洋码头,这家原本不被大众熟悉的跨境电子商务第三方交易平台,因为与苏宁易购合作推出“全球购”、第一个入驻天猫国际而被推到台前,成为资本青睐的对象。
创始人曾碧波说,自己当初最大胆的决定就是揣着20万元人民币去美国硅谷建货仓,“从朋友家车库起家”,最初自建物流是因为“对国际转运现状极其失望”。
在稳定了海外物流后,他看到了产业链上另一个领域,“构建一个新的产业形态,帮助国外零售产业跟中国消费者直接对接,完全打通这个链条。”曾碧波的理解是“海外零售商应该直销给中国消费者,中国的消费者应该直购,中间的物流是直邮。由直销、直购、直邮撑起这个生态链。”
曾碧波十分反感别人把洋码头称作海淘,“洋码头做的是海外直购、跨境网购,是清清楚楚的到手价。这不叫淘,淘是折腾,看不到前景。”
但这种理想的跨境网购模式,让曾碧波感觉 “蛮累”。“做了四年多,到今天也只是小小规模,跟中国本土电商万亿级规模没法比。”他在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以下简称NBD)专访时介绍到,目前洋码头在电商平台布局包括C2C、B2C。其中的B2C平台,就是直接引入了海外中小零售商入驻。在他看来,这些“小而美”的中小零售商,在价格与拿货能力方面不一定比一些大型零售商差。
曾碧波相信,未来5~10年跨境网购的规模在总体网购占比将攀升至10%~15%,若以万亿级规模估算,也将是“人人分一杯羹”的可观景象。
第一步做自建物流
NBD:当初创办洋码头的背景是什么?
曾碧波:2009年,我从美国留学回来成立了洋码头。当初是看到海外产品与中国产品价格差距很大,在进行了一些产业研究后,发现国外零售商与中国市场间的距离太远,导致在引进一些品牌时,相对区域化、隔离的定价体系出现,也就是平时所说的渠道。
对于国外零售商来讲,进入中国市场门槛太高,消费者买东西也只能委托中国的进口商来买。产生了这种流通性的问题后,才导致同样的产品在中国售价很高,这是我们当时发现的问题。
互联网的普及,将信息、技术不对称的可能性降低,定价体系的操作难度已越来越大,互联网让这种壁垒有了打破的可能性,我们可以把国外产品以较低的门槛引入中国市场。
NBD:解决国外零售产业与中国消费者之间距离远、流通效率低,要面临哪些问题?
曾碧波:首先是信息不对称。国内的消费者不知道国外的产品卖多少钱,也不知道国外有哪些产品好。随着出国留学潮、境外旅游兴起,这个信息壁垒慢慢被打通,各种各样的海淘产生,但这个过程很慢。
其次,要把海外的零售商跟消费者直接对接起来,做到“直销”或“直购”,另外一个关键问题是物流。即便信息壁垒打通,消费者看到了、想买了、甚至成交了,怎么能够让供应链有效、低成本且合法地把这个产品从国外配送到消费者家里,并让消费者全程管控?这种物流情景和国内本土的物流完全不同,中间涉及了大量矛盾。
所以当时回来创业时,第一步做的是自建物流。从2010年开始在国外建仓,在美国建物流中心,帮海外的一些小卖家,把订单配送到中国消费者手里,那时洋码头还没有诞生。
“三直”打通供应链
NBD:洋码头诞生后,在电商平台如何布局?目前销售情况如何?
曾碧波:运作1年后,在美国有了3个物流中心,可以以较低的成本与较快的速度完成物流配送。同时,我们看到了这个产业链有很大的空白区域,国外的零售商还没有意识做中国市场的网络零售。当时,很多华人做C2C,所以洋码头这个平台一开始也做C2C,也就是海外代购。直到现在,这部分发展较快,规模也挺大,每个月销售额大概在6000万~7000万元人民币。
去年底,我们的B2C业务上市,我们叫做商家直购。洋码头电商平台目前的布局就分为这两种:C2C与B2C。此后,天猫国际与我们合作,采取的模式也是直接引入海外小型零售商。B2C的整体规模也已经做到每月6000万~7000万元人民币的销售额。
NBD:洋码头的商业模式是什么?
曾碧波:再构建一个新的产业形态,帮助国外的零售产业跟中国消费者对接。换句话讲,就是海外零售商应该直销给中国消费者,中国消费者应该直购,中间的物流是直邮。三个直:“直销、直购、直邮”。
NBD:目前规模与传统电商额度相比,处于什么水平?
曾碧波:洋码头做了4年多,到今天为止也只是小小的规模,可能在行业里做得还可以,但是无法与中国本土电商动辄上万亿元的规模比。
未来5~10年跨境进口电商产业将发展为一个很大的产业,我们相信它将占整个中国网络购物的10%~15%,这已是非常可观的市场蛋糕。
代购意味着隔了一层
NBD:您所说的直购、直销模式与大众熟悉的代购区别在哪里?
曾碧波:代购是建立在需求上的,消费者提出需求,别人帮忙去买。直购则是别人有什么消费者买什么,而且最后的标价,是包邮、包税后的最终价格。而一般代购会需要代购服务费、额外算运费、关税。
代购意味着“中间环节有市场,隔了一层”。以C2C为例,比如国外的个人,在完成海外零售商和中国消费者之间的代购,从零售店里面买了货再卖给消费者,客观上链条多了一环,这是产业链的必经阶段。
另一方面,洋码头所从事的海外直购、跨境网购更不能理解为海淘。“淘”是折腾,是成交后还要找转运、算税费。海淘有它的生命力,但无法高速发展。
NBD:洋码头平台直接引入的都是中小型海外零售商,但消费者是否会更偏向于梅西百货等大型零售商?
曾碧波:美国零售产业里是没有多个层级的,中国的零售产业有很多级别,这是两国零售产业最大的区别。美国的零售产业基本上只有两种层级,一个是品牌商,第二个是零售商,最多中间会有一层分销商,专门配货,只赚服务费。由于竞争非常充分,美国的中小零售商虽然规模不大,或是散布于美国街头的小店,或是网店,但它们的价格和拿货能力不一定会比梅西百货差。
B轮融资年内完成
NBD:洋码头以何种形式与苏宁易购、天猫国际合作?接下来将有何布局?
曾碧波:去年,洋码头“商家直购”刚起步,在国外招了一些本土零售商,但这些商家入驻后,我们的流量不够,只能找第三方平台合作,苏宁易购、天猫国际的流量要大一些。这样国外的小商家能够有订单,也愿意合作。所以从去年起,我们连续跟天猫、苏宁、京东及一号店几家大平台谈,但我们接下来会慢慢退出这个合作。
NBD:目前流量已经相对稳定?
曾碧波:没错。我们从去年初跟国内的电商平台谈合作,向几大平台推介洋码头的海外商家、中国消费者喜欢的产品,表示愿意入驻做平台的店中店。从去年3月份一直谈到下半年,中国本土电商也在这个过程中学到了很多,最开始只有(苏宁)红孩子接受,后来天猫国际也上线,再后来是京东。
NBD:洋码头目前的模式也得到了资本市场的青睐?
曾碧波:2010年,我们得到一笔天使投资。去年底,我们在这个行业最早拿了一批风投,千万美元以上。去年这个行业还没有起步,不像今年这么疯狂。B轮融资近期应该会完成,意向者超过10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