IBM,只是电脑从被发明的那一天起,就只能在英文环境中运行,不能够识别中文,而汉卡就是可以让电脑汉化、识别汉字的一种电子插件,而这款汉卡与普通汉卡相比有一个特别酷的功能,就是联想功能,当打出一个字他就能提供相关的词组。柳传志如获至宝,开始四处兜售联想汉卡,并且为公司积累了真正意义上的第一桶金,联想也从产品的名称成为了公司的名字。

此后,联想一边卖着联想汉卡,一边代理了一个叫做AST的电脑品牌,并在AST电脑里插上联想汉卡,这样能够提高利润。不到五年的时间,联想已经成为销售超过两亿元的公司。这应该是柳传志没有想到的,因为在创立之初,他曾经信誓旦旦地说“要把公司做成一个年产值两百万元的大公司”。也就是从那个时候开始,柳传志重新规划了目标,开始明白联想要做什么——不能只卖汉卡、只做代理,联想要做自己品牌的电脑。

1994 年:联想开始成为联想

这一年的3月19日,联想成立微机事业部,开始做自己的电脑,杨元庆被柳传志委以重任,负责这个部门。从现在回头看,正是从1994年开始,联想踏上了全球PC王者的征程,开始有联想电脑,而不仅仅是其他品牌电脑的代理商,更重要的一点是,杨元庆开始脱颖而出,联想一路拼杀,最终成为世界所知的最大PC品牌。

杨元庆是联想第一次向社会公开招聘的52名员工之一,整整比柳传志小20岁,拥有超过1米8的个头,在上海交大念完本科又在中国科技大学拿到硕士学位,学的都是计算机专业。但是刚进入联想的时候,杨元庆做的是最底层的销售,就是跑各种展销会卖联想汉卡。虽然性格内敛不善言辞,但是凭借着勤奋努力,杨元庆的销售业绩一直颇佳。后来柳传志让杨元庆负责联想的计算机辅助设备部,这个部门主要业务就是代理销售惠普的绘图仪。在两年的时间里,杨元庆将这个部门的销售额从三千万做到了三个亿,而杨元庆也从中看到了惠普庞大、规范和高效的销售网络。

实际上,在联想早年,最主要的利润来源还是卖汉卡和代理销售AST、HP、IBM等品牌,但是这种局面很快被逆转。联想幸运地站在了电脑从单位走向家庭的风口,并且天才般地提出了家用电脑概念,无意间撞开了中国这个全球最大PC市场的大门。那一年,联想推出了E(Economic,经济廉价)系列家庭电脑,这是当年国内第一款价格在万元以内的386电脑。此外,联想还借鉴了惠普的代理销售制度,以更低的价格和更高的配置,使得自有品牌电脑畅销大江南北,联想电脑也成为公司最赚钱的业务,汉卡逐渐停售,联想从“一碗好吃的饭”找到了“另一碗更好吃的饭”。

而在1994年成立微机事业部的前一年,柳传志则开始了一件意义更为深远的事情——向中科院为联想员工争取到了公司利润的35%作为“分红权”。这为后来联想员工持股、产权清晰化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为联想发展过程中扫除了最大的机制障碍。要知道,曾经多少辉煌一时的企业倒在了产权清晰化的道路上,又有多少创造过辉煌的企业家背负着涉嫌国有资产流失的骂名,甚至锒铛入狱。而奉行着“既要改革,还不能做改革的牺牲者”的柳传志在蓄势8年,等到2001年大环境更加成熟之后,用此前8年员工分红权所积累的现金购买了联想35%的国有股权,联想员工一夜之间成为企业的所有者,联想职工持股会成为公司仅次于中科院的第二大股东。这为柳传志后来所设想的让联想成为一家“没有家族的家族企业”铺平了道路。

无论如何,从1994年开始,联想一路攀升,成为后来人们所熟知的PC品牌。也是在那一年,北京西北三环道路改造完工,联想花钱冠名了“联想桥”和“联想东桥”,联想开始在北京以至全国成为一家知名的明星公司。

2004 年:收购IBM PC 走向世界

联想的PC业务所向披靡,在中国市场击败了台湾的宏碁、华硕,又击败了美国的戴尔、惠普。不过那期间,联想集团的战略也出现了一次重大失误,和当时一众新兴的互联网企业一起在2000年前后的互联网泡沫中沉浮。当时联想搞了一个叫做FM365的网站,试图囊括新闻、娱乐、服务等功能,开始涉足网络业务,但是很快这被证明是一次彻底的失败。这也是导致2004年联想大规模裁员的一个重要原因,当时毛世杰所在的研究部门就负责FM365的技术支持。

在果断地砍掉整个网站之后,联想开始重新思考多元化战略,并且实施了分家——联想集团和神州数码。前者继承了联想所有的PC业务,由杨元庆出任总裁兼CEO;后者则负责分销渠道以及系统解决方案服务等,由另一位联想少帅、与杨元庆同一年进入联想的郭为执掌。由此联想也明确了母子公司形式,在联想集团和神州数码之上设置了联想控股,柳传志则开始在联想控股层面实施多元化,先后成立了涉足房地产业务的融科智地,涉足投资领域的联想投资(君联资本)和弘毅投资。柳传志的主要精力放在母公司联想控股的新业务上,有人后来将联想控股当时的变化称为“柳传志从IT到投资的华丽转身”。

2004年6月,柳传志六十岁的生日晚宴放在了这个月,同时联想与IBM的收购谈判进入了讨价还价的白热化阶段。又拉锯了半年之后,联想集团在当年的12月份宣布以12.5亿美元收购IBM的PC业务,同时接过来的还有5亿美元的负债。而IBM这家最早发明个人电脑的公司则终于甩掉了PC这个包袱,专注于服务器业务。这种交易在当年绝对算得上是举世瞩目,人们把这当做是全球PC行业最高权杖的交接,当然也有很多人在看联想的好戏,因为作为一家当时年营收只有30亿美元的公司要吃下的是一项年营超过100亿美元的业务,无异于蛇吞象。柳传志和杨元庆都明白,如果消化不好,联想就会被撑死,但是向海外市场拓展是已经称霸中国PC市场的联想的唯一选择。联想也就此成为中国企业国际化的标杆,并且跃升至全球PC行业第三,仅次于惠普和戴尔。

为了完成这笔大交易,联想不得不推迟了当年举办公司成立二十周年的庆典活动,柳传志携手杨元庆出席交易的签约仪式时动情地说,“这是联想两代人梦想的实现,同时又是一个新事业的开始”。

2014 年:重磅收购

联想的新事业一开始还算顺利,为了加快整合,从IBM过来的外籍高管出任联想CEO,杨元庆担任董事长,而柳传志则从联想集团退休,专心操持联想控股。不过问题很快出现,伴随着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联想集团陷入了近亿美元的亏损窘境。同时连续两任外籍CEO,其职业经理人的短视行为也逐步显现。比如为了任期内有好看的业绩,外籍CEO执意在2008年以1亿美元卖掉联想集团的手机业务,而在两年之前的2006年,联想手机刚刚做到了国内厂商的第一位。这个时候柳传志再一次显示了自己的眼光和智慧,最终联想控股出面接盘联想集团抛出的手机业务,当做未来的储备战略业务,这也为之后联想集团的转型埋下了伏笔。

2009年2月,柳传志决定出山,亲自担任联想集团董事长,杨元庆则转为CEO,两人再度搭档,意在扭转颓势。“再退就是悬崖了,联想是我的命根子”,柳传志复出时的急迫可见一斑。最终,“柳杨配”再一次完美结合,巩固中国市场的同时开拓海外新兴市场,联想集团随后扭亏为盈,而且盈利持续走高。2011年11月,柳传志最终隐退,正式交棒,杨元庆成为联想集团董事长并兼任CEO。

此后,在杨元庆的主导下,联想集团高举海外并购大旗,先后收购德国的Medion、巴西CCE,并于早于这两次收购与日本NEC成立控股合资公司,将规模效应发挥到了最大。联想集团在全球PC市场的份额也是迅速提升,于2013年完成了对惠普的最终超越,加冕全球最大PC厂商。

未来:联想控股蓄势待发

卸任联想集团董事长的柳传志,重新将工作的中心完全聚焦在母公司联想控股的事业上。他将多年积累和总结出的实业经验与资本结合在一起,正在为联想控股下一盘更大的棋。

2010年,联想控股制定了中期发展战略:通过购、建核心资产,实现跨越性增长,2014-2016年成为上市的控股公司。而此时,早在2001年联想分拆时开始布局的君联资本和弘毅投资,已经成为了业内领先的股权投资公司。君联资本已投资近200多家企业,其中21家分别在美国纽交所、纳斯达克、香港联交所、台湾柜买中心、上交所、深交所中小板和创业板上市,另有13家公司通过并购方式实现退出;弘毅投资则先后投资了70多家企业,涵盖国有企业、民营企业和海外公司,被投企业资产总额16500亿元,整体销售额5360亿元,利税总额370亿元,为社会提供了超过452000个就业岗位。此外,弘毅投资也成为第一家入驻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和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的私募股权投资机构。今年7月12日,弘毅投资宣布斥资近100亿人民币,全资收购了英国餐饮品牌Pizza Express,这是欧洲餐饮行业过去五年中金额最大的并购案,再次引发了业界的巨大关注。

这两间投资公司被柳传志称为是联想控股进入投资领域的“先头部队”,其成长得益于联想控股多年来对企业管理规律的深刻认识,以及在品牌、资金和资源的强有力支持,而它们在投资领域的不断实践,也为联想控股今天“投资+实业”的商业模式提供了更为丰富的实战经验。

从联想控股的中期战略明确后,柳传志在金融服务、消费服务和现代农业等领域持续发力,至今年6月16日宣布入股拜博口腔医疗集团,挺进医疗行业,联想控股旗下已经拥有了十几间子公司,构建起包括核心资产运营、资产管理和孵化器投资三大业务板块,形成了覆盖企业各个成长周期的完整投资链条。2013年,联想控股综合营业额2440亿元,总资产2070亿元。今天的联想,早已不再是当初的联想。

在柳传志的心中有一个愿景。他希望能够以自己的努力实现“产业报国”的心愿,希望做一个“值得信赖并受人尊重”的公司,希望在“多个行业拥有领先企业”,还希望能够有“国际影响力”。“愿景是我们的志向,但实现愿景,绝不是一朝一夕的事,甚至需要数代联想人的不懈奋斗。不过,我们定下这样的愿景,是极其认真的,一旦定下,就同时准备付出艰辛的努力。”柳传志对自己的同事这样说。

人物侧记

 

柳传志和杨元庆:两代人的光荣和梦想

一个人在40岁之后通常会安于稳定,生活和工作都已成型,最起码这个岁数绝对不是创业的好年纪。不过当柳传志40岁的时候,中国进入了一个波澜壮阔、激情澎湃的年代,最显著的标志是被压抑许久的商业气息喷薄而出,那个时候最时髦的一句问候语是:下海了吗?不少和柳传志一样在体制内拥有安稳工作的人,开始重新思考自我价值。对于柳传志来说,幸运的是,此前40年的丰富经历和认真思考,让他在面对那个生机无限却又野蛮繁杂的时代交叉口时,拥有足够的动力和智慧去应对,而不至于头脑发热、进退失据。就像在风高浪急的汪洋当中,只有一位经验丰富、果敢智慧的老船长,才能始终把控航船,躲过暗流冰山,向既定航向前行。而在那片汪洋当中,与联想同时扬帆起航的许多船只,都迷失了方向,随波逐流,最终搁浅在了险滩。

柳传志常说,大环境改造不了,就要努力去改造小环境,小环境还是改造不了,就要去适应环境,等待改造的机会。后来柳传志用更形象的一个比方来表达这个意思:你要往前走,但是前边有一堵墙,你可以选择打破这堵墙穿过去,但是你穿过去之后墙上会留下一个破洞,更好的办法是沿着墙走看看有没有门。这种朴实的智慧体现在联想发展的各个阶段,尤其是初创时期,比如在面对“技工贸”还是“贸工技”的战略选择时,在判断政治风向和经济形势时,在处理公司内部人事纷争时,在争取员工持股时等等。这些都使得当时新生的联想,能够充分利用制度的弹性迅速壮大而又不至于触犯红线,从同时期一大批或循规蹈矩或破格越界的企业中脱颖而出。

在联想二十周年的时候,当时中国科协的领导赞扬称,联想为中国开创了一条新的道路,引起了中国科技界观念的彻底改变,具有历史意义。这应该说是对联想和柳传志很高的褒奖。但是柳传志的荣光和梦想还不仅于此,他要将联想打造成没有家族的家族企业,光荣和梦想需要传承。这在柳传志的管理精髓里被称作“搭班子、带队伍”。由此,以杨元庆、郭为、朱立南为代表的一批“联想少帅”为外界所津津乐道,联想也被当成中国企业传帮带的接班典范,柳传志则被称为企业教父。

而当年的少帅也到了“知天命”的年纪,杨元庆与联想一起变得更加强大和自信,用自己宽厚的肩膀背负起全新的使命,走向更大的梦想。在过去至少二十五年的时间里,当年青涩、内敛的杨元庆逐渐成熟,一步步带领着联想发展壮大,并且主导了公司的国际化。杨元庆也由此成为中国中生代企业家的代表,其智慧、胆略和执行力都被看作是中国科技领袖的标杆,而现在他的每一个决定都牵动着全世界科技领域的目光。在联想三十周年的时候,杨元庆用自己的天赋和努力造就了最为强大的联想,接下来他将要带领联想走上一条可以比肩世界上任何一家伟大科技公司的光荣之路。

2011年11月联想集团的交班仪式上,柳传志发表了简短的讲话,期间一度哽咽,说元庆已经是自己生命的一部分。那一刻,柳传志肯定在庆幸当年数次驳回了杨元庆出国深造的申请,为自己和联想留住了这位人才。与柳传志相比,杨元庆有着同样的坚毅、果敢和沉稳。在交班的那天,杨元庆送给柳传志一艘扬帆起航的航船模型,而柳传志这位老船长则回赠给杨元庆一直展翅高飞的老鹰木雕,上面写着“展翅高飞,飞到让全世界都看到”。乘风破浪,鹰击长空,30岁的联想承载了两代人的光荣和梦想,并且继续在前行的道路上披荆斩棘。

人物自述(柳传志)

我上次听过一个学者说,行业不停在变,世界上怎么可能有百年老店?这话不对。因为有两种情况:一种是行业本身就长寿。比如说有一次我们去日本,看到街上有个推车,卖面条的是一对老年夫妇,我们在吃面的时候跟他们聊天,人家就是上辈子传下来的,这个行业是百年老店。还有一种是企业不断在变形。我在法国看见这样的家族企业有好几个,都是有相当规模的,还有像英国的那个怡和洋行,也是十九世纪的公司,能够把公司办这么多年,其实要不停地转换角色,调整角色。

联想成立的30年中,我们有过无数次要死要活的坎,其中有的是早年间国家计划经济的体制给带来的大麻烦,有的是我们战略决策错误造成的苦果,这里面有大量的难以忘怀的痛苦;当然,在这三十年中,我们更充满了拼命咬牙坚持,突破九死一生,登上阶段性顶峰的愉悦——有大量鲜活的、栩栩如生的故事。30年来,联想就象一个奔日子的人,前面,永远有不断往高了挑的目标,脚下,联想的大小“发动机”层出不穷,而且同步开足马力,才催生了无比澎湃的动力,推动我们勇往直前。

我希望通过文化,通过创新激励机制的方式,试着走一条没有家族的家族企业道路,这有一定的难度,所以带头人要考虑到把企业办好,而不仅仅考虑个人的收入。在企业的发展中,资本是一个重要的因素,而人力资源本身也是能计入资本的,所以需要认真考虑。我们当年的老同事,退休、去世了以后,他的股票还能够继承,目的就是为了表扬他当年创业的时候能够克服各种困难的结果,要不然谁去创业呢?机制、体制我们都在摸索之中,不敢说一定能成功,但是现在公司全体同事、公司的最高管理层都决心走这条路了,至于以后能走多长时间,现在还不敢说。

目前我们自己的发展战略目标,实际上走的是中国的大形势,我们看哪些领域发展空间大,相对而言比较稳定,不太会受国际经济、政治形势等方面的影响,比如农业食品、医疗健康这些领域。这些领域在中国很多是看着已经很成熟的东西,但是实际上给了我们很大的发展空间,我们可以从管理方面帮助它们提升、突破,我们也可以把它跟互联网结合起来,这也将成为我们的核心竞争力。

我自己觉得我这辈子就是太值了,我经历过现在的年轻人无法想象的困难,我承受住了我年轻的时候做梦也想不到的富裕生活。70年代我和太太上街曾经梦想老了以后能不能买辆三轮,我拉着你去旅游,我当时的最高储蓄才80块钱。但是今天已经是承受住了比当时远高得多的富裕生活,战胜了不计其数的困难和挑战,我生活在中国历史时代的拐点上,希望有可能看到中国在全方位成为世界上最受尊重的国家。

京华十问

1. 京华时报:1984 年,你在哪,在做些什么?

柳传志:1984年,我在中国科学院工作,那一年我40岁,很想尝试去办企业,一方面希望能够体现和证明自身的价值,看看自己到底能做什么事,到底有多大的本事;另一方面,也是因为看到有太多的研究成果做完了就变成一篇篇束之高阁的论文,我希望通过办企业来实践高科技产业化这条路,于是,我跟其他十个同事一起创办了联想。

2. 京华时报:谁对你一生影响比较大?

柳传志:事实上,我父亲对我的影响是很大的。他一生做人正直、公私分明,而且不断地教导我们几个兄弟姐妹。我17岁的时候,本来已经确定了去当飞行员的,但是由于一些原因最终被通知没有能够录取,这就马上面临高考这样一个严峻的挑战。我记得当时我父亲对我说,“我的孩子不管做什么,只要做一个正直的人都是我的好孩子。”,这句话一直指导着我做人的态度。

另外,我觉得从邓小平身上学到了很重要的东西。邓小平的做法是一个举重若轻的做法,他是给人们提供了一个良好的环境,这个对我后来的工作方式起到了很大的影响。

3. 京华时报:如果回到创业原点,你最想做的事情是什么?

柳传志:我现在感觉很幸福,如果回到从前,我还是会选择创业这条路。我觉得创业会改变人的一生、改变人的命运,我自己确实有这个亲身体会。创业本身对我来说意义太重大了。40岁以后,正赶上国家改革开放,如果不创业的话,那就会是非常平庸的一生。但是,这条路肯定是会很坎坷,年轻人要走这条路以前,还是要想清楚,选择了以后,就要目标明确,坚定不移。

4. 京华时报:你觉得自己在过去30 年中做过的最了不起的事情是什么?

柳传志:了不起真是谈不上,联想发展的30年,我和联想主要做了这样几件事情。一是在创业之初,使企业活下来,走上轨道,从中探索出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科研院所产业化道路并不断的实践;二是在与国际PC巨头的竞争中一举胜出,带动了一大批民族IT企业的发展,之后,联想集团成功国际化,为中国企业“走出去”树立了信心,积累了经验;三是成功实施了企业的股份制改造,使员工成为企业的主人,为公司的长远发展奠定了基础;四是在企业的实践中,总结出了以“管理三要素”为核心的企业管理规律,形成了联想的核心竞争力,同时培养出了一批领军人物。

5. 京华时报:你心目中的最大的一个追求是什么?

柳传志:那就是我们公司的愿景。首先是“产业报国”;第二是要值得信赖,受人尊重,做到这一点,就不能仅仅追求业绩,还要对比如科技进步、企业管理、甚至文化进步方面,对国家和社会能有一定的贡献;第三是要在世界范围内有影响力,要足够大,同时也要追求企业更长远的发展。

6. 京华时报:你最希望自己具备的能力或品质是什么?

柳传志:最为重要的是有一个高的立意。在创办联想以及企业不断的发展过程中,我曾经经历了很多困难,之所以能挺过来,跟自己有很高的立意是有关系的,要拼命把联想做好,做成一个百年老店。另外就是要有坚强的意志品质。一些好的文学作品也可以给一个人带来很大的影响,我上学的时候看的一些当时的文学作品,像《保尔柯察金》、《牛虻》这样对于人的意志品质训练的书,其实对我一生的影响都非常大的。

7. 京华时报:你的业余爱好是什么?

柳传志:喜欢打高尔夫球,喜欢的原因是老打不好,就希望把它打好。另外喜欢看书,军事的,历史的,经济和企业方面的等等,还包括一些职场小说,也喜欢跟作者交流讨论,或者向别人推荐一些好书。还喜欢跟一些民营企业家、跟公司的高管们聊天,他们很有见地,谈的问题会很深刻,给人以启发。

8. 京华时报:你的个人财富有多少?

柳传志:对于我来说,我把家人、朋友对我的信任看得更重要,把企业的名誉看得更重要。我更珍惜的可能是联想的领军人物们对我说“你是我们永远的船长”、同事们对我真心的尊重,这些是我最珍惜的财产,会让我感到很愉快。

9. 京华时报:你认为衡量一个企业家成功与否的标准是什么?

柳传志:立意高远非常重要,要不停止地设定和追求更高的目标,要把办企业当成事业来干,这样才能受得住委屈,才能充满正气。另外,要有对事物一眼看到底的能力,要能审时度势,要把事情看清楚,知道办得办不得、后果会是怎么样。

10. 京华时报:如果重新创业,你现在会选择什么领域或者项目?

柳传志:根据中国的大形势,哪些行业领域发展的空间大,且相对来说比较稳定,不会过多地受到国际经济、政治形势等影响,我就会优先关注这些行业。

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全站最新
热门内容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  RSS订阅  |  开放转载  |  滚动资讯  |  争议稿件处理  |  English Ver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