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Bear旗下自媒体矩阵:

Fitbit发布三款新可穿戴产品首推联网健身手表

   时间:2014-10-28 09:02:11 来源:网易科技编辑:星辉 发表评论无障碍通道
Fitbit发布三款新可穿戴产品首推联网健身手表

Fitbit Surge

在今年2月Fitbit Force被诟病会引起皮疹之后,可穿戴健康健身设备公司Fitbit被迫召回该产品,并承诺Fitbit可穿戴社区“不久之后”将公布新一代的追踪设备。如今,7个月过后,Fitbit要“满血回归”,发布了数款新可穿戴产品,其中包括一款“智能”健身手表。另外两款新可穿戴产品内置光学心率传感器,这是Fitbit的一种新特性。

Fitbit新品详情如下:

Fitbit发布三款新可穿戴产品首推联网健身手表

Fitbit Charge

• Fitbit Charge被标榜为“重造的Force”,设计上有所改良。它支持追踪步数、行走距离、卡路里消耗量和走的楼层数。它配有OLED显示屏,拥有防水特性,据称电池续航时间达7天。从上图来看,它跟Fitbit Force非常相似,不过它多了自动睡眠检测和来电显示功能。它的售价为130美元。

Fitbit发布三款新可穿戴产品首推联网健身手表

Fitbit Charge HR

• Fitbit Charge HR实质上是多了心率传感器的Fitbit Charge手环,Fitbit将那些传感器称作PurePulse。这意味着用户可以持续监测他们的心率(部分可穿戴心率监测设备需要你在进行活动之前手动按下“开始”才会有读数),该设备将利用该数据提供更加准确的卡路里读数,得出心率数据趋势。那也意味着Fitbit Charge HR电池续航可能为5天左右,而不是7天。该产品售价为150美元,要2015年年初才能上市。

•最后是250美元的Fitbit Surge。这是Fitbit的第一款联网手表产品。它配有背光式LCD触控屏以及8个不同的传感器:三轴式加速计、陀螺仪、指南针、环境光线传感器、GPS和心率传感器。它支持围绕特定的活动记录详细的数据,如跑步和交叉训练,因而它属于运动手表类别。不过,它也支持显示常见的“智能”手表通知提醒功能,如短信提醒、来电提示,前提是它的一定范围内有智能手机。Fitbit Surge拥有防水性能,但不可用来追踪游泳运动。它的预期电池续航时间约为7天。跟Fitbit Charge HR一样,Fitbit Surge也要到2015年才会开售。

Fitbit覆盖三大移动平台(iOS、Android和Windows Phone)的移动应用也将获得升级,加入心率测量功能。

总的来说,这可以说是Fitbit令人叹服的一批新产品。据报道,该公司在运动追踪设备市场的份额接近70%(单位销售量仍不详)。

然而,该声称近年一直在研究心率技术的公司也将错过十分重要的假日购物季。被问到公司原本是否打算尽快推出新品,Fitbit联合创始人兼CEO詹姆斯·帕克(James Park)没有正面回应,只是说公司“不会还没做好准备就推出产品”。

做好推出这些新产品的准备,也意味着采取额外的措施来确保它们不会重蹈Fitbit Force的覆辙引起皮肤刺激。

“我们十分严肃看待这些问题。”帕克说道,“我们发现,反映皮肤刺激的用户,很可能是对我们在产品中使用的粘合剂和不锈钢壳的镍出现反应。”

他接着说道,Fitbit现在使用的所有材料都是经过强化的测试流程后才确定选用的,当中涉及成立由皮肤科医生组成的咨询委员会。“新设备中没有任何的粘合剂会跟皮肤密切接触。”

另外,Fitbit需要面临苹果这一麻烦——不仅仅是苹果即将推出的Apple Watch智能手表,还包括它的商店将下架Fitbit产品。另一方面,Fitbit仍未拥抱苹果的健康平台应用HealthKit,目前已经有很多其它的健康健身应用开发者选择整合该平台。

被问到Fitbit当前跟苹果的关系如何时,帕克拒绝就苹果上述的那个决定发表评论,但他认为苹果的产品做得很出色,希望双方未来能够继续进行良好的合作。

“作为消费者我很喜欢苹果,HealthKit对我们来说很有趣。不过我们是一个开放的平台,那是一个我们要持续评估的事项。”他表示,“我们曾积极整合诸如微软健康平台Health Vault的产品,我们从那些经历中学到了很多。”

译者:乐邦

原文链接:

http://recode.net/2014/10/27/fitbit-joins-the-smartwatch-race-and-replaces-the-rash-y-force-with-a-new-wristband/

百度新闻与网易科技合作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

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全站最新
热门内容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  RSS订阅  |  开放转载  |  滚动资讯  |  争议稿件处理  |  English Ver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