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Bear旗下自媒体矩阵:

担保,仅是P2P平台给投资人画的饼

   时间:2014-12-04 10:05:58 来源:百度百家作者:李海刚编辑:星辉 发表评论无障碍通道

由于征信体系的缺失,中国P2P网贷行业在几年的野蛮生长过程中,衍生出了一套颇具中国特色的发展路径。截止目前,中国P2P网贷平台数量已经超过了1500家,但直正做到点对点的P2P几乎没有,更要命的是,很多平台都有意或无意地走向了间接融资的道路。这使得行业的健康发展受到很大挑战。

大家都知道根源在征信,关键在风控,然而中国真正拥有构建完善征信系统能力的公司寥寥无几。《极客网》副主编杨世超认为,行业瓶颈的大突破绝非一日之功,P2P平台要做的就是在实践中不断调整自己的业务模式。

说到P2P平台的业务模式,就不得不提到担保。在中国,刚性兜底在大众投资理财文化中根深蒂固,所以只有弱风险、强兑付的金融产品在中国才有生命力。从过去一两年的产品发展轨迹中,我们就能强烈地感觉到这一点的重要性。P2P平台更是深知这一点。所以,承诺本金或本息担保,已成为大部分P2P平台的选(无)择(奈)!

前些天,贷帮网宣布1280万逾期不进行刚性兑付,引发业界激烈讨论。支持者认为,投资理财本身就是一种风险行为,投资P2P更是如此,没有刚性兑付是行业常识,贷帮网的做法无可厚非。反对者认为,在中国刚性兜底是客观需求,拒绝刚性兑付无异于自杀。在中国要想更好的发展P2P业务,平台方必须直面刚性兜底问题。赢了道理,输了人性,在中国行不通!

事实上,这两种观点都有道理,从现实经营角度考量,大部分P2P平台在实际行动中会选择后者(至少是姿态上)。目前,市场上P2P平台所提供的担保主要是通过以下两种方式:

1、第三方担保模式。即引入担保公司为投资人担保,一旦出现问题由担保公司先行垫付。

2、风险准备金模式。即根据业务风险概率提取相应比例的风险准备金,以保证对投资人的利益在借款人违约时能够不受损失。

这两种模式看上去都很美,其实都存在非常大的局限性。更多的时候只是平台方的一种姿态,噱头意义大于实际意义。说得直白一点:担保,仅是P2P平台给投资人画的一张大饼!

先说第三方担保

大多数时候,担保公司根本不具备实际的担保能力。担保公司的注册资金和实际保有资金都有限,就算拿银行12倍杠杆率来做担保,也顶多是资本金的12倍。即1亿的资金只能做到12亿的规模。随着P2P平台业务的增加,担保机构的资本金存量也应随之增加。所以,担保公司的资本金筹措量,就决定了P2P平台的业务量。

这其中就有一个无法解决的问题:当担保公司的资本金越大,可担保的量越大,但是风险也越来越大。一个项目出现问题就可能引起崩盘。所以,担保公司必须让手中的资本金升值,放银行吃利息、买国债比较安全,但收益很低,所以很多担保公司不得不走变向放贷和投资的歧路,这样一来自己的资本金风险也会进一步攀升。也就是说:担保公司自己尚且自身难保,何以保障投资人?

再说说风险准备金

风险准备金一般来源于平台对借款人收取的管理费用,在每一笔项目费用中按照一定比例计提。理论上这种方式可以覆盖坏账逾期所带来的垫付。然而,在征信体系不完善的情况下,很难准确算出最适合的比例。比如,当前,P2P风险准备金的主流提取比例在3%~5%之间。这种简单粗暴的设置方法虽然不太科学,但最容易实现。

但实际的情况是,不同项目,风险不同,提取的风险准备金的比例也应有所差别。并且,随着不良贷款的产生,风险准备金的提取比例也要上升。但究竟提高到多少才足够支撑坏账带来的垫付?怕是多少都可能不够。另外,P2P平台资金和风险准备很难完全实现分离,这种情况下很容易出现风险准备金被挪用,而投资人完全没有办法控制!

还有一点不得不提,不论是第三方担保还是风险准备金,一旦出现逾期,就不太好处理了。要是走法律诉讼更是熬人,因为执行周期非常长,远超过普通投资人的想象。就算最后通过诉讼拿到了本金,投资人的时间成本也是很大的损失。既然担保仅是P2P平台给投资人画的一张大饼,投资人在最开始的选择时,就该更加理性。要知道真实的风控能力才是最重要的,再好的承诺都可能是空头支票!

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全站最新
热门内容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  RSS订阅  |  开放转载  |  滚动资讯  |  争议稿件处理  |  English Ver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