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Bear旗下自媒体矩阵:

BAT移动互联网之争:巨头加速整合 入口优势凸显

   时间:2014-09-09 17:43:24 来源:互联网编辑:星辉 发表评论无障碍通道

随着移动互联网体量越来越大,在接下来时间里,整个IT产业都会将移动产品的商业化摆在首位。不过,在商业化的过程中,BAT却不得不面对市场拓展和用户增长的难题。

以腾讯为例,根据腾讯新发布的财报,就连微信的季度增长都几乎停滞了,在这种情况下,腾讯必须通过其他办法,让自己的移动产品和生态组合支撑起这个巨大的商业市场,微博显然是不靠谱了,腾讯已经将其关闭掉,至于之前的输入法、搜搜,也被并入了搜狗,现在腾讯开始扶持微视,希望通过微视能树立新的增长点。

可以看出,腾讯对战术比较重视,但战略上缺乏深度,从其多元化的动作来看,腾讯的计划性并不是很强,有一种“能成功就保留,不成功就扔掉”的经营态度。

在这方面,百度表现的要成熟得多,而且是战略战术并重。百度旗下有14款用户过亿的应用,基本处于并驾齐驱的态势,诸如手机百度、百度输入法、百度浏览器、百度地图等产品也确实堪称王牌应用,在各自的领域均处于领先优势。百度能做到这一点,原因是百度的心态很平和,对于短板,百度积极想办法解决,例如通过收购PPS、91助手等强化业务优势,也正是在这种情况下,百度的实力不断得到加强,短板不断得到弥补,随着支付体系的完善,百度在移动领域已经基本没有空白。

从百度的案例我们不难看出,所有移动产品的设计上都要遵循几个要素:产品如何设计以满足甚至创造需求、使用场景的营造、消费闭环的构建、产品之间的互通和扶持等等。由于阿里和腾讯都存在这些方面的问题,所以,之前的打车软件大战可以视为他们致力于解决这些问题的关键。

不容质疑的是,手机打车确实在最初消除了信息不对称的状况,而两家的补贴政策同时刺激了出租车和乘客双方的使用需求,这两步即是设计产品满足需求和营造使用场景。然后,在整个打车软件的使用过程中,用户的移动支付习惯被迅速培养起来,建立了一个消费闭环,同时也是一个移动生态系统的联动。

当然,两家做这件事的初衷可能仅仅是培养用户的移动支付习惯而已。但必须注意的是,移动支付并不是目的而是手段,它是水到渠成的,而不是有了支付环节就万事大吉的。人们愿意使用移动支付,并不是因为想要支付,而是有使用场景去支付。如果没有使用场景和用户需求,再方便的支付手段也将会形同鸡肋。

所以,这方面百度又走在了前面。这怎么说呢?手机打车大战虽然很火爆,但取消补贴之后,出租司机和乘客的使用积极性都有所下降,说白了,你这玩意儿没什么好处,谁会来使用?何况出租司机使用打车软件还可能带来安全隐患。而百度呢?我们看看最近百度所推出的直达号,它很显然是在为用户树立全新的生活服务平台和移动消费平台。直达号不仅可以覆盖至百度旗下很多入口,如移动搜索、地图、账号、个性化推荐等等,关键是,它可以提供一条龙服务,包括评价查看、地图查询、商品预订,这一场景显然比打车软件要给力很多。

来看阿里巴巴。来往做得不好,无线高层变动的传言显然是有根有据的。本来阿里想要把来往做成像微信一样的移动社交平台以此绑住用户,但来往没有提供更多的价值给用户,也没有足够的力量把微信用户拉到来往上来,这导致了集团大量的投入打了水漂。同时也导致阿里巴巴的移动手牌只剩下手机淘宝、支付宝和高德地图三张。虽然阿里也在积极入股UC、微博等产品,但这些产品本身就存在自己的商业模式,又如何能屈居阿里之下呢?

所以,BAT移动互联网之争,百度应该是最成熟的,而腾讯和阿里都还像是新手,还在用传统的方式来做移动互联网。这使得他们在营收结构上也不如百度,目前百度移动营收占到三成,而腾讯和阿里只有15%和12%。

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全站最新
热门内容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开放转载  |  滚动资讯  |  English Ver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