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Bear旗下自媒体矩阵:

名律师状告三星:手机卡顿算不算质量问题 引多方热议

   时间:2014-12-10 15:52:45 来源:ITBEAR编辑:星辉 发表评论无障碍通道

“四个月前,想体验下双卡双待的big人生,购入了一部三星S5。但它的使用体验却不像他的定位那么高端!点击图标,一下两下三下没反应……”12月4日,北京知名律师何为在微博上发布了这样一条抱怨手机卡顿问题的长微博《大叔更不可欺!》,立马吸引了安卓手机用户的极大关注,纷纷表示自己也遇到了类似的问题,希望何律师能帮忙向手机厂商讨个说法。于是,为了响应网上消费者的呼声,何律师12月8日下午就在微博上公布了其草拟的诉讼状,表示将无偿为面临手机卡顿问题的三星用户代理,集体诉讼三星手机厂商,维护手机消费者的合法权益。据了解,这是国内首个因卡顿等手机软件问题诉讼手机厂商的案例,开创了手机消费者维权的先河。

(何律师在微博上发布《大叔更不可欺!》的长微博)

(何律师公布“诉讼状”起诉三星手机卖家和电子厂商)

然而,这一事件在微博上引爆之后,安卓机用户、互联网行业人士、维权律师、手机安全专家等业界相关人士纷纷对此事发表见解,引发广泛热议。

律师观点:缺乏行业标准举证难

何律师在发布《大叔更不可欺!》的长微博之后,@了多位圈内律师好友,希望了解同行对这一问题的看法。其中大多数律师同行都表示支持何律师的做法,认为手机厂商理应为用户体验负责任,但现阶段缺乏相应的行业标准和立法规定,导致举证艰难,最终很难做出对消费者有利的判决。

比如,魏镇胜律师就在微博中回应称,“对于消费者而言,维护自己的个人权益一定是应该,如果消费者购买某个产品以后,产品本身的问题已经严重影响了消费者的使用体验,那么这个度如何把握才算是质量问题?出了问题首先由谁负责?软件问题和硬件问题到底如何划分?我觉得在法律上还有待做出更明确的规定。”

对此,刘兴红律师也表示“非常支持你对手机厂商举证维权。不过目前国内现状导致举证艰难,你拿着手机去售后和评测机构搜集证据,最有可能的是被收费还无法提供有效证据。”

行业人士:安卓系统才是卡顿根源

这一事件也引发了互联网行业人士的关注,认为安卓机卡顿问题的根源主要在于其开放的手机操作系统,但同时也对律师的维权行为表示支持。

  像昆明优虎科技有限公司某IT总监(微博认证为“IT互联网那点事”)就在微博上表示“苹果是自己开发的iOS系统,苹果的硬件才1000多块钱,贵就贵在系统上了,但是好用消费者也不嫌贵。卡顿确实是系统问题,但是更要意识到,系统问题也是手机制造商的问题,开源的安卓系统有漏洞正常,但安装在卖给消费者的机子上出现问题就是厂家的不对了!”

同时,《数码轰炸机》杂志的某手机评测工程师(微博认证为“数码评测师”)也指出“从根本上讲还是手机操作系统问题,尤其是对于各品牌的旗舰机型而言,硬件本身的发烧配置一定是可以流畅运行的,手机时间用的越久速度就越慢,那应该是系统进程占用问题,不过还是支持一下。”

用户声音:厂商给我们一个交代

不仅如此,这条微博还获得了上千网友的转发评论,大量网友表示支持律师维权行动,手机卡顿问题亟须厂商给用户一个交代。

有网友认为这是手机厂商在推卸责任,王倩fchhx就在评论中写道“每次看到‘这只是他们卖的产品,但速度慢不干他们的事,那是系统的问题’这样的言论,我真想问问:如果这件事厂家不负责那又该谁来负责,花了钱的消费者么?”

从消费者维权的角度出发,网友浅挽青袖认为“这是维护自己正当合法的权益!每个人的权益都是神圣不可侵犯的,挽回损失也是其中的一部分。像这种手机刚用很短的时间就开始卡顿的现象,必须有人来负责。挣钱的厂商自然是最好的维权对象。”

安全专家:力荐“真加速”手机软件

由于越来越多的用户关注这一事件的进展,百度手机卫士官微也在第一时间对此事给予了回应,通过漫画的形式简洁清晰地向用户解释了手机卡顿背后的原因。

从回应中可以看到,造成智能手机卡顿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三点:一是手机进程开启太多,占用大量手机内存,导致手机运行吃力,耗电量大大增加;二是随着手机使用时间增长,手机内的垃圾太多,占用大量存储空间,导致手机运行缓慢。三是市面上的众多加速软件大都存在重复点击、加速效果不持久等问题,并不能够一劳永逸地解决问题。

为了能够更好地解决手机卡顿问题,记者还采访了手机安全专家。据专家介绍,在当前没法从源头上根治手机卡顿的情况下,用户可以通过养成良好的手机使用习惯来缓解手机卡顿问题,比如关闭后台运行程序、定时清理手机缓存、谨慎使用动态壁纸等。同时,也建议用户安装手机清理软件,如百度手机卫士等,可以实现一次点击,两天之内不反弹的效果。这样在有效节省手机内存的同时,还可以避免重复点击浪费时间等问题的发生。

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全站最新
热门内容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  RSS订阅  |  开放转载  |  滚动资讯  |  争议稿件处理  |  English Ver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