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Bear旗下自媒体矩阵:

环信刘俊彦:颠覆传统话音业务模式,微信只是开始

   时间:2014-11-14 14:28:25 来源:互联网编辑:星辉 发表评论无障碍通道

2014年11月11日,一个特殊的日子,当日晚间,阿里的老马哥正在与员工们庆贺“双十一”销售突破571亿元,甚至成功抢注了“双十一”商标。而在就这一晚,不动声色的腾讯小马哥悄无声息的放出了大招——微信电话本的免费通话功能,开通了。而这一功能的上线,可谓此处无声胜有声,一石激起千层浪,一夜间,很多人都进入不眠夜模式,朋友圈里几乎被刷屏,人们甚至不再关心老马哥赚了多少钱,而更多的是关心起小马哥这是要干啥,真的有勇气要逆天吗?

微信免费通话功能,这是一个看上去很简单的设置更新,简单到就是在微信电话本里加了个通话设置,让微信网友能够在网络条件下“免费通话”,包括2G网络。而这一举动却被视为动了中国运营商蛋糕,甚至被称为要革运营商的命。有评论认为,微信一开始就被视为运营商的眼中钉,从某种意义说微信消灭了短信,这次是要消灭电话吗?!而更多的人,在等着看运营商与腾讯间PK的大戏。那么,这将是一场怎样的变革?运营商和互联网公司是撕皮裂肉的斗争吗?未来的通信和互联网移动互联网市场将走向何方?

大势所趋

“我认为,这就是融合通信的大势所趋。无论是运营商,还是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服务公司,都将顺应这一时代潮流,今天不是腾讯,明天就是其他公司颠覆传统,甚至,运营商已经开始了自我革命。”对于微信开通免费通话功能一事,环信CEO刘俊彦有着更深入的洞察解析。

环信CEO刘俊彦认为,洞悉微信免费通话事件背后的深层变革趋势,不能单看这一单点事件,要联系近来业界的几个动向看:

一个是,用户的使用习惯在发生变化,数据通信功能正在向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应用汇聚,代表现象之一就是,普通用户对多媒体交互和带有实时音视频功能的移动社交需求迅速增加,数据统计用户使用习惯已超过80%。

第二个是,相应的App内置信息交互功能,包括实时音视频、内置IM客服等需求增加,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发者,在他们的App中、web应用中,加入类似功能,行业涉及电商、游戏、金融、教育、医疗、生活服务等,前不久腾讯新闻也集成了IM交流功能,而App因有社交概念而拿到融资的比比皆是;而也正是因此,集成环信即时通讯云服务,很快在业界流行开来,环信上线短短数月,就创造8402家App客户,8200万SDK覆盖用户的惊人业绩,一度引起“泡沫”争议,也可对此行业变革热度管中窥豹。

第三,再加上4G时代的到来,传统通信行业面临着新业务和数据化转型。有消息称,根据工信部最新公布的《9月份通信业经济运行情况》数据显示,截止目前,短信业务总量占比降至47.9%,而目前中国移动的“免费短信”已在弦上,有望在年内发布。而事实上,运营商为融合通信所做的变革准备还很多,传统电信业务,如电话、短信本来就是一个在逐年萎缩的市场,那已经没有什么好争的了。融合通信能力(既基于IP网络和流量的语音,视频,富媒体短信)取代传统电信能力,已是公认趋势。国外看Tmobile等。国内移动明年落地融合通信的新电话新短信。所以国际大趋势,传统运营商已经在革自己命,或将要革自己命。

未来变革

由此看,环信CEO刘俊彦认为,融合通信变革的大潮早已涌动,微信免费通话这一事件算是为变革的大潮开闸鸣枪,未来事件的关注热度提升和发酵,甚至将加速融合通信变革进程。

对未来变革的走向,环信CEO刘俊彦指出可以用四个主题词概括:首先是“颠覆”,更多的传统将被颠覆,颠覆传统话音业务模式,微信只是开始。其次是“革新”,对于未来,运营商也已经在自我革命,因为不自己革新,就会被别人颠覆。还有就是“创新”,未来基于融合通信的新生态下,会有更多的创新技术、创新业务、创新应用、创新商业模式等被激发,比如目前正在流行的云计算的方式为更多企业和App开发者提供服务支持的第三方平台,如云存储、云数据服务、以及像环信这样的即时通讯云,微信通话这一事件也将开启App内置信息交互时代的到来。

最后一个关键词,最重要的就是“共赢”,在融合通信新生态的背景下,微信和运营商不一定是竞争关系,他们将是可能是共赢关系,虚拟服务商可能会跟运营商买流量,而经过博弈后,市场达到平衡。除此以外,还有更多的共赢生态链的想象空间,小米也在布局,包括很多视频网站也在布局,环信所在的即时通讯云行业的未来空间其实是也很大,我们其实可做的还很多,这在国外已经是数十亿的产业,我们的客户海豚浏览器告诉我们,国外的用户早就习惯用App内置IM交互的方式沟通,如果再用传统方式就OUT了。中国的用户量巨大,各行业规模都远超海外,比如电商、比如游戏等等。未来,中国的创新服务商将有更好的产业机会。

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全站最新
热门内容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  RSS订阅  |  开放转载  |  滚动资讯  |  争议稿件处理  |  English Ver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