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本刊记者 肖妍茹
成立于2006年的瀚银科技是一家第三方移动支付公司,他们与银行合作,开发针对各类移动支付产品方案。
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除了支付宝这类通用的支付产品外,许多银行也推出了根据自身业务特点推出自己专属的APP。这种手机银行应用很多并非由银行IT部门独立完成,其背后也有专业的金融技术公司的身影。
“你可以随便打开某个银行的APP,或许就已经触摸到了我们的产品!”瀚银科技执行董事施伟峰对《陆家嘴》杂志介绍,他们为各大银行开发针对个人各类移动支付产品,并提供后续的运营服务。
支付安全
施伟峰向记者展示了他们为银行制作的以VI-POS、NFC为主的等各类移动支付标准产品。使用时,首先需在手机的耳机口插入配套的硬件或直接使用具有NFC功能的智能手机,随后打开银行的APP,所有支付功能就此开启,银行卡只要在VI-POS或NFC手机上来回一刷,经由APP界面的各种应用操作,就可以完成转账、还款、缴费等各种生活琐事。使用时配套一个硬件似乎不像支付宝那样方便,但这样却能更好地保障支付安全,也不会害怕丢了手机、密码盗取等尴尬的问题。在支付方式越来越简单快捷的同时,支付安全问题也很受关注,特别是如今大量的支付都在移动端完成。
“我们会选择安全性最高的方案,大家都知道硬件有额外的成本,带着个东西也不舒服,但硬件里有加密芯片,其安全性肯定比单独只有软件高,所以我们会倾向于采取有硬件的方式,APP和硬件配合起来,这样即使手机掉了也不用那么担心。” 施伟峰还强调,在设计和运营产品时,安全性是最首要考虑因素,这也是瀚银之所以能保持与银行密切合作的重要原因。
除了技术层面的安全保障外,道德风险也非常值得重视。这里的道德风险所指的是,瀚银科技同时在与很多银行合作,而银行之间存在竞争,因此第三方支付公司要有职业操守保护好与每家银行之间的合作信息。
瀚银科技在2006年2月正式注册成立的,从最初的技术小团队已经发展到现今300多人的规模。主要创始团队来自于金融机构、电信运营商等。
施伟峰认为, 瀚银能够被行业认可,说明他们在上述方面都做得不错。未来3~5年是移动支付行业发展非常关键的时候,所以打算花更多时间和精力在手机支付、IC卡、NFC技术以及垂直领域等业务上。“我们已经有两轮风投,目前没有特别考虑上市的问题,还是希望先在新技术领域发展更多业务。”
为银行定制
“我们在产品上,提供的是针对个人和小微企业的,我们的模式是通过和银行合作来发展,银行是我们的合作伙伴,我们和银行共同服务个人和小微企业。” 施伟峰说。
据介绍,瀚银科技已经和50多家银行有合作关系,另外还包括保险公司、分销机构等。每一类银行有自己不同的业务和产品布局,部分银行自己做手机银行,有时候需要借助第三方,瀚银科技根据银行提出的个性化需求,再结合瀚银已有的标准化产品,为他们开发定制手机银行产品,并提供该产品的运营服务。
据施伟峰介绍,他们给各类中小型银行都提供移动支付的定制配套服务,一般来说,让银行自己费大力气开发维护新兴服务,从成本计算而言其实很不划算,所以银行会更倾向于选择像瀚银这样有技术实力的支付公司帮他们加快完成移动支付产品的开发与铺陈。这些定制移动支付产品的使用者是个人或者企业用户,在业务上包括远程支付和现场支付,还有公用事业缴费、交通罚款等增值服务。
瀚银科技与一些全国性的大银行也有合作。“有的大银行可能会看中我们某一块业务的开发能力,于是要求我们帮他们做功能嵌入,完善他们的产品和服务。” 施伟峰说。
瀚银科技还帮银行定制了面向小微商户推出的支付结算服务类产品,小微商户用瀚银按银联标准制定的收款机器可以更为便利地解决包括收款在内的支付问题。“我们与银行合作给他们提供服务,主要也是在支付和增值服务上,这方面合作的银行很广泛。”施伟峰介绍。
瀚银科技与银行合作,属于互惠互利。尽管大多银行都有自己的开发团队,自己也能提供面向C端的产品,银行与第三方的支付公司可能存在竞争,但据该施伟峰说,从实际的操作来看,支付公司与银行之间还是能找到彼此定位并友好合作的。
银行主要做的事是金融服务与风险控制,而瀚银科技这样的公司能起到对新支付技术的市场测试的作用。“现在不论是业务发展还是技术更新都非常快,我们作为一家外部企业,对于新技术新应用的出现,可以先去尝试和判断它是否合适国内以及有没有风险,就是说我们担任了类似试验田的角色,毕竟用户能否接受新的技术是需要验证的。”
施伟峰认为支付的需求是多样化的,支付也有有别于一般的互联网服务,有其专业性存在,基于这两方面,支付的市场空间还非常大。“现在也有几百家支付公司,每一家都能找到切入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