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晚,一边吃路边麻辣烫,一边跟阿里一位好友聊天,说起昨日网上一篇文章,就是所谓“马云告诫员工别碰京东:京东将来会成悲剧”,我说类似标题上周就已看到,当时心里觉得不适。但常识告诉我,肯定有上下文语境。
一早起来,看到马云已于昨晚对这句做了解释,并向京东诚恳地道了歉,自称私人聊天“吹牛”,部分言论“对京东公司可能会造成无端的困扰和添乱,我深表歉意”。
而昨夜,京东则以白话+文言的形式反击,博取了关注,有人还说京东文案比以前好了。但我觉得,这个话题有许多反思的价值。
【马云道歉背后:被过滤的言论语境】
早晨我继续追问这位朋友,让我帮我咨询,他问了马云助理,回复我说,7月份,马云的确见了方兴东,一起早餐聊天。过去他们熟知,也是浙江老乡。马云当时没把他当媒体人。两人从互联网商业模式聊起,马云谈了很多前沿思考,认为任何商业模式都不完美,但任何成功都有原因,无论淘宝还是京东,都是企业创始人和员工不断投入、坚持和努力,在中国这片土壤做起来,一个不完美的模式慢慢会不断完善。
“马云昨晚的解释,一些内容当时跟方兴东聊过。尤其是提到京东,他说,今天的京东已不是昨天的京东,真心关注它不断的努力和变革,”他说,这些内容到了那篇文章、方兴东的书里,被淡去了,火药味浓、博眼球的句子反而突出了。
他还透露,方兴东当初没说要采访,也没提醒马云,自己会录音,未来会成书、出版。
我的印象中,马云从没在公共场合批评过京东。与方兴东显然是一次不设防、私人化的自由聊天,嗨起来的言论,直率可以理解。但作为不是单纯作家的创业者,方未跟马云打招呼就偷录音、写书,隐晦处理言论,突出一种矛盾,有点不合伦理观。
在报社时,我受到的训练是,饭桌上、私密氛围的聊天,不能作为新闻信源。因为受氛围影响,采访对象或者朋友的情绪、言论往往开放、自由,只能作为一种参考。
试想,假如方兴东在马云面前正儿八经放个录音笔,拿出准备多时的写作计划,马云会跟他这么嗨么,甚至会见他么?
当然话说回来,肯定有人说,苛责方兴东没用,反正马云承认说了上面的话,伤了人家京东。我认为,马云道歉表明了他的诚恳,但仍有必要反思一下忽视上下文语境。
第一种语境,马云与方兴东聊天时,是站在整个商业模式角度考虑问题的,并非直指京东一家。他认为阿里开放模式比京东自营模式合理,这无可厚非。
但马云并非否认京东的价值。你能看到,马云有一句“不是我比他强,而是方向性的问题”。还有,乌镇互联网大会上,马云与刘强东曾同时现身,当时他说,阿里就是要创造无数个京东,这表达力,明显就有对京东商业模式的某种认同。
过去一段,我多次点评京东没必要为自营而标榜自营,开放年代,不要认为吸收开放模式特点就自损前程。事实上,京东并没固守自营,开放平台业务占比越来越大,未来超越自营几乎铁定,最近供应商众筹明摆着也是开放动作。而菜鸟物流甚至天猫最新动向也有某种学习同行痕迹。整个互联网业面孔越来越像,在未来趋势上,大家认知类似。
第二种语境,别忽视了马云与方兴东的会面时间。7月已是上市前夜,阿里相当紧张,情绪高昂,私人场合聊天,马云聊嗨商业模式话题,在我看来,反而传递出他对阿里发展路径的自信,跟外界对比京东时,说我不认同你完全自营的物流发展模式,你没有出路,言论嗨了,但也谈不上什么恶意攻击。
你相信刘强东私下从不点评阿里么?京东上市前,外界炒刘强东恋爱话题,当时他怪罪阿里甚至马云出在搞,后来马云出来说他不关心这个,刘强东后来也没再解释。这种事,站在商业角度思考,比针对个人之间的博弈要更合理,事实没那么复杂。
【聊嗨的马云与被疯狂“消费”的马云】
说到这里,我觉得有必要展开聊聊这类话,为什么总是备受公众关注,而不去审慎思考言论背后的东西。
我自己的感受是,媒体、公众已经习惯了“消费”名人。阿里那位朋友对此也是非常头疼。多年来,尤其是过去一年,有关马云本身的信息可谓泛滥,随便到一家机场,只要有书店,几乎都能看到马云语录、马云秘闻、马云教你以及不教你的十大成功秘诀;马云还变身大号大V问候你早安晚安,句式通常如此这般:“想做一个强大的男人,不仅要护好肾,更要看好前列腺,这很重要。by 马云 晚安。”而且,目前,许多机场电视里,马云过去的节目,也被剪辑,取代了那些“成功大师”;甚至我们还看到很多养生号,打着马云的名义讲授养生……
还有黑色幽默。有家公司组织论坛,会刊上说最后一位演讲者是马云。嘉宾都兴奋地等到最后,准备听马云演讲。结果他们等来一个与马云重名的一个人,嘉宾顿时哑然。
疯狂的消费马云,甚至演变到消费他的家庭。上市前,网络上忽然冒出一片马云夫人张瑛大谈阿里成功发展的文章,那种一本正经的专家口吻,打死我都不相信出自她之手,而且是在IPO前夜的缄默期;有的言论,则甚至涉及人身攻击,比如很多消息说,马云为了事业,牺牲家庭,导致孩子得了不治之症……
事实上,机场里涉及马云言论、讲他如何逆袭的畅销书,基本没有他本人写的;机场电视剪辑的节目,没有一个获得过马云的同意。
不仅是马云。刘强东也被持续“消费”着。关于他与奶茶的恋爱,已经被网络公众演绎到可怕的地步。名人、企业家的婚恋,备受关注,大众是可以娱乐一下,开开玩笑也无可厚非。但当言论开始波及双方家庭,甚至有意往腐败话题上靠的时候,我觉得,它已经不是娱乐,而是一种非常可怕的扭曲。娱乐至死的氛围里,有一种末世的味道。想必刘强东本人一定也深受困扰吧。
远不止马云与刘强东们。中国历史中,几乎所有的风云人物,都被无数段子手们“安排”讲过名言、养生秘笈。去年上半年,民国流氓杜月笙甚至也被安排出来,在微博、微信上讲了大约两个月的“忠告小外孙女”节目,他高屋建瓴地说:“70%凶杀案发于熟人间,与熟人当持距离不可日日混一起……”
我曾结合杜月笙与外孙女的生日与年龄,揭露这段子完全属于造假。但是,面对无穷的段子,你根本无能为力。众口销金,三人成虎,还有指鹿为马……无知的言论弥漫在网络世界,疯狂消费者各种名人、企业家,其实,它也消费着我们每一个大众,迷惑着我们的眼镜。
【消费名人反思:扭曲的丛林法则,时代的迷惘】
那么,类似一句无伤大雅、聊嗨了的言论,一起企业家与奶茶妹的婚恋,被这么持续消费着,背后到底反映了媒体、大众的什么心理?
在我看来,无非是两种:
第一,过度消费名人,反映出互联网丛林法则下,媒体、大众都喜欢追求曝光率、流量。
网络社会从来就是丛林法则。想在短期内获得大众认知,靠勤奋、理性的耕耘确实非常艰难,于是那些博取流量的段子手、言论操纵就大行其道,立二拆四们当初就是如此。他们不但丧失基本认知,甚至就是故意造假、造谣,诱发关注。因成本很低,且大众无力一一揭露,于是言论就成丛生的野草了。
就算作家与媒体人,也有偏离倾向。拿马云这事说,尽管我很尊重方兴东,但他偷偷录音并以出书方式处理与马云的私人聊天言论,值得商榷。写作商业嗅觉很好无可厚非,但操作过程也要有操守。
谁都知道7月能与马云私密聊天很难得,那是阿里IPO冲刺时刻。而图书选在IPO后3个月出版,商业利益的诉求更明显。
而有关借助刘强东与奶茶婚恋话题恶意炒作的商业手段,同样如此。
第二、过度消费名人,也反映整个社会对于一个时代、一个产业认知的迷惘与彷徨。
互联网在中国已发展20年,一切活蹦乱跳。但放在整个社会层面看,一切不过刚刚开始。未来如何演进,马云恐怕也讲不清楚。一段时间以来,他不断强调,一切都在初期,阿里模式只是一种成功路径。昨晚回应里,我们再度看到马云的类似表达。我觉得这是一个负责任的企业家言论。他将阿里带成全球第二大互联网企业,依然保持着清醒与敬畏。
大众同样不可能看清未来。当互联网或其他新的经济模式涌来的时候,人们心里会有某种不适与恐慌。从心理学上看,这时候,潜意识里,最安全的策略就是依傍名人、企业家的行为,跟随、模仿、反复拷贝就是这个时代的象征。
互联网企业家开始取代影视明星成为偶像,正是这个时代大众心理的曲折反映。通过言论过度消费马云、刘强东,跟过去消费成龙们没有根本区别。它折射着大众对于互联网未来的迷惘。
去年,我写过两篇自己比较认同的文章。一篇是跟着吴晓波后面写的互联网企业家为什么不读书,自觉反思深度不逊于他。面对新时代,根本就没什么成熟的参照,互联网人的行动远比鸡汤书可靠。阿里那句“梦想还是要有的,万一实现了呢”,就有种埋头拼搏的搏傻味道。
当这种博傻博出了一个阶段的成功,中国互联网企业家以及那些开始借助互联网落实公司战略转型的企业家,他们的言论比过去变得更加开放。这就是我去年另一篇文章《中国企业家为什么越来越能说了?》反映的产业动向。我认为,随着中国互联网业的崛起,以及它与实体经济的融合加深,中国企业家开始变得越来越自信。这是一个大国崛起的集体无意识。
回到马云这次的言论上,他坦诚地对京东道了歉,我觉得,作为大众,应该对企业家的言论保持宽容。在我看来,马云的言论,看上去借对比阿里与京东表达自信,实际上是在IPO前夜,代表整个中国互联网业对全球展示自信,在与方兴东聊天时,马云其实谈论全球商业更多,在全球视野下展现竞争的勇气,恐怕才是他真正的内心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