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Bear旗下自媒体矩阵:

国家信息中心:双十一的价值更多在社会层面

   时间:2014-11-17 09:34:11 来源:新浪科技编辑:星辉 发表评论无障碍通道

11月16日晚间消息,阿里巴巴今日在京召开“生态、经济、社会——双十一分享与交流会”,国家信息中心研究部主任张新红与会并表示,双十一是件对社会有益的好事,而且它的价值不在于商品销售本身,而是在于包括拉动内需、提高商业服务能力等社会层面上。

今年,在拉动中国经济的“三驾马车”中,消费的作用正直线上升。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最终消费对GDP的贡献率达54.4%,投资为48.5%,出口则是负2.9%。消费拉动经济增长4个百分点,超过投资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第一引擎,而网络零售无疑是其中增长最快的一部分。

网购带来“增量消费”

美国咨询机构麦肯锡发布的《中国电子零售业革命》报告指出,“分析中国266座城市的消费模型,我们发现1美元的网络消费额,替代了0.60美元的实体店消费,并产生了大约0.40美元的增量消费。”

也就是说,在接触网购之后,人们不但从原有的购物清单中节约了支出,这些节约的资金又被用于更多的消费。麦肯锡判断,2011年电子零售业带动民间消费增加2个百分点,预计到2020年将带动民间消费增加4至7个百分点。

阿里研究院《1111购物狂欢节看网络零售增长点》的报告显示,至2014年6月底,网络购物的人数已经达到3.31亿,在网民中的渗透率首次过半(52.5%)。增长动力来自两方面,一方面是新用户的增加-越来越多的消费者从网上买东西,另一方面是老用户的购买花费提升-已经网购的消费者买地越来越多。

从淘宝(含天猫)的数据来看,2014年增长的网络零售总额中,由新用户贡献的比例是37%。1-6级城市的新用户贡献度接近。这表明,1-2线城市的增长仍然有较大空间。

更多“不存在”的商品出现了

现在,中国网购零售占全社会消费的比重已经达到美国的水平,并且还在不断增长。研究者得出的结论是:国内的传统商业基础不够发达,从而抑制了消费。网购出现后,这些消费需求被释放了。

麦肯锡认为,对于这些买家而言,网络购物的使用率更高,因为他们如今已经能够购买到在当地实体店不存在的产品和品牌。

而阿里巴巴副总裁梁春晓则举例说,互联网上出现了很多本地没有的个性化商品,新疆、内蒙古等地消费者,他们在淘宝上的消费90%都是跨区域消费。

比如说,没有一个店家会在沙漠地区卖雨鞋,因为从经济学角度来看,进货、存货的成本相比销售带来的价值不成正比。但此时真的有人需要雨鞋呢?

苹果手机开设的品牌旗舰店并不多,但通过天猫和官网,他的手机销售到很多之前不曾想到过的地区,那些地区可能只有一位消费者——为此开实体店是不可能的。从消费者角度来看,则是通过互联网给他带来了极其丰富的当地“不存在”的商品,刚好又是他想要的。

电商促内需背后的逻辑

加速信息的流通、资金的流通以及商品的流通,减少了中间环节的无谓损耗,最终让商品以更低价格出现,这就是网购背后的经济学逻辑。而让更多的人能够以更加简单的方式找到适合自己的商品,这就是网购带来幸福并进而促进内需消费的经济学逻辑。

这很容易理解,城市居民第一批享受到了网购带来生活水平提升的“红利”,接着,身处三四线甚至更加远离购物中心的城镇及农村居民,他们也会接触到网购,享受先进技术带来的“福利”。

网购发展的十几年来,中国网购群体经历了从边缘到主流,从大城市到乡村的扩散过程。当前,网购人群继续向老少年龄段纵深渗透,逐步从主流走向全民,标志着我国网购人群进入“从主流向全民扩散”的阶段。淘宝天猫数据显示,2014年上半年,50岁以上和22岁以下两个群体的消费呈现了爆发式增长,同比增长均超过100%。

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全站最新
热门内容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开放转载  |  滚动资讯  |  English Ver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