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Bear旗下自媒体矩阵:

智能手环将何去何从?

   时间:2014-08-01 10:01:33 来源: 北京晨报(北京)编辑:星辉 发表评论无障碍通道

7月22日,小米年度发布会在国家会议中心举行,此次发布会除了推出小米手机4之外,还同时带来了一款特殊的产品——小米手环,尽管人们对小米手机4的定位颇有微辞,但小米手环79元的价格还是让人为之一振,并由此引发了阵阵热议。

智能穿戴设备曾被寄予厚望

不知不觉中,我们忽然发现身边的智能穿戴设备愈加泛滥起来,自去年开始,各大互联网巨头纷纷在可穿戴智能设备领域排兵布阵,从传闻中的苹果iWatch到已经发布的Google Glass,甚至连迪士尼都推出了可以代替纸质门票的可穿戴设备MagicBand。

在专家眼中,可穿戴设备与生俱来的优点将为它们提供广阔的前景。首先,就像智能手机比PC更便于携带一样,可穿戴设备无疑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其次,可穿戴设备可以实现24小时贴身携带,这是任何产品都不曾提供过的体验。此外,由于定位与产品属性的不同,可穿戴设备在外观上也将有充分的设计空间,从而满足用户对美的需求。最后,可穿戴设备甚至可以在某种程度上提升人体的能力,比如眨眨眼就知道明天的天气,扫一眼英文就知道翻译的结果等等。

智能手环遭受冷遇

然而,美好的愿景似乎只是空中楼阁,以目前上市产品的表现来看,可穿戴设备要想在未来科技领域的版图中占据一席之地,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

据中关村海龙大厦智能手环卖场的负责人介绍,智能穿戴设备目前的销量十分一般,远没有人们想象中的好。而在中海电子市场,记者观察到可穿戴设备所占的面积比较小,而且只被摆放在不太显眼的地方。“一款手环刚刚推出的时候是比较容易卖出的,但是过了一段时间就没什么人买了,现在经常每天连一个手环都卖不出去。”一位卖家对记者如是说。

同样的情况发生在深圳华强北市场。虽然身为全国最大的电子产品交易市场之一,华强北电子市场的多个卖场中也仅有几个商家售卖“可穿戴”产品,确切地说,大多数都是采用联发科芯片解决方案的“手表式”手机,这与想象中的智能穿戴产品相去甚远。“目前可穿戴设备产品大多数只是手表,但从性价比来看,还不如买个手机合适。”在桑达电子市场一楼的一名商家告诉记者,现在安卓手机也有七八十元的,看你要什么类型的,手表类型的也有。该商家对记者说,现在消费者对这些概念不是特别有兴趣,海外采购商的兴趣也不大,而手环的吸引力则更差。

还有卖家对记者说,就目前的现状来说,只有极少数人对这一类设备感兴趣。“目前常见的智能手环无外乎就几种功能,计步、运动监测、睡眠监测,针对特殊人群还有一些别的功能,比如针对老人、儿童的防走失等,但多数功能都集中在运动和睡眠监测,而这样一个有几个功能的手环最便宜都要100多块,大部分人不感兴趣。”

事实上,即使对于在国内较早推出手环的咕咚而言,现在智能手环市场还是非常不成熟的,在咕咚网运营总监梁昀看来,手环还需要很长一段时间的发展,“目前整个手环行业还处于一个攀升期,用户认可程度比较低,许多用户都是处于观望状态,等到手环乃至可穿戴设备发展成熟了,这些用户才会去购买。”

三大问题制约智能手环发展

曾经商家眼中的“香饽饽”,缘何如此之快就成为了明日黄花?除了市场预热不够之外,专家认为,有三大痛点直接影响了智能手环的前景。

其一,智能手环技术含量不高,无法引起消费者共鸣。在小米手环发布之前,动辄定价300元以上的手环或许还会给用户带来一些心理上的慰藉,但当79元的低价如屠刀般砍下后,智能手环行业再无秘密可言。智能手环技术含量低,是入门级产品,这在行业里是众人皆知的事情,过去式的智能硬件与单一的传感器组合而成的产品,显然无法满足用户的需求。

其二,缺乏数据平台支撑,手环仅是一个配件。尽管目前的手环都具备运动健身功能,但这些功能只停留在表面,没有做到真正的医疗健康。真正的健康手环需要借助云计算、移动互联网与大数据相关应用,如在运动健身领域提供对运动数据的分析,并针对性地给出健身锻炼计划,在医疗保健领域根据慢性病监测的数据给出诊断结果与用药建议等。商家都忙于复制低廉的产品,重心没有放在后期软件的开发和维护,创新力不足是普遍现象。对于爱好运动健身或关注健康的用户来说,缺乏足够的吸引力,手环也将会是一个可有可无的配件。

其三,手环使用复杂,易被取代。智能手环大都具有靓丽多彩的外观以及五花八门的功能,但这些只不过是画蛇添足而已,很多功能在使用时,还得依靠手机统计和分析,才能获得相关数据。事实上,目前已经有很多智能手机、手表集成了运动健身功能,它们的出现,极有可能将运动手环等设备逼向绝境。

智能手环还需苦练内功

不可否认,可穿戴式智能设备市场规模的上限潜力极大。据市场调研公司JuniperResearch发布的最新数据显示,2013年全球市场范围内的可穿戴设备创造出的价值可达8亿美元,而2014年这一数字可达15亿美元以上,到2018年将达到190亿美元。在未来可能促使每人拥有一个或多个可穿戴式设备,从而与手机、电脑形成容量规模相当的市场。

但是,行业专家认为,当前的可穿戴式设备还是个新兴产品,虽然面临市场爆发期,但规模和成熟度都还需要一定历程。加上智能手环先天性存在不足,硬件本身并不存在黏性,市场前景并不清晰明朗。对于急于试水可穿戴市场的手环们,不妨从最初的硬件研发转向做软件服务,通过社交等其他途径来提升黏性,从而更好地进军可穿戴市场布局。

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全站最新
热门内容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  RSS订阅  |  开放转载  |  滚动资讯  |  争议稿件处理  |  English Ver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