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李瑜
随着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的迅速普及,整个社会从互联网时代飞奔而入移动互联网的新世纪。我认为,伴随着移动互联网作为第四次革命浪潮,女性相关细分市场也会爆发式增长,移动互联网正是女性开始崛起的契机。
一、移动互联网解放了女性作为亚文化意志的存在
大家可以看到,除了在个别母系社会之外,纵观整个人类的文明历史绝大部分都由男性处于支配地位,女性被压制,甚至物化。自进入现代之后,男女平等的观念虽然逐渐深入人心,但事实上女性文化还是被排除在主流文化之外以亚文化意志的形式存在。
同时研究发现,我国女性处于弱势社会地位的原因包括历史的惯性、封建思想观念的根深蒂固、家庭的差别对待、社会的偏见与歧视、特别是体制的障碍等等。
但这一切,却随着互联网的诞生、移动互联网的崛起更迅速改变。沟通是女性的天性,女性更愿意与他人交流、沟通、表达情感。而社交网络的产生,使人人都有发声的渠道,长期以来被抑制、封闭而天性更愿意沟通的女性在社交网络上更加有表达自我的欲望,所以女性的声量逐步追上占据社会主导地位的男性。移动互联网时代对碎片化时间的有效利用更加解放了女性的抑制,整个社会更加注意到女性的表达和女性的意愿,女性文化自母系氏族之后又再一次逐渐回归主流。
二、女性用户更善于利用碎片化时间
男性角色有更集中化倾向,比如其社会化角色会占压倒性地位,只要事业有成,家庭角色或晚辈、朋友角色都易被忽略。而相比男性而言,女性在其多重角色之间,会被期待一专多能、平衡演绎,想要不放弃事业,就必须平衡事业、妻子、母亲、女儿、闺蜜的角色,缺哪一面都会被“刻板印象”化。
因此女性一生在多重角色平衡演绎过程中,练就了利用碎片化时间的绝技。对于一些年轻职业家庭主妇,有大量空暇时间需要消磨,而移动互联网正是消化碎片时间的一个极为好的渠道。市场研究公司ComScore发布的《女性在上网:女性如何影响互联网》的研究报告称,女性每月花在社交网络的时间比男性高出30%,尼尔森的调查显示,女性占到了所有移动社交用户的55%。
正是因善于利用碎片化时间,才凸显出女性用户在移动互联网时代不容忽视的重要地位。
三、女性向右,男性向左
从尼采到泰戈尔到朱光潜在认知男女性别差异这个看似无解的研究上,东西方哲学家、社会学家和心理学家花了数个世纪。人类在认知自己的大脑左右半球之间的功能性差异这个看似简单的问题上,花了整整200年的时间。如果进行形象一点的描绘,左脑就像个雄辩家,善于语言和逻辑分析;又像一个科学家,长于抽象思维和复杂计算,但刻板,缺少幽默和丰富的情感。右脑就像个艺术家,长于非语言的形象思维和直觉,对音乐、美术、舞蹈等艺术活动有超常的感悟力,空间想像力极强。不擅言辞,但充满激情与创造力,感情丰富、幽默、有人情味。
2001年瑞典一家心理学研究所做了一个试验,让参加试验的男女分别嗅空气、香草、无味的男女荷尔蒙化合物,然后观察他们大脑将发生怎样的变化。无论男女,对无味的异性荷尔蒙都会产生反应。心理学家们要求在带有气味的衬衣中找到“自己喜欢的味道”,找出“涂有异性荷尔蒙的衬衣”,结果,女性的表现大大优于男性,她们很轻松地就可以找到涂有男性荷尔蒙的衬衣。
心理试验结果说明女性比男性具有更强的敏感性,女性可以及时把敏感的意识转化为行动,而男性则相对迟钝。从生理角度来看,连接左脑(理性思维)和右脑(感性思维)的脑梁线(信息的传输带),男性比女性要细20%左右,虽然感知能力差距不大,但是,由于男性的思维传输带比较狭窄,就好比上网,男性在使用GPRS,而女性则使用WIFI。
为什么在经历地震时,女性能快速地感受到而男性在一旁还没有反应过来?为什么男人通常很难把自己的内心感受准确、完整地沟通表达出来,为什么很容易因为痛苦而想不开,就在于男性的先天的生理构造。女性情感丰富,敏感多愁,也是由于脑梁线宽大,各种情感意识的“数据流量大”。
从生理和心理构造上决定了女性向右,男性向左。以“谷歌”为代表的硅谷男性工程师文化更加理性,更注重技术的实现。而女性用户在产品选择上更加感性,需要的是产品充满温情,即使界面从男性视角看来是“凌乱”缺乏清晰逻辑的,但只要体验上细腻、丰富和可信赖就能获取女性用户的喜爱。
这就使得对产品设计的要求也上了一个台阶,产品不能再充满线条框架、冷冰冰、用数据和图表来沟通、用管控式命令式的词语来命名,而是提出了对产品设计的情感体验上更高层次的要求。
四、女性用户有更强的消费欲望
关于消费,中国年度消费数据表明,全国75%的家庭总消费由女性决策,而根据阿里巴巴集团政策研究室透露的数据,阿里在线电商销售额的百分之七十多也是女性消费者,两数据不谋而合。所以说,女性用户在移动互联网上更有消费的欲望和热情,愿意在移动互联网产生更多消费,事实也是如此。
正是因为这些,所以我说移动互联网正是一个女性时代崛起的契机。只有抓住女人的情感诉求和场景体验,“抓住女人的心,才能抓住女人的钱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