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Bear旗下自媒体矩阵:

小米硬件模式外卖O2O“欠火候”

   时间:2014-11-11 09:07:12 来源: 每日经济新闻作者:赵娜编辑:星辉 发表评论无障碍通道

近期,外卖O2O市场呈现全面开花态势:平台型厂商饿了么被传融资3亿美元,细分化领域的火锅外卖020厂商“来一火”也融资。小米(滚动资讯)雷军也耐不住寂寞进入此领域:近日业内热议,我有外卖凭借向商户推广硬件即“O2O外卖机”的特点,于9月份获得了8000万元A轮融资。值得注意的是,该轮投资由小米科技、深创投和胡泽明联合完成。3月份,我有外卖曾获数百万元的种子轮融资。

亿欧网O2O分析师李双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称,我有外卖以POS机连接商户,能令餐厅更快速地获取订单信息,并向用户及时反馈库存。但目前该POS机只能提供诸如接单、反馈用户、打印凭条等简易功能,综合硬件成本和人力成本等因素,现阶段无法获得商户的广泛接纳。不过,在有限的市场份额下,客如云和易淘食已通过软硬件或系统与部分餐饮商建立合作。餐饮商一旦选择某系统,再更换的意愿不大。结合国内餐饮和物流行业的背景,外卖O2O市场发展成熟的动因仍是物流环节。

现有POS机承载功能有限

李双分析称,商户层面,这种模式可让其直接通过外卖机接收用户的订单信息,无需中转。商户一旦收到信息,便可根据库存情况向用户反馈。换言之,用户和商家之间的沟通可通过APP和POS机完成,相比电话沟通成本更低。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留意到,按照我有外卖官网描述,用户通过APP下单五分钟内可收到商家反馈,步骤包括:查找商铺、选择商品、填写用户信息、提交订单、商家回复。

眼下的外卖O2O市场,除了阿里巴巴(119.15, 4.59, 4.01%)(淘点点)、百度(247.58,11.04, 4.67%)(百度外卖)、美团(美团外卖)等流量优势较明显的平台,饿了么、生活半径、到家美食会等都在各自扩营。

抛开市场外部因素,对于我有外卖这种以硬件终端机突破商户的做法,李双向记者表示,此种模式的优势在于通过打通APP和POS机两端的信息流通,使商家可通过POS机和餐厅前台较直接地完成信息对接,后期如果发展势头好,可把订餐信息直接与厨房对接。如此,提升出餐效率是一方面,厨房还可及时反馈库存信息。劣势在于,对于已有一定规模的餐厅而言,弃用原有系统,从替换成本和人力成本等方面考虑,阻力不小。另一方面,我有外卖一台POS机的成本在2000元上下,虽然在初期推广时会免费向商户提供硬件,但长远来看,后期还是要收费。综合上述因素,该硬件模式目前无法大范围地获得商户认可。

此外,李双表示,“POS机只能作为一个很小的口”,目前所承载的功能较单一,而要完成向用户反馈信息这一环节,餐厅需要支配相应的人力。因此,我有外卖获得小米投资的潜在可能性是,在硬件开发上获后者协助,但这一点能否成为现实有待考证。

物流是平台做大关键

李双补充称,先期的开拓者们已大致完成了培育用户的任务,此时我有外卖最大的想象空间是和小米的生态系统结合,“因为小米的用户基数已经很大了”。挑战则在于,几家主要竞争者已经占有了较高的市场份额,我有外卖凭借POS终端入局,市场空间或将“小而美”,目前应专注把产品做精,况且软硬件结合模式在该市场已有先例可寻,比如客如云面向商户推广PAD终端。

李双随之提出了一个问题,以硬件为卖点的外卖平台如果与业内其他平台由闭塞的争夺市场份额变成较开放的合作关系,将会怎样?这取决于平台自身对发展方向的设定。

《每日经济新闻》此前报道过,国内外卖O2O的两类主要模式,信息提供型和物流配送型平台正出现融合趋势。另一层面,国外平台GrubHub和JustEat两家以硬件连接商户,并且都已上市。按平台“进化”来看,后期国内外卖O2O平台是否会自行开发硬件和订餐系统?

李双认为,大平台有能力自行开发或收购相关企业。对于美团外卖和饿了么而言,未来方向均是做平台,因此不排除有这种可能。相比而言,易淘食(易淘星空旗下产品)和客如云目前更侧重抓2B(面向商户)端。

记者留意到,易淘星空的主打产品有三样,除了提供网上订餐、外卖、订台点菜的易淘食,还有面向餐饮企业提供 “电商云服务完整解决方案”的聚网客,以及集成自有物流、第三方配送体系的E代送。按易淘星空官网介绍,其已与海底捞、眉州东坡和金百万等餐饮企业建立合作。

李双最后指出,利用POS机接单等软硬件方式,对外卖O2O的信息优化环节有所提升,但物流配送才是左右行业发展的关键。考虑到商户即餐厅的自有配送队伍不能完全“消化”高峰时段的订单量,国内第三方物流又在服务时效和服务质量上不过硬,该市场如想继续做大、做成熟,配送环节是更重要的考验点。O2O分析师黄渊普也曾表示,自建物流配送是相关平台做大的 “必要条件”。

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全站最新
热门内容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  RSS订阅  |  开放转载  |  滚动资讯  |  争议稿件处理  |  English Ver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