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Bear旗下自媒体矩阵:

景区智慧建设超人一步 峨眉山率先上线百度直达号

   时间:2014-09-05 12:26:41 来源:互联网编辑:星辉 发表评论无障碍通道

天下风光尽在峨眉,峨眉山的美景,是大部分中国人心中的瑰宝。现在,加入百度直达号后,峨眉山景区还将成为全国景区中最潮最有互联网精神的旅游圣地。

百度直达号是百度全新推出的专门针对传统商户的搜索合作模式,峨眉山开通直达号后,用户直接通过手机百度搜索“@峨眉山”就能在搜索结果中直达峨眉山订票、景区介绍、旅游套餐选择等等服务。这种全新的服务模式在峨眉山旅游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助理、市场营销部部长何群看来,将直接拉动峨眉山作为传统行业的移动转型,帮助峨眉山吸引更多游客,打造中国最“移动”服务最优秀的景区。

现在用手机百度搜索“@峨眉山”,用户就能直接进入峨眉山的百度直达号,享受峨眉山的移动互联网个性服务。

全新模式加速景区移动转型

与百度合作直达号,何群认为这是强强联手,全新模式不仅解决峨眉山在移动转型中的问题,还将让峨眉山成为智慧旅游行业转型成功的标杆。

何群提到,目前大量用户还是习惯通过搜索寻找旅游相关服务。过去,用户要在搜索结果中再寻找自己想要的服务,这不符合移动时代的特质。现在开通了百度直达号,有旅游需求的用户直接在手机百度搜索框输入“@峨眉山”就能在结果中直接订票,这样的按需快速到达,才是用户想要的。

除此之外,百度直达号将能向用户智能推荐。如经常搜索旅游、景区等信息的用户将能收到峨眉山新业务的推送消息,而百度搜索业务拥有数字惊人的用户量,每天搜索旅游信息的用户更是百万级别,这些用户中哪怕只有10%选择了峨眉山的服务,用户量也是惊人的。

何群特别提到,百度直达号开通后,基于百度大数据,峨眉山将能更精准分析不同群体的用户,对不同需求的用户提供不同的旅游套餐,这种个性化服务对用户将更具针对性与吸引力,开辟社群营销新天地。

百度直达号的开通让何群对未来充满期待,而在过去的移动转型中,峨眉山其实进行了很多实践探索,也面临过很多困境。

峨眉山的十五年布局数字化

何群说,峨眉山景区一直都以“敢于为先,勇于创新”作为经营理念。“作为旅游行业,我们意识到,只有思维方式的突破,用超前思维提前进行战略布局,才能不断适应时代发展,并带来景区更好的服务表现,从而作为榜样带动旅游行业的发展。”

这一理念表现在实际效果上,是年客流量持续稳定在350万——400万之间、15年的数字化建设、超5亿元的总投入、近1亿元的移动端投入、每月50%以上的移动端散客增长率、230公里信息高速公路,再加上官网、电商平台、官方App、网游、微博、微信服务号等各种移动产品的齐备。峨眉山已率先走在了中国景区移动化改革的前沿。

何群介绍,峨眉山早在十五年前就开始了数字化布局,搭建信息高速公路,利用各种手段将峨眉山景区更广泛的介绍给世界范围内的游客们。在移动时代刚刚到来时,峨眉山就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移动转型基础——全景区WiFi覆盖、丰富的数字化运营经验、先进的移动互联网理解能力和全球先进的技术合作伙伴。因此峨眉山的移动转型战略制定非常顺利,这种转型并非感受到传统行业之痛才被动决定,峨眉山是以积极的姿态在迎接一个新时代的到来,积极拥抱移动互联网,主动为移动互联网时代的散客化提供全覆盖的服务。

转型之痛之后的新起点

虽准备充分,但峨眉山的移动转型仍旧遭遇很多问题,何群介绍,峨眉山的移动转型主要是官方App、微信服务号、微博矩阵。这些方式为峨眉山带来的总订单量严重不足与转化率不足5%。

拥有近400万年客流量的峨眉山,移动端订单如此少?何群总结了几点原因:

官方App在推广方面孤立无援,游客对传统企业印象也还停留在到了景区再买票的程度上,大量用户不知道峨眉山有App,直到进了景区才知道。但用户即使知道也很少下载并通过官方App再次订票。

微信订阅号和服务号往前走了一步。用户对微信公众号印象还停留在被动获取一些活动信息这方面,不知道通过微信可以订票,微信的相对封闭性也让用户很难通过服务号获取更多峨眉山景区服务。何群还特别提到,虽然接入了微信支付,但这种支付方式过于单一,大量用户没有微信支付习惯,造成来自微信的订单稀少。

微博矩阵则更多担任了信息传递、服务监督、用户交流的作用,峨眉山通过微博矩阵,将大量用户评价和峨眉山全新活动做汇集整理,只是简单让用户更多了解峨眉山。

过去,这些移动产品都无法满足峨眉山移动转型的需求,拖慢了峨眉山转型的步伐,而现在何群看来,开通百度直达号达成了“五个到”——想得到、搜得到、买得到、看得到、体验到,这种用户体验正是峨眉山景区理想中的移动服务,而百度正用丰富的移动产品为这“五个到”提供了完整的闭环生态。置身于百度生态中,何群说:“我们一定能为游客提供更加方便、快捷、轻松、轻便、轻快的服务。中国景区移动互联网时代,未来还看峨眉山。”

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全站最新
热门内容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开放转载  |  滚动资讯  |  English Ver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