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Bear旗下自媒体矩阵:

魅族总裁白永祥:魅蓝目标是打造智能生态平台

   时间:2014-12-19 10:16:12 来源:搜狐IT作者:宿艺编辑:星辉 发表评论无障碍通道

在经历“小而美”的时代后,魅族正在向手机全价格段、以及智能生态平台快速扩张。

从2014年初黄章宣布“回归”,引入外部资本,实行公司股份化改制等一系列措施之后,关于魅族将推出千元机产品的传闻就一直未断。而近期魅族突然注册了“魅蓝手机”、“魅蓝平板”、“魅蓝电视”、“魅蓝路由器”等多个官方认证微博,也加剧了业内对于魅族近期推出千元机新品的猜测。

《壹观察》近日赶赴珠海,就此问题与魅族科技总裁白永祥展开了对话,以下为主要信息点:

魅族为何推全新子品牌?

白永祥向《壹观察》证实,将于12约23日推出的魅族全新自品牌,就是“魅蓝”。其品牌定位于年轻用户人群,也就是“Quality For Young”(青年良品)的品牌理念。

不过在此之前,小米的红米系列,荣耀畅玩等品牌也都打出了千元机、年轻用户等概念,魅蓝如何吸引年轻用户并完成品牌差异化?

白永祥表示,魅蓝的首款肯定是手机产品。与红米等竞品相比,魅蓝手机有很多不同:

1、魅族做手机多年,在供应链方面积累深厚,在关键的处理器、屏幕等合作方面有优势,并且有自己的制造工厂。

2、在工业设计、产品UI/UE设计上,魅族是国内少有的强品牌辨识度和家族化设计的公司,包括Flyme OS也在国内交互河体验上口碑很好的手机系统,这都将延续到魅蓝产品之中。

3、面前国内到千元机产品,往往只重视价格战,做工粗糙,用户体验差,魅蓝希望能做一款结合魅族的设计和工艺要求,同时在价格上都有所考量的产品。

4、销售渠道。魅蓝手机从开始就是一个全渠道产品,首先会覆盖魅族目前的销售渠道。线上渠道包括魅族在线商店、第三方电商平台;公开渠道包括魅族品牌认证店,线下专柜;运营商渠道也将全面覆盖,包括中国电信的CDMA+FDD 4G机型。魅族目前公开渠道主要集中在一二线城市,目前正在向三线城市渗透,魅蓝手机将帮助魅族向四线以下城市快速覆盖。

魅蓝的目标是智能生态平台

魅蓝并不仅仅是一个手机品牌,而是一个覆盖包括平板、智能电视、智能路由器、智能手表等穿戴设备的全终端平台品牌。

在品类策略上,覆盖以下三种要求的品类将会成为魅族优先推出的产品:

1、符合魅族战略布局。比如智能路由器产品,虽然需求量不大,但是占据了家庭网络的中心;

2、跟手机结合度较高的产品;

3、适合魅族目前的体量发展,在时间、人力、资源投入与回报上比较均衡的产品。

白永祥向《壹观察》透露,在魅蓝向外界透露出平台化战略后,已有多家企业找到魅族希望进入魅族的智能生态系统。

对于魅蓝在手机之外推出的首款其他产品,白永祥对《壹观察》表示,肯定近期不会推出智能电视产品,因此电视品类用户更新速度很慢,体积太大,而去国内传统家电厂商仍然有很大改进空间,同时还会在监管层面遇到挑战。

白永祥同时表示,在智能生态平台搭建上,如果说与小米的不同,魅蓝的战略会更加开放,比如魅族不擅长的品类会引入合作机制,但不是小米那种强调占据股份或者资本层面的要求,而是更多从是否符合魅族对产品的设计和工艺化要求,也不会过度压低合作伙伴的利润去片面追求销量。

白永祥认为,智能手机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仍然是智能生态的核心,而智能家居和智能汽车目前缺乏国家与行业统一标准,全面商业化还有很长一段时间。因此对于魅族来说,魅蓝2015年的产品重心还是手机品类。

魅蓝面临的三个问题

1、魅族扩张迅速,如何应对资金链风险?

白永祥认为,魅族今年已经引入了资本投资、银行贷款,再加上自有利润,目前的现金储备远超过20亿元。而魅族手机今年虽然规模迅速放量,但是供应链与渠道方都是有销售账期的,魅族新品又毫无库存压力可言,因此资金链风险是可控的。而魅蓝产品线目前预计从项目启动、研发、品牌推广,也就是产品策划到产品上市后的3个月(共计8-9个月)时间投入资金约1亿元,对魅族的资金链整体影响也并不大。

2、魅蓝手机会不会冲击魅族原有渠道?

白永祥表示,一方面,魅蓝手机对渠道的返点能力确实不高,但魅族渠道相对扁平化,增加手机品类对渠道来说也属于增量收入,因此从长远看是符合公司和渠道双方利益的。另一方面,魅族也在学习小米等竞争对手的渠道销售方式,增加电商平台销售力度,同时注重线上对线下渠道的口碑和售价的拉动作用。

3、产能保证。

白永祥称,魅族已经从今年MX4旗舰产品产能问题上吸取了足够的教训。魅族在珠海、廊坊两大生产线之外,又刚刚开辟了第三条生产线。同时,魅蓝产品设计和供应链上也会采用主流零配件供货方和主流产品,降低了供应链和产能风险。魅族预计第一款魅蓝手机产能设计为150万台/月,2015年出货量超过1000万台。

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全站最新
热门内容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  RSS订阅  |  开放转载  |  滚动资讯  |  争议稿件处理  |  English Ver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