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Bear旗下自媒体矩阵:

雷军布局云服务 加速“乐视化”

   时间:2014-12-05 11:32:19 来源:ITBEAR编辑:星辉 发表评论无障碍通道

雷军和小米半年来投资花钱的速度的确惊人,上个月刚刚引入新浪网原总编辑陈彤,承诺将会投入10亿美金,由陈彤负责来进行内容建设。

12月3日,雷军系的金山和小米又合计向世纪互联投资2.2亿美元。小米和金山软件这两家公司的大股东都是雷军,入股之后,雷军间接控制了世纪互联15%的股份并拥有29.9%的投票权,成为除管理层之外最有影响力的股东。

世纪互联数据中心有限公司是中国最大的电信中立第三方互联网基础设施服务提供商,向客户提供服务器及网络设备托管服务、管理式网络服务、内容分发网络服务及云计算服务。

而考虑到雷军之前宣布将金山集团定位为云服务提供商,此次以金山为主投资世纪互联这样的电信基础运营商,雷军系在云服务上的布局意识可见一斑。雷军还宣称,未来计划将花费10亿美元投资云服务。

不到两个月的时间,雷军抛出了两个10亿投资计划,彰显土豪本色。其要构建自己全产业链布局的野心已经十分明确。

但是我翻检这一年来小米和雷军的一系列动作,越来越感觉到小米在向自己的竞争对手乐视学习,不但是内容方面学习,而是整个企业生态和发展战略都在向乐视看齐。雷军似乎终于认识到了自己之前战略眼光的缺失,靠着小米手机销售火爆积累起来的财富,抓住现在的窗口期,开始加紧“乐视化”。这背后的原因值得揣摩。

雷军半年战绩

我们不妨先来梳理一下雷军和小米这一年来都进行了哪些重要投资和布局:

4月、6月,入股迅雷

今年4月,小米以2亿美元的资金换取迅雷高达27.2%的股份,成迅雷第一大股东。随后在6月份迅雷赴美首次公开募股(IPO)的同时,小米认购总价值最高可达2270万美元的、由优先股转换成的迅雷普通股股票,小米在迅雷的持股比例也增加至31.8%。

10月,黎万强赴硅谷闭关“憋大招”

10月28日小米科技副总裁黎万强宣布将去美国硅谷闭关“憋大招”,之后外界普遍猜测,其方向应该就是瞄准新能源汽车的。硅谷是目前全球最热的新能源汽车特斯拉总部所在地,去年小米董事长雷军拜访了偶像特斯拉CEO马斯克,回来后写了一篇长文谈电动车,其中提到:“相比他的其他计划,我对马斯克的特斯拉汽车很感兴趣。”

11月,投资优酷土豆、爱奇艺

这就要提到雷军许诺给陈彤的10亿美元内容建设资金了,到现在,这10亿美金已经花出去了3亿多,先是宣布千万美元通过二级市场购买的方式投资优酷土豆,然后又出资3亿美元入股百度旗下的爱奇艺,成为其第二大股东。

12月,入股世纪互联

雷军系的金山和小米合计向世纪互联投资2.2亿美元。控制了世纪互联15%的股份并拥有29.9%的投票权,成为除管理层之外最有影响力的股东。

仔细分析以下就会发现,雷军和小米这些令人眼花缭乱的大手笔投资的目的,都指向建设自己完全控制的生态链体系,从手机电视硬件、软件系统到视频内容、云平台和基础设施。

雷军说:“生态链建设和内容运营这一关跨过去,就能增强我们的终端。终端强了生态链容易建立,反过来生态链强了也能拉动终端,对于智能电视和平板,生态链建设是至关重要的事情。”

熟悉这个行业领域的人都知道,雷军口中的生态这个词,正是以长视频起家的乐视最先提出的。乐视从视频网站起步,一步步进入智能电视生产、影视内容自制、电商平台、云计算等领域,建立了完整的“平台+内容+终端+应用”生态系统。而现在雷军似乎想通过资本的方式快速复制乐视的模式。

急补内容短板

在小米这一轮快速的投资布局之前,其和乐视的直接竞争主要集中在智能电视和盒子等硬件领域,但是由于乐视是以内容为出发远点,遵从“无内容、不硬件”的理念,使得其推出的超级电视天生具有内容的优势。

当然,小米手机在商业上确实取得了很大的成功,但是在其去年推出小米盒子和智能电视,企图将手机的模式进行全盘复制时,发现完全不像预想的那么简单。由于广电总局181号文件的存在,在大屏电视领域,厂商是无法随心所欲的预装各种视频客户端的。从今年以来广电总局的一道道禁令可以看出对厂商限制之广。

由于二者的成长基因不同,小米以智能手机为进入消费者视野,而乐视则是在互联网视频内容领域深耕了多年之后开始进入智能硬件生产,所以在政策的压力之下,造就的竞争结果也十分不同。

小米电视从出生开始,内容就是其短板,只是靠了最初的野蛮生长,安装各种第三方视频网站的客户端才能收看互联网视频内容;而乐视超级电视从诞生之初,就有自己的版权内容,要知道,乐视是国内视频网站中一开始就坚持正版运营的,而且乐视还成立了乐视影业、收购了花儿影视,其内容自制能力不断增强,和小米相比,其在内容方面的优势非常明显。

正是二者这样的不同,造就了它们在遭遇广电总局接二连三的禁令,各第三方视频应用纷纷关闭了自己的TV端入口之后,不同的体验和市场结果。小米电视已经无法直接收看任何视频网站的内容,而乐视的超级电视则可以继续收看乐视网的内容。刚刚过去的双11,乐视超级电视以6.4万台的总销量成为冠军,也从市场层面说明了乐视模式的成功。

正如有熟悉雷军的人士对媒体说,雷军在做内容的问题上,一直优柔寡断,因为害怕一旦做内容就要与政府管制纠缠不清,在这个问题上,他已经纠结有三年。而一晃眼,直到如今小米电视的很多“违规内容”被广电叫停,小米电视几乎成了你家里的空壳机子,他才终于开始着急了。

生态战略模仿

自从去年乐视CEO贾跃亭提出“乐视生态”的概念,“生态”这个词在互联网业界就不断被提及,几家大佬也都开始或多或少的模仿。现在雷军也言必称生态了。

正如一位评论者在一篇文章中所写:“在中国互联网界,乐视对多个行业的颠覆性,对普通人生活方式的影响力和在商业模式的创新力上,非常引人瞩目,‘未来的竞争是产业生态链竞争’的提出,似乎第一次让人看到做企业和打天下一样,是有高屋建瓴的理论指导的,而且,它的确是第一个不靠跟风,不靠复制,真正以自己的商业模式创造成功,颠覆行业,并据此走出国门,开始耕耘海外市场的企业,中国经济走到今天,终于开始有了能够以创新的姿态走出去的企业……”

小米之前在内容方面的短板已经自不必言。在云平台方面,今年7月,雷军宣布金山集团面向未来的战略时称,金山集团未来将进行“All In云服务”,金山云主要提供云主机、云存储、负载均衡和 CDN(内容分发系统)等服务。而此次雷军入股世纪互联也可以看做其补充内容之后的自然选择,因为视频内容的迅速顺畅传输是需要强大的电信技术和资源支持的。以前小米只是生产销售智能终端,用户的内容消费体验不在其考虑范围之内,而互联网内容的体验是否足够好对于留住用户确实至关重要的。这也就可以理解,雷军入股世纪互联这样的电信基础运营商的用意所在。

而迅雷CEO邹胜龙就曾对媒体直言,小米投资迅雷非常重要的原因,是由于随着高清媒体,4K、2K高清视频逐渐的普及,对于用户端的内容传输、体验要求也会增加,而迅雷是能够为用户提供几乎接近免费的云加速和数据免费体验的公司。迅雷和小米的合作点一个是小米MIUI操作系统,一个是小米的家庭硬件——互联网电视和互联网机顶盒。雷军和小米无疑是看中了迅雷的云加速系统在帮助其为用户提供优秀的数据加速的作用。

而相对小米这样完全靠资本搭建生态链的方式,乐视几年之前就已经开始在云平台领域进行布局和建设,并成立了乐视云计算公司,负责网络传输基础设施建设、开源性公共组件、视频编解码技术等的开发。据了解,乐视云计算公司除了负责为乐视本身的业务提供底层云平台技术支持外,还有自己本身的全球化发展战略,遵循开放性的原则,其已经在为众多的国内中小企业用户提供全套云平台服务。

现在乐视云平台已经具有业界最大的带宽储备规模,总量超过5Tb,平台总存贮数量1000PB。近400个CDN(内容分发网络)节点遍布全球,是全球最大的云视频平台之一,是首家实现“一云多屏”和“多屏互动”的视频企业。这也是乐视贾跃亭今年全面实施全球化战略的底气所在。而乐视云计算是乐视海外扩张背后的先行军。

而目前雷军在内容短板的补充和电信基础设施方面的投资还局限在中国境内(世纪互联在全国40余个城市运营管理80多个分布式数据中心设施),这一点和乐视相比仍然有不小的差距。

全面竞争开启

雷军和小米这种资本整合的路线,是否真的能快速将其生态搭建起来,各个环节形成协同效应,我们只能拭目以待。

至少从常识判断,乐视这种完全依靠自身孵化、搭建起自己的生态体系的做法让人感觉更加稳固和可靠。一个生态的建立并非一朝一夕之功,钱能买来大量股票,却难以迅速买来一个带给消费者极致体验的智能生态系统。

正如乐视智能终端事业群CMO彭钢所言,平台、内容、终端之间是互相咬合的,并不是搬一个视频网站到电视上就叫互联网视频海量内容。良好的体验是硬件、操作系统、内容、应用的有机整合造就的,这些东西的背后是各个团队长期协作以及产品推出之后的不断改善,是马拉松长跑,而不是只靠资本运作就可以解决。

“后面追的人不是不可能追上,而是在这个过程中,要付出的代价远远超过我们在表面上看到的东西。其他家现在只是买了门票,但是能不能上台,上台之后能不能演戏,现在下结论还为时过早。”彭钢说。

乐视方面,在超级电视之后,乐视手机也呼之欲出,和小米的硬件产业链将形成更全面的碰撞和竞争。贾跃亭不久前抛出的“See计划”,是不是也会和黎万强憋的“大招”相撞,也让人充满了想象。

不断补充短板的小米和战略领先一步的乐视,到底会继续上演怎样的故事?

小米急速投资后与乐视对应业务一览

 

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全站最新
热门内容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  RSS订阅  |  开放转载  |  滚动资讯  |  争议稿件处理  |  English Ver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