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歌执行董事长施密特表示,谷歌在搜索市场的最大竞争对手是亚马逊。不是雅虎,不是必应,不是Facebook、也不是百度,而是亚马逊。施密特指出,下一代互联网用户正专注于移动搜索。“包括欧洲在内,全球最热门的应用是Facebook。Facebook目前自称为‘驶入互联网的匝道’。”而关于搜索市场,“我们的最大竞争对手是亚马逊。”他指出,许多互联网用户在希望购物的情况下会直接前往亚马逊网站。
很显然,用户需求正在逐渐成为导向性应用的主力军。不排除谷歌在逃避人们对它“涉嫌”垄断的指责,想分散人们对谷歌的过分关注。谷歌的普通搜索服务在欧洲有着超过90%的市场份额,近期该公司受到持续的监管压力。欧盟委员会此前对谷歌进行了为期4年的调查,而目前即将提起正式诉讼。欧盟委员会近期第三次拒绝了谷歌的和解方案。
撇开指责之外,其实谷歌把自己的未来竞争对手定位成亚马逊也不无道理。因为应用需求导向已经变得越来越重要。以近期上市的阿里巴巴为例,它之所以能够获得如此多的认购热情,也是因为其在电商市场的绝对优势。事实上,在中国的购物市场,人们在选择一种商品的时候,同样是习惯直接到淘宝去筛选,而不是去百度一下。这就是应用需求带来的一种潜移默化的表现。
当然,这或许也仅仅是一方面的导向作用。再比如腾讯的微信,同样也在承载着这种导向作用。这都是超越搜索之外的一种应用需求。在这方面,也正如百度李彦宏所言,在现在以及未来的移动市场不一定是你熟悉的一种技术打败你,或者说和你相关的技术打败你。
比如对于百度或者谷歌来说,不见得是另一种新兴的搜索技术出现击败了他们,或许是完全不相关的一种应用反而葬送了市场既有的应用规律或者模式。
谷歌为何称亚马逊是最大对手?
比如你觉得搜索或许还应该如何演变,技术应该如何拓展等等,但一种新兴的应用出现之后,蓦然之间,我们发现人们不玩这种技术和应用了,而是跟着另一种模式走了,只剩下你孤家寡人一个,你还和谁玩?你的技术革新还有何用?
这恐怕也是谷歌说自己的竞争对手是亚马逊的一种潜在原因吧?进入移动互联网时代,各种应用层出不穷,新的模式转换也在不断地试错,谁都无法确定自己是不是找准了未来的方向,于是只有不断地布局,不断地尝试,寻找着任何一个不可放过的机会。
于是我们在中国市场看到BAT不断地出击,有时候他们的布局甚至是八竿子打不到一块的不相干市场,但还是去布局了,因为谁也不知道到底哪块云彩有雨?
姑且不论谷歌是不是在逃避自己应付的责任,和对垄断的压力。仅仅是对未来移动互联网发展中可能存在着的新需求就值得我们去思索,去探索技术变化趋向以及由此带来的新发展机会。以百度新发布的2014年移动分发趋势报告为例:人口红利正在消失,为什么消失?因为既定用户群发展到一定规模之后,就会沉淀下来,留住的就留住了,留不住的即使再努力也于事无补。
此外,该报告也指出:移动应用分发市场正在呈现:用户结构年轻化、应用搜索内容化、下载行为移动化、开发者服务闭环化等四大趋势。
其中应用搜索内容化其实和谷歌高管所言自己的对手是亚马逊有相似之处。用户对应用中内容的搜索是很容易直接导向应用本身去。这也可以看作是新兴的一站式服务的体现。当然,对于谷歌以及百度来说,搜索本身的引导性还是其他技术无法比拟的优势,这也是为何谷歌频频陷入垄断控诉之中的原因之一。
谷歌为何称亚马逊是最大对手?
相反百度的步调更轻盈一些,一方面是国内有参与竞争的用户,相互之间有重叠和咬合,刺激了百度的技术生命力不断张扬。另一方面是中国市场的独特性,无论是移动市场还是智能手机拥有量都是一个非常庞大的体量,在这样的背景下,新模式出现之后的导向性更强烈一些。
因此在中国市场BAT之间的竞争是相互渗透和咬合,而不是谷歌、Facebook、亚马逊那种竞争模式。
毫不夸张地说,进入到移动互联网市场,东风在压倒西风,以前我们更喜欢从华尔街寻找新商业模式进行“生炒”,但如今我们的模式已经反过来可以刺激硅谷或者华尔街的活力。
很简单,因为这是两种模式碰撞,是一种新应用时代的机会。因此,谷歌说亚马逊是自己最大的对手也不为过。就如同BAT都把各自当作自己最大的竞争对手,因此任何的竞争咬合总要看到他们的身影。
此外,也说明一种新的趋向,那就是变化无处不在,以不变应万变在移动互联网时代根本行不通。同时,等一等,看一看的心理也要不得,因为这个市场的先入为主韵味更强,抢先一步或许就步步为先了。在这方面,BAT的三个大佬都清楚自己的市场会在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