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前,中国超越美国成为了全球最大的智能手机市场。三年可以改变很多事情,回顾那时候的国产手机品牌,“华强北”一家独大。现如今,国产手机的崛起,无论从品类还是量级上,都已经无可争议。在国内市场日趋饱和的情况下,大佬们纷纷布局海外也算顺应天命。不过“中国梦”能否遍地开花,这可不是靠“姿态”就能解决的问题。
海外市场的空白区
中国曾被朝鲜评为世界上幸福指数最高的国家,真希望这不是一个不怀好意的玩笑。不过若从智能手机普及率入手,多少可以让民族主义者聊感慰藉。据尼尔森发布的《2013移动消费者报告》,智能手机在各国的普及率分别是:韩国67%、中国66%、澳大利亚65%、意大利62%、英国61%、美国53%、俄罗斯37%、巴西36%、土耳其19%、印度10%。
看了这组数据,就算不是为了赚钱这么简单粗暴,本着让全世界人民都用上智能手机的初衷,国产手机们也应该大步走出国门。不过远走异国,始终充满了太多的不确定性。没有了国内的渠道和供应链优势,要竖子成名,操盘者必须充满想象力。不管是挖国外高管,还是买天价域名,只要不用消费者买单,看起来都还很不错。
渠道是通行证
舞台越大,心就越大。所以无论小米魅族在国内如何抢风头,总有很多人更看好“中华酷联”的未来。要知道针对海外的部署,后者已经耕耘数年。以华为为例,华为在中东北非的发展时间有10年之久,已经在10个国家创造了超过32亿美金的利润。华为的合作伙伴又多是当地的主要电信运营商。通过合作公司的零售渠道直接销售手机。好卖程度简直是谁卖谁知道。据官方数据显示,2014年第二季度,华为在中东及非洲市场的智能手机销售量同比增长了550%。
想在海外市场跟“中华酷联”分一杯羹的新兴国产品牌,基本上属于白手起家。“炒作+黄牛”难免水土不服,即使想要跟前辈们一样,学习的门槛实在是太高。特别是某些“傲娇”的地区,比如美国、澳洲以及印度,在当地建设渠道难度系数很大,更别说依托渠道去倾销手机了。
专利是拦路虎
北美和西欧是两个对专利要求比较严格的地方。三星和苹果在这两个地区的专利官司数不胜数,深度怀疑他们是不是已经麻木了大额赔偿。但对于一加和小米,他们没有雄厚海外背景和资源,因此有理由更重视品牌推广。如果背着专利官司进入一个陌生的市场,能走多远谁也不能保证。
所以这些公司能做的基本上只有两件事,先进驻专利影响比较小的市场,譬如菲律宾、印度、马来西亚、印尼、巴西、墨西哥等。同时收购一些专利公司或加入专利联盟解决专利问题。当然,本着“本地的和尚好念经”的铁律,雇佣本地的团队负责销售和推广往往也事半功倍。
其实专利大户还是专利流氓,都是基于规则的道德问题。国内市场对专利的忽视,曾经或多或少帮手机厂商们规避风险。但这不应该成为与世界接轨的阻碍。
水货比行货贵?
看了很多国产手机的海外售价,有人感叹:“水货比行货要贵”。这和前一段时间的“免费短信”、“免费电话”一样,其实是个被误读的概念。国产手机出口外国,必然要经过繁琐的过关手续,同时还要承担额外的运输成本,所以国外售价高于国内是正常的。但某些手机厂商喜欢披上民族情结的外衣,造成一种“业界良心”的假象。目的无非是迷惑消费者,给品牌加分。
国产手机走向世界,无论是经济上还是精神上都应该得到支持。因为在这宏大的战略背后,有无数技术人员在前仆后继,所以除了善意调侃,没有理由以此为噱头来误导市场。在量级上国产手机已然占了人口优势,但要做意识形态的世界一流,单靠性价比和抱大腿是远远不够的。毕竟卖出去的是产品,而输出去的是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