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牙”这个产品,和牙齿无任何关系,意思是“秒杀蓝牙”。它的功能和蓝牙很像,都是用于终端To终端的“连接”,包括传输文件和玩游戏。不过快牙主要通过手机自建Wlan热点,在不联网、不走流量的情况下,可在手机间传输App、游戏、视频、音乐和图片等任何文件。快牙的传输速度是蓝牙的50倍,这意味着1分钟能传输260张无压缩照片或100首MP3。可见快牙不是简单的“蓝牙2.0”,而是互联网“降维攻击”理论下的颠覆性产品。
从2012年6月快牙1.0版发布至今2年半时间,一共在全球外积累了3亿用户。对于一个工具型产品,能在这么短时间积累海量用户,契约表示很好奇,对此做了一些调查研究,希望能借此抛砖引玉。
从论坛积累种子用户, 无论是哪一款产品,都需要先找到种子用户,倾听他们的反馈,以便及时做出调整。快牙最初也是通过论坛吸引极客用户,但是却从数据中发现,快牙更受屌丝用户的欢迎。其实这个结果不出乎意料,屌丝们用着千元以下低配置手机,网速差、流量少、资费贵等问题困扰着他们,但手机却是他们的第一屏。对内容的强烈需求压抑着他们,如果不能从外部云端获取更多的内容,快牙正好可以满足他们之间互相分享内容的需求。所以快牙决定将视野下沉到三四线城市、县城,走一条由农村包围城市的路线。这有点像小米初期积累种子用户,小米一开始也是通过论坛积累MIUI极客用户,从而延伸到为屌丝用户做手机。
“去中心化”的全自动分发机制, 相信大家都知道脸萌等靠微信朋友圈的传播,“去中心化”分发成就的神话,快牙也是这种方式,只不过快牙的“去中心化”没有依靠第三方平台,而是源于产品内在满足了用户的强需求来驱动 ,这种传播将更具有持久性。
一般App推广都是通过中心化流量的App Store、广告联盟、积分墙等分发渠道,快牙的推广和别的App还不完全一样。快牙因其产品是“连接”终端与终端的特殊性,让每个用户不但是内容的接收者,也是内容的分享者。这有点像微信,每个用户既是受众又是媒体,将每个人都变成自媒体。只要群体中有一人用快牙,他很快就能带动身边的朋友用,否则他和朋友们之间的内容文件无法产生“连接”。这种“去中心化”、病毒式的口碑传播,让快牙很快在学生、宿舍、工友们等小圈子之间流传。而且这种传播随着用户量的增加,马太效应越来越明显,是快牙新增用户的主力军。
发力海外市场,日本移动互联网可以说是国内移动互联网老师,一直走在国内移动互联网的前面。如果你深谙日本移动互联网,再用到国内移动互联网,就相当于坐着时光机回到过去。不过相对于缅甸、泰国、越南等东南亚国家,在移动互联网方面却走在国内之后,与快牙重点发力的国内二三线城市具有类似特点,快牙目前在这些国家有相当的影响力。
另外,谷歌在收购Bump这款海外版快牙之后,由于带宽成本、版权问题和变现不足等问题,于2014年1月底宣布关闭,这给了快牙一个在海外市场大展拳脚的机会。在Bump停运后,通过第三方数据显示,快牙在Google Play和App Store中的排名上升得特别快。在国内移动互联网公司作为出海跳板的香港和台湾地区,用户数翻了多倍,在App Store工具类中曾到达12、13名的位置。
去中心化的移动应用分发+大数据推荐 或是快牙未来商业模式,从以分析看来,快牙现在拥有这么三个优势,海量用户、去中心化的移动应用分发、用户的主动分享内容的属性大数据。快牙自身就是一个“去中心化”的移动应用分发渠道,可分析用户间分享内容的属性,建立用户画像,有针对性向其推荐App或游戏,效果会比中心化渠道更好,因为是准确抓住用户需求下的产物,而不是编辑根据钱的数量来做出人工推荐。如果能准确预测用户需求,会大大增加分发的可能性,而且这种分发会在一个个小圈子里酝酿、发酵,分发量将无可估量。
快牙只是一款典型工具型产品,颠覆手机原有蓝牙功能,满足用户被压抑许久的强需求,产品自身就有传播性,而且具有其他工具型产品所少有的社交属性。近日快牙为庆祝全球用户突破 3 亿,顺势发布 V3.0 版本,用户体验全面升级,传输性能大幅提升,娱乐互动更加丰富,也是快牙从工具型产品走向全球化、平台化的重要里程碑。
申明: 本文可转载,但是请在文末注明: 本文作者:契约,来源:微信公众号:移动互联网(ID:sjydhl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