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Bear旗下自媒体矩阵:

没有BAT亲爹 第三方支付是这样转型的!

   时间:2015-01-06 09:36:38 来源:搜狐IT 编辑:星辉 发表评论无障碍通道

托微信红包的福,微信支付在上一年里发展迅速,作为其底部工具的财付通终于告别了鸡肋时代。支付宝在上年也动作很多,在场景和工具的丰富上十分努力。在BAT的挤压下,其他 第三方支付似乎危机重重。而万达控股快钱的一场大戏,彻底把支付推向了“转型说”。

在快钱CEO关国光看来,只是正常的业务拓展而已。BAT亲爹不是人人有,其他支付的机会在哪里?考拉君采访了BAT外的三家企业,大佬们的目光几乎都投向了线下场景和互联网金融。易宝支付CEO唐彬认为,支付的生长需要土壤,电商和社交确实已被阿里和腾讯占据,但线下场景和互联网金融会是行业的两大蓝海。

在具体的发展方向上,大致体现为以下特点或路径。

1.抢占移动支付。

易宝支付从去年11月起加强了在移动端的动作。已经上线的产品中,有针对商户的APOS、移动管家,也有面向P2P的移动托管平台。其实唐彬2003年就做过移动支付,但当时手机 还以诺基亚为主,运营商也比较封闭,最后只能放弃。

快钱关国光认为,目前移动支付依然处于爆发前期,缺乏杀手级的应用和足够的支付场景去支撑。他觉得好的支付方式是顺应用户消费习惯的改变。比如香港停车场已经支持手机NFC支付了,对这种用手机刷一下交停车费的方式,用户很乐意接受。

所以他的判断是,如果O2O的场景应用能在今年丰富,移动支付会有爆发式的发展。这也是他们和万达合作的原因之一。相对BAT的线上用户积累,万达积聚的是线下资源。仅万达商场一年客流量15亿人次,固定会员3000万。

2.向金融靠拢和渗透。

傍上干爹后,快钱把万达的商户和会员看成了准客户,将提供融资、理财等服务。以融资为例,通过“流量贷”,商户凭交易流水即可申请贷款,绕开了传统信贷的抵押,直接将经营状况进行了变现。对个人则可能推出消费信贷。

唐彬则表示,易宝支付的阶段化结构已经明确。以支付切入,依次将提供结算、金融信息、产业营销和征信数据等服务。金融信息服务目前集中于易宝金融,业务包括撮合、支付和托管,未来不排除做导流业务,帮助降低P2P的获客成本。同时,正在成立数据服务公司,征信牌照也在申请。

汇付天下走了另一个方向。12月他们刚拿到基金销售牌照。CEO刘钢表示,汇付团队基本是做金融出身的,做支付的初衷就是向金融发展。一位业内人士表示,既做销售又做支付,界限有点模糊。但银行强势且服务不到位,佣金要求又较高。券商和基金不见得满意,有第三方支付介入是件好事。

3.尝试用支付改变产业。

唐彬做了个有趣的尝试,投资了老员工开的网络餐厅。不同于雕爷牛腩、皇太极煎饼的互联网营销,这家餐厅想做的是,通过支付系统改变用餐流程和内部管理。

用户通过手机或PC点餐并支付,到店内刷下绑定的地铁卡即可自助下单,拿着水单去吧台。此时后台已收到信息,该用户的餐食送至吧台。餐后用户可对菜品进行点评。整个过程非常流畅。

在用户教育上,付出的成本并不高。一是提前下单的小额减免,目前超70%的订单都是提前下单。二是点评后随机金额返券,鼓励用户反馈。

唐彬说,这个餐厅是个科技公司,试图围绕支付形成完整的管理模式,目前已解决了餐饮的三个痛点。第一,根据提前预定的订单准备材料,废品率降为传统餐饮的1/10.;第二,菜品反馈可以及时达到相关人员;第三,解决了此前一直存在的用户管理的难题。

4.探索可复制的开放模式。

相对而言,支付的标准化程度较高,在B端的产品基本是针对整个行业,也可看作类“安卓”平台。不同的是,现在支付们开始探索,如何把这种开放模式植根到更深处。

被控股后,快钱成为万达旗下的所有板块的御用支付平台,万达甚至提供补贴给使用快钱的商家和会员。关国光称,万达的多数场景是线下的体验式消费,比如吃喝玩乐,相对单纯购物而言更加丰富、体量更大。

所以快钱和万达的合作很大比重在于,把O2O场景体系建设起来,并在这个过程中丰富支付工具。同时,快钱可以借助万达的线下资源走向C端。待模式成熟后,便可应用于更多场景。

同样的,易宝投资网络餐厅,目的并不是要做餐饮巨头,而是通过不断的尝试和改进,把这套系统跑顺,在成熟后开放给行业内更多公司。用支付系统的优化去介入和改变产业,会是未来的一个发展方向。

总体来讲,所谓的2.0时代,是支付开枝散叶的时候。相较而言,往金融发力是比较容易想象的方向,毕竟支付所积累的大量交易数据是其核心价值。但改变产业模式的尝试,为整个第三方支付行业提供了一条新的路径,一旦被验证成熟,可能会真正成为对传统产业的颠覆。

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全站最新
热门内容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  RSS订阅  |  开放转载  |  滚动资讯  |  争议稿件处理  |  English Ver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