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Bear旗下自媒体矩阵:

打车软件:以移动互联网填平司机与乘客之间的信息鸿沟

   时间:2014-09-01 10:33:26 来源:互联网编辑:星辉 发表评论无障碍通道

随着移动互联网创新和应用浪潮的汹涌来袭,在涉及民生的“衣食住行”四大领域中,移动互联网正在不断的颠覆和重塑这些传统行业,而借助滴滴等移动打车应用,乘客和出租车司机之间的信息鸿沟也正在被填平,打车应用在连接人与服务上,扮演的移动中枢和介质价值正在被全社会关注并认可。

在几日前举办的2014腾讯智慧峰会上,腾讯网络媒体事业群总裁、集团高级执行副总裁刘胜义在演讲中分享了一个很有意思的故事:“有一天晚上我们有一位女同事在开车的时候,发现她的汽车没有办法发动了,通常我们这时候要么是打电话给其他朋友,要么是打电话找一个拖车把这个车给拖走,但是她没有这么做,她给滴滴打车发了一条语音定单,在附近的出租车司机就赶到了现场,并很快解决了问题,然后她就顺利开车回家了。”这从另外一个侧面,印证了移动创新与连接的价值,或者这是滴滴打车产品经理所没有想到的消费场景。

互联网女皇玛丽•米克尔在2014年最新的《2014年的年度互联网趋势报告》中指出:移动正在重塑一切,领域涉及“消息与通信、APP、发行渠道、社会化新闻与内容、日常行为方式、商业与服务、货币、用户界面等多个方面。”而这种重塑在中国体现的也尤为明显,例如以滴滴打车为代表的移动打车应用的迅速发展与井喷。

滴滴和竞争对手在今年年初的“补贴大战”,让国人对打车软件有了深刻的认识,这种基于移动端、无需人工电话、无需长时间等待、安全高效的打车应用,可以让用户利用手机发出用车需求,应用自动获得打车人的位置,向司机终端发出语音播报,距离位置最近且空车的司机来接单,满足乘客的打车需求。

事实上,这种模式并不复杂,在过去,乘客有乘车需求时无法获取司机的信息只能在路边长时间的等被动待,而出租车司机在需要揽客时无法获取乘客的位置,只能采用扫街的模式寻找乘客,双方严重的信息不对称导致乘客打车难、出租车空驶率高。

以滴滴打车等为代表的打车软件作为移动出行信息平台,借助大数据技术的挖掘、定位、匹配和优化,有效的实现了司机和乘客间的信息对称,降低了空驶率,便利了乘客出行,让城市的交通运行更加智能、低碳环保和高效。

这一模式不但改变了传统“司机扫街+用户扬召”的打车方式,解决了成本高,效率低的弊端。未来随着打车数据的不断积累,打车软件也将越来越智能的服务于司机和消费者,最大限度的节省资源,并降低乘客打车难度。

数据显示,乘客使用移动打车软件后,94.0% 的乘客打车等候时间缩短到10 分钟内,等候时间在10 分钟以上的乘客比重下降了29.9% 。使用打车软件的出租车司机,41.2%的出租车司机每月空载率下降了10%到30%。有出租车司机笑称:“以前乘客是聋哑人,司机是盲人,自从遇见滴滴打车软件后,全都不聋不哑了。滴滴打车软件,把这两个残疾人给治好了。”

没有一蹴而就的改革,更没有一成不变的规则。基于移动互联网技术应运而生的滴滴打车软件,以传统出租车市场为切入点,用互联网思维来连接人与交通服务,有效实现了用户和出租司机两者间的信息对接。不仅带动了新型打车方式的兴起,也对数十年不变的出租车运营模式的人性化升级产生了变革契机。

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全站最新
热门内容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  RSS订阅  |  开放转载  |  滚动资讯  |  争议稿件处理  |  English Ver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