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大“水果博士”团队和南大“南快递”团队都是基于百度直达号的校园创业项目,分别做着校园水果O2O项目以及校内快递业务。高校的相对封闭性阻碍了社会企业的进入,在大学创业环境渐浓的当下愈来愈多的大学生将掘金目光转移到从校门到宿舍的最后“一公里”上。
在校生打通最后一公里
在校创业的事情唐延龙并未让家里人知道,毕竟浙大计算机博士卖水果在父母看来是件“掉价”的事情。
唐延龙的创业项目“水果博士”并不复杂,通过与校外水果店的合作,借助百度直达号线上平台将低于校内价格的水果卖给校内的学生。
学生团队做后台系统研发,水果店在接到系统订单后自己派送水果到教室、宿舍楼下。“我们不做采购商、不做仓储、不做物流,但可以在校内做推广,获取大量订单。”唐延龙如此说道。
由于校园的相对封闭化,校外水果店难以进入,唐将高校比作这些店铺眼中“吃不到肥肉”,出于对一墙之隔的学校市场的渴求,有店铺愿意以低于市场的价格来对浙大学生销售水果,并成为“水果博士”的创业合伙人。
简单的模式在“校园”这个特殊场景下被放大。凭借着“学生”身份,唐延龙们将电商、水果店无法触及到的“校门口到宿舍楼”的距离打通。
相比较“水果博士”带有些许电商色彩,南京大学的“南快递”则彻底地做起了配送生意。用户通过微信公众号和百度直达号填写快递信息,“南快递”将快递从校门口送到宿舍,从中收取2元劳务费。
除了3个创始人负责管理、线上运营之外,他们招募了20余个兼职同学,每人按照班次分上、下午两次将快递包裹从校门口的快递处取回,再在晚上按照宿舍楼统一派送。随着所取的快递逐渐增多,“南快递”租用了校园内闲置房间做仓库,并对配送速度时间做了要求,开始有标准化意识。
双十一期间,为了推广业务,南快递在百度直达号平台上做免费配送,第一次尝到了仓库“爆仓”的快感。
学生团队PK社会企业
想在高校最后一公里中刨金的并非只有在校学生。做社区一小时配送的社区001已在北京的清华大学等高校开展上门配送业务,社区001 CEO邵元元向凤凰科技表达了他对该市场的看好,“高校市场很大,现在学生的消费能力也很强。”
社区001的模式与唐延龙的水果博士有些许的类似,都不自建仓储、自己做采购。与学生和“水果店”合作相比,被传估值20亿的社区001直接与麦德龙等大型卖场合作,自己雇佣配送员进行配送。“我们的资金、人员、技术上的优势是显而易见的”邵元元认为社区001与学生团队没有什么可比性。
但资金、技术上的优势在校园的环境下有些失调。“周围的商家都觊觎这块市场,但是他打不进去,因为他没有这个条件。你像我可以在教学楼、食堂前做一个水果试吃,学校不仅不阻止还会支持,其他商家能够做到吗?”在唐延龙看来,学生身份在社会创业中是个劣势,但在校园内部它像一道护身符,得到老师尤其是各种创业指导中心的支持。
畅通无阻地做活动只是一个方面,彼此同学之前的信任和熟悉又给唐延龙们提供了另一个便利。据其介绍,目前“水果博士”的主要从实验室订单和校园活动订单上盈利,由于是同校学生这些团体更倾向于使用他们的水果,并且采购量大。
南京大学“南快递”的创始人赵扬宇表达了同样的看法,“因为大家都是同学,会更相信我们”。在今年年初,曾有小快递公司绕过校方在南京大学校内开展类似代拿快递的业务,并采用免费的方式和“南快递”争夺订单,但不久该公司撤出南大。
除了不了解学生的作息之外,最重要的是校外人士难以获得学生的信任,“大家用南快递用的好好的,不会再去用一个陌生的平台。”
低试错成本下的在校创业
校园中极低的试错成本成为当前学生热衷创业的一个原因。“在不断的试错中,我们把资源从0积累到1,那么毕业后我并不是从0开始。”唐延龙如此说道。
据了解,最初唐延龙以淘宝店的形式做“水果博士”,承担了包括进货、存储、配送所有环节。由于订单不足积压水果,使他意识到完全自营走不通,于是转向了平台模式,向水果店提供平台,只承担技术和校园营销。“基本上没人指望创业第一次成功,一定会第一次失败,这次失败让我意识到自己做不了的地方。”
10月份参加百度校园直达号创业比赛获得冠军,被唐延龙视为自己在创业过程中创业迈出第一步。
无独有偶,南快递也经历了一段时间的弯路。在饿了么、美团外卖、百度外面进入南京大学之前,南快递曾经尝试在给学生送快递的同时,接送外卖的订单。赵扬宇表示“快递做了之后,我们想送外卖扩大营收点,但在人力成本上面花了很多钱,效果又不是很好,亏了一点钱。”随着美团和饿了么的进驻,南快递彻底放弃了外卖业务。
贝塔斯曼亚洲投资基金管理合伙人龙宇并不鼓励大学生创业,因为学生缺乏各资源和经验上的积累,不具备创业条件。
天使汇CEO兰宁羽表达了不同看法,“是否在校并不是重点,投资者关注的重点还是项目是否合适,创业者是否靠谱。我还是鼓励大学生创业的。”
没有争议的是,无论是“水果博士”还是“南快递”都是基于本校开展业务,在投资者的眼中尚属于“小打小闹”。对于以后业务发展的方向,唐延龙和赵扬宇的想法是,“还是做高校,与其他学校的学生合作开展业务”。而究竟能做多大,这些尚处于校园中的创业者并未画出一个大饼,只是说“做做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