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在微博改版升级发布会的现场,我才意识到微博已经伴随我们5年的时间了。自己难免在心里会伤怀一番,感叹时间都去哪儿了。而在这5年的时间里,作为微博作为社交媒体,又有哪些变化呢?
我不不是新浪微博的内测用户,但是还算是微博早期的用户,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微博控,经历了微博最初的年代。我记得我刚开始上微博的时候,智能手机还没有普及,大家上微博主要还是通过PC端,在微博如日中天的2010年,我几乎每天晚上都刷微博刷到深夜。那时候,我偶尔也用手机发过微博,不是用现在最常见的移动客户端,而是用手机短信的方式。文字微博直接发短信到一个指定号码,图片微博要发彩信。直到现在,任志强还经常用短信的方式发微博,这也算是微博的一景了。
因为在微博刚出来的时候,微博几乎没有什么竞品,可以说是在社会化媒体领域一家独大。在微博最初发展的阶段,大家也分不清什么是社交网络还是社交媒体,也分不清什么是强关系、弱关系,也不管什么是通讯联系还是信息共享,也不管是PC端还是移动端,反正大家只有微博玩,所以大家全部心思都扑到微博上。这个阶段还出现一个小插曲,就是一个某地方的局长把微博当QQ,把跟情人约会的话发到微博上,最后众人啼笑皆非。
社交媒体和社交网络真正发生分化,是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和微信的崛起而发生的。随着微信的崛起,微信承担了更多的即时通讯的功能,微信成为以社交关系而依托的社交网络。而微博则是延续其弱关系的功能,成为世界上最大的中文社交媒体,承担信息共享、传播的只能。
而从10月13日微博新发布的PC端V6版本功能来看,微博依旧是在强化其社交媒体的功能,此次改版将全面加强基于兴趣的信息传播,在提升用户内容获取效率、阅读体验的基础上,面向垂直领域认证用户推出相应的兴趣内容生产、传播及变现工具,以此打造更完善的内容生产与消费生态。
在黑马哥看来,此次微博的改版升级,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
一是通过对兴趣的聚合,提高用户的阅读效率。用户除了浏览自己订阅的内容以外,还可以通过“发现”频道,发现更多自己感兴趣的内容,进一步强化了微博的社交媒体的属性。如果你升级了V6,就会在首页导航栏找到“发现”频道。用户在不产生关注关系的前提下也能看到感兴趣的内容。通过前期的数据和关系沉淀,微博对用户兴趣进行了综合分析,筛选出不同类别的话题、微博及相关内容,在“发现”频道中进行聚合呈现,并提供了多组标签供用户进一步选择。按照计划,微博将于近期上线订阅功能,用户可以对感兴趣的子频道进行订阅。所订阅的频道列表会出现在左侧导航栏的订阅栏目下,用户无需手动关注直接点击即可浏览相关信息。
二是通过功能升级 内容生产传播变现实现工具化,让内容生产者更容易产生优质内容。
微博针对不同垂直领域的认证用户推出了专属功能应用,为其提供丰富的内容生产、传播及变现工具。
以唱片业为例,音乐人通过专属功能模块发布的歌曲,将以卡片形式呈现在其微博首页的显著区域,方便粉丝试听和分享,以提升内容生产和传播效率。在新歌上线时,音乐人还可以通过该模块实现付费下载。数据显示,测试阶段已有20多位音乐人开通了音乐付费下载功能,超过10万微博用户通过付费的方式下载了音乐,除了新歌付费下载,演唱会门票的售卖在微博上也取得了不错效果。
全新上线的“发现”频道,也对不同领域的优质内容进行了聚合,帮助内容生产者全面触达订阅用户,并通过内容的快速传播提升个人品牌。微博同时宣布,在前期自媒体测试的基础上,微博付费阅读将向自媒体作者全面开放,打赏功能也会逐步向普通用户开放。在两个月的测试阶段,已有三万多人次在微博上进行了打赏,付费订阅的总额也超过150万元。
三是,向垂直领域渗透,以兴趣为节点聚合用户。微博副总经理林水洋指出,此前用户在微博上主要是在关注热点事件以及明星动态,但随着需求的多元化,用户对图书、音乐、电影等内容表现出极大兴趣,这些兴趣节点的形成极大扩充了微博上的总关系数。
面对上述趋势,微博从去年起针对不同的垂直领域建立Page页面,以统一的框架完成对个人、机构、物、兴趣甚至功能的聚合,帮助用户更快速、高效的找到所需要的信息。目前,微博上已经建立了600多万个音乐Page,其背后是超过7.3亿组全新的用户关系。新版微博的上线,不仅将推动兴趣节点的建立,还将为兴趣节点带来更好的传播效果。
“从本质上来说,微博是一张以用户为核心的信息发现网络。”林水洋表示,微博已经让不同的人在互联网上实现连接,目前正在全力推动用户和兴趣之间的关系建立,下一个目标就是打造一张以信息为纽带,连接人和人、人和组织、人和物、人和兴趣的网络,成为社会网络的形态之一,用户可以关注不同类型的账号发现信息,并通过与账号的互动获得服务。对微博而言,垂直领域的加速渗透,将进一步提升平台的用户体验和商业价值。
在黑马哥看来,经过五年的发展,微博的发展路径已经逐渐清晰,就是做信息和兴趣驱动的社交媒体。而从此次V6的改版来看,微博的媒体功能将会进一步强化,依靠其庞大的用户基数和海量数据,在兴趣图谱的驱动之下,在音乐、电影、图书等垂直领域将会有广阔的想象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