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Bear旗下自媒体矩阵:

周鸿祎与互联网第一阵营渐行渐远

   时间:2014-12-30 14:19:36 来源:百度百家编辑:星辉 发表评论无障碍通道

时隔一年多,周鸿祎又一次开炮了,对象还是他两年前的攻击对象百度。同样在这一年,360市值从最高的152亿美元一路腰斩,跌至当前的72亿美元,从曾经的国内第四大互联网公司掉到第九位。而周鸿祎作为曾经在中国互联网江湖的竞争中,最接近马云、李彦宏、马化腾的人,但现在却已经远远掉队,无法跻身互联网第一阵营。

“口水战”标志360由攻到守

周鸿祎这种互联网老江湖再次开始兴风作浪,背后当然有所指,这次的战斗无不跟360的近况有关:12月16日,360宣布与酷派成立合资公司,占股45%,合作运营互联网手机业务。百度杀毒和百度卫士两个互联网安全产品最近开始发力,对360的根基安全软件产生了威胁,周鸿祎通过微博骂战自卫。也就是说,在微博上再次向百度开炮,目的有二:为360做手机提高声量,同时用攻击的方式在舆论上牵制百度。

这符合周鸿祎和360的一贯打法:以微博等社交媒体为宣传阵地,在行业内树敌以吸引关注,制造传播点,以达到公关和舆论引导的目的。百度也在微博上给予周鸿祎以巧妙回应。

这种骂战,讨论孰是孰非意义本来就不大,不如就从效果上来看:从360与酷派建立合资公司消息传出以来,业内的讨论效果中规中矩,百度指数显示,这一消息公布的当天并没有帮助360这一关键词冲高,微博上的热门话题也是“360百度撕逼大战”而不是“360酷派”之类的相关词汇。也就是说,短期来看周鸿祎掀起的骂战对360手机影响不大。

值得一谈的是这次骂战的另一个目的:攻击百度杀毒和百度卫士来牵制百度。在我看来,这次周鸿祎的骂战看似是攻,其实是守,这标志着360从战略进攻转向战略防御。

安全软件向来是360的核心业务,也是360在PC端核心的流量入口,浏览器和应用分发等商业模型都非常依赖于这个产品,但对于百度来说就是攻击360的武器。用自己的非核心业务(现阶段百度的PC业务和商业化核心还是搜索)来攻击对方的核心业务,是不是听起来很熟?没错,如今的360和百度正在重演2012年8月份的那一幕,彼时360用搜索“破坏式创新”百度,如今是百度用杀软抄360的底。逻辑一脉相承。所以这次轮到周鸿祎急了。

但这其中有一个周鸿祎回避不了的事实:360做搜索的时候是“攻”,背后有产品给他的公关战兜底;此次是“守”,除了口水之外,这场骂战其实并不会给百度带来多大程度的影响。换句话说,周鸿祎的公关战是360的东风,只有在万事具备、准备进攻的时候才能起到作用。

不过,如今的360不但并没有万事具备,反而腹背受敌。最近一年来,360股价在冲高后一路下跌,这意味着资本市场对360已经失去了往日的耐心。在业务方面,PC安全产品用户增长基本已经见顶,手机安全产品的增长也因为智能手机的人口红利逐渐消失而放缓,一个典型表现就是用户和流量获取成本提高,拉低了财报的利润率;在未来的布局上,360也已经没法向资本市场讲出一个成型的故事了:智能硬件概念还远没有到一沾就火的程度,更何况是360目前采用单品驱动式而不是小米那样的生态链式玩法,二级市场短期内并不买账。

周鸿祎抱以厚望的搜索昙花一现,早就遇到了天花板,商业化和用户量增长停滞互相作用和影响,移动搜索更是找不到眉目;360最近开始重走“特供机”老路,推翻以往的合作模式,通过投资和结盟的方式回到手机硬件上来,但与两年前不同的是,现在市场上不只有小米一家领头羊,还有魅族、华为、中兴、联想甚至一加等小米模式的模仿者和追随者,酷派强于供应链和运营商渠道,顶多算是中规中矩的玩家之一……

面对这样的360,可以给它下一个定论:基本上已再无进入互联网公司第一阵营的可能了。

业务颓势难以进入第一阵营

导致这些现象背后的核心症结是,周鸿祎和360的“互联网方法论”过于老旧,在产品、运营和投资上存在不小的缺陷,前端的市场营销和后端的产品运营等一系列环节之间存在巨大的鸿沟。

实际上,360从创立到上市再到现在,唯一被证明正确并运用娴熟的商业逻辑就是——通过某一核心概念(安全)来获取用户,进而通过流量分发的方式转移到商业化载体上,获取广告或者游戏联运费用,在PC端和移动端都是如此。这本身没什么问题,但这种模式对维护和巩固用户量和市场份额的要求很高,等到用户量达到一定基数不再快速增长,获取流量的成本会变得越来越高,企业就需要在快速增长的过程中不断寻找与现有业务有结合点的新业务,把天花板往上抬。

如果观察360这几年做了什么,你会发现除了“3Q大战”、“3百大战”等几场标志性战役之外,它几乎毫无作为。周鸿祎最早看到了小米的野心,去做特供机,但因为模式不可持续和360的举棋不定而最终失败;搜索依靠客户端导流,但因为失去持续运营,产品也没有多少亮点而很快见顶;智能硬件业务确实拥有庞大潜力,但单纯依靠“安全”的概念,实际上很难与360的现有业务产生结合点,在这一点上360与市场上的创业公司并无不同,无非是市场营销能力和财力上强一些……

归根结底,这些都暴露了周鸿祎在产品和运营上的短板,以及对未来布局上的问题。可以这么说,从搜索之后周鸿祎一直在出昏招:移动搜索、视频大全、免费Wi-Fi、儿童手环……走马灯一样地换产品,却没有一个成功突破。

我同意PingWest创始人骆轶航的一点分析:周鸿祎对未来的布局基本上是在“摸牌打牌”,当互联网的第一阵营公司、BAT和小米们都有了一个切实的未来产品路径,周鸿祎还在智能硬件这块尚不明朗的池子里摸索,现在又联合酷派跟着小米亦步亦趋。

不只是产品和运营。众所周知,2013年到2014年的互联网,投资和兼并是互联网主题:建立同盟关系,花钱买地盘、时间和未来。360在这一场互联网巨头们的大跃进运动中基本上是缺席的,在BAT和小米为了抢地盘合纵连横,通过资本运作把中小互联网公司收编到旗下,从而巩固自己的护城河时,周鸿祎都是逞了口舌之快,但业务上毫无收获,几次具有重要意义的投资战役都没有捞得任何好处,比如91无线和搜狗。周鸿祎恐怕现在还为自己掺和一脚抬高了价格而洋洋自得,但他估计当时没有想到的是,百度因为91无线所拉动的市值收入早已不是19亿美元能比,更何况,如今的百度早就依靠技术和资本投入实现了移动卡位和未来布局,面向投资者和未来,讲出了人工智能、连接人与服务的新故事。

最后还是要说到周鸿祎的秉性。无论周大炮的个人性格到底是否好战,他显然很相信他的那一套“鲶鱼成功学”。这套成功学始于马云和3721,盛于3Q大战、小3大战和3百大战,也曾一度把360推上高峰。但周鸿祎的这种处世逻辑带给360最坏的影响就是,它在互联网界基本没有盟友。这种处世方式还体现在了周鸿祎在360内部的用人上:与周公开决裂的傅盛是最典型的一例,据说最近出来的前360手机卫士负责人李涛也是因为相似的原因被老周扫地出门的——这两个人在位的时候用户增长非常好,周鸿祎亲自接手后数据马上变天,也说明了一些问题。另外一个八卦是,周鸿祎对旗下几个重要产品负责人都非常不满意,试问这种公司文化下,能产出什么样的产品和运营?

关于360的未来的结论,最多放到1年后再看看,应该就是终局了

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全站最新
热门内容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  RSS订阅  |  开放转载  |  滚动资讯  |  争议稿件处理  |  English Ver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