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Bear旗下自媒体矩阵:

变形平板:市场与消费者需求“逼”出来的产品

   时间:2014-08-29 19:44:57 来源:互联网编辑:星辉 发表评论无障碍通道

早在2010年,苹果推出iPad引领平板电脑市场出现井喷式增长,在其后一年的时间里,各大PC制造商、手机制造商以及跨平台科技厂商都加入到平板市场中来,迅速掀起了全球平板电脑热潮。2013年全球平板电脑出货量达到2.068亿台,据DisplaySearch预测,2014年全球平板的出货量将达到3.15亿台,而到2017年将攀升至4.55亿台……这体现了当今平板产品更新换代迅速、消费者数量逐年上涨的美好市场前景。但在一系列华丽丽的数据背后,却隐藏了整个平板电脑市场发展的一大尴尬——产品功能、定位等同质化日趋严重。如何在竞争激烈的平板市场中立于不败之地,解决好上述问题成为平板电脑厂商必须考虑的因素,以华硕为代表的一些优秀制造商则已经将规避同质化、生产更具个性化特色的产品,作为重大突破口。

如今的平板电脑市场可以说分为三大阵营,第一个阵营是苹果,另外两个阵营分别是Android阵营和Windows阵营。Android和Windows两大开放式阵营从一定程度上算是同一战线,其他品牌厂商无论是三星还是华硕、联想等,想要在平板电脑这一领域与苹果一争高下,必然要在此两大开放式阵营里做足功夫。因此,各大厂商可说是使尽浑身解数,从尺寸、重量、边框、外形设计到硬件配置、性能、定制UI等各方面想方设法做到极致,且产品线不断推陈出新,更新速度则与全球各大CPU芯片、显卡等硬件制造商接近同步。大多数平板电脑厂商用以刺激消费者、提升市场竞争力的手段越来越显得局限和单调,无非是在操作系统版本、屏幕分辨率、产品尺寸、价格、硬件配置这些方面做出变化。无论是实体经营店铺亦或各大电商平台,相同类型的平板电脑琳琅满目,如果不看品牌影响力和信赖力,大部分厂商生产的平板在相同价位里,性能和功能上相差不大。

华硕 Transformer Pad TF101

因此,平板电脑市场迫切需要一台更具创新性、个性化的产品。2011年,华硕Transformer Pad TF101诞生,向全世界的用户首推“变形”的理念,在平板电脑创新之路上一骑绝尘,给变形平板下了最明确的定义。这一理念不仅让华硕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上异军突起,还带动了一股变形风潮,无论是微软Surface、联想的Yoga系列等产品身上或多或少都有着变形的影子。自此,平板电脑领域多了一种兼具普通平板与传统笔记本特点的创新型产品,市场更加多元和多样化。作为变形平板产品的鼻祖,华硕功不可没!

决定一款产品优劣以及市场竞争力强弱的,始终是消费者。现在消费者对平板电脑的使用,已经从玩游戏、看视频等单纯的影音娱乐,转向“娱乐+移动办公”等综合性需求。随着平板电脑在消费者日常生活中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很多人不光希望手中的平板能够陪伴自己度过无聊的闲暇时光,也需要一款能够辅助自己随时随地处理工作的产品。但不论是iPad还是三星等其他厂商的平板,虽然吸引了众多用户,但还有着很多无法克服的缺点。比如没有实体键盘,文字输入不如传统PC快捷;续航时间较短,无法长时间使用;触控往往没有鼠标方便等。这便导致包括iPad在内的普通平板,在办公、学习等实用性方面有所欠缺。

华硕VivoTab TF810C

变形平板的出现,一方面弥补了普通平板的这一缺陷,同时也为广大消费者带来了惊喜。以华硕Transformer Pad为代表的变形平板,其自带的键盘底座,不仅解决了普通平板输入不便的问题,其拥有的USB接口,可以连接鼠标,增强了平板电脑的操控性;同时,还将整机续航能力进一步提升,满足用户长时间连续使用的需求。华硕于前不久推出的VivoTab TF810C,接驳上选配的键盘底座续航可达13小时,刷新了平板电脑待机、使用时间新纪录,作为消费者极其关注的平板卖点,相信在未来,包括华硕在内的各大厂商还将在这方面做出更大努力。不仅如此,用户通过变形平板,便可轻松完成制表、写文件等办公或学习操作。而尽管增加了键盘底座,但可拆卸性使得变形平板的便携性相比普通平板丝毫不减。

变形平板所具有的独特优势,弥补了普通平板的缺陷,让这一市场更加开放、创新和多样化,同时迎合了消费者对于平板电脑最迫切的需求。虽然现在还不能下变形平板将取代传统PC或普通平板成为用户娱乐、移动办公第一选择工具的论断,但其必将成为影响整个“电脑”大领域发展的重要角色。相信以华硕为首的变形平板生产厂商,将利用其强大的科技创新能力以及在3C领域多年积累下来的技术和经验,为广大消费者带来更加优秀的变形平板电脑产品。

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全站最新
热门内容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  RSS订阅  |  开放转载  |  滚动资讯  |  争议稿件处理  |  English Ver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