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Bear旗下自媒体矩阵:

第三方支付或迎最冷寒冬

   时间:2015-01-21 09:46:46 来源:百度百家作者:李海刚编辑:星辉 发表评论无障碍通道

第三方支付是一个颇具中国特色的定义,严格来讲应该叫“非金融机构提供的支付”,之所以叫第三方支付,并不是因为有“第一方支付”或“第二方支付”,而是因为从功能上讲,它承担了一个“第三方”的角色,在中国,这个角色可以叫“中间人”、“见证人”。

第三方支付起源于电商,更直接来说就是支付宝。淘宝搭起了一个电商平台,任何人都可以在平台上建店、卖货。然而,这些商家良莠不齐、假货次货泛滥。买家无法有效甄别卖家的信用,不敢随便买东西。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支付宝诞生了。

背后的逻辑是:在淘宝上购物,买家有顾虑,没关系,你可以先把钱打给支付宝(第三方),满意并确认后,再由支付宝打给卖家。支付宝起到了一个第三方担保人的角色,既为卖家做信用背书,也为买家降低购物风险。这种交易方式在中国传统商业交易中一直存在,只是淘宝把他搬到了线上。

支付宝成立于2004年12月,那时中国金融生态相对滞后,体系结构单一,而市场经济却在突飞猛进。以银行为核心的传统支付体系现实需求出现不平衡,第三方支付作为一种“补充机制”,迅速在市场中找到了生存空间,并在接下来的几年里不断发展壮大。数据表明,2005年以后中国第三方支付市场进入高速增长期,2008年~2010年到达高潮。仅2010年上半年中国第三方支付市场规模就达到4546亿元,环比增长33%,比同期增长89%。到2013年末,我国第三方支付市场规模已达16万亿元。市场之火热,可见一斑!

然而,第三方支付在发展过程中并没有找到一条可持续发展的道路,现在的主流盈利模式还是通道业务,即刷量赚流量费!随着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银行相关功能的不断补充,以及监管政策的调整,我国第三方支付市场在接下来的几年里可能会遇到最冷寒冬!原因如下:

1、竞争激烈

截止2014年末,我国获第三方支付牌照的企业增至269家。其中,既有创新型企业,还有BAT这样的互联网巨头,也有电信运营商以及银行等传统金融大咖。值得关注的是,新增的不少第三方支付企业背后,隐现巨头的身影,如安邦保险、用友软件、石基信息、链家地产等。

当前,第三方支付企业业务单一,同质化严重,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中小平台获客成本快速增加。有人讲,未来的第三方支付市场是将巨头玩家的游戏,中小玩家或退出或被兼并。这个判断并不一定会成事实,但可以肯定的是:随着竞争的持续加剧,第三方支付市场将迎来一轮大洗牌。大量无竞争优势的平台将被市场淘汰。

2、价值淡化

第三方支付的快速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倒逼了银行改革,而银行的改革,反过来又给第三方支付带来了巨大冲击。

我们知道,第三方支付的产生、发展,核心原因是传统金融发展滞后,第三方支付作为一种补充机制得到了相应的发展空间。近年来,以银行为核心的传统金融机构快速跟进,从功能上讲,银行已经具备所有第三方支付的功能。2014年,互联网金融爆发后,银行更加重视金融业务的互联网化,不断强化相关产业布局。这意味着,第三方支付原有的“补充”作用失效,其核心价值正在淡化。所以我们可以看到,整个第三方支付市场的业务形态正在寻求转型,以摆脱单纯支付的业务局限。

然而,尽管第三方支付企业在互联网金融理财、消费等方向一直在努力尝试,但截止目前仍然没有找到一条清晰的突围之路。P2P一度被认为是第三方支付的救命稻草,然而巨大的行业风险和银行的强势介入,让原有的想象空间大打折扣。面对越来越严峻的竞争挑战,第三方支付企业不得不在既有的业务上下功夫,部分平台为了生存甚至不惜违规、大打价格战。不过,各大平台苦苦鏖战带来的不是明朗的未来,而是恶性竞争愈演愈烈,行业洗牌加速。

3、监管趋严

监管一直是影响我国第三方支付企业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2014年以来,在激烈的竞争环境下,第三方支付行业风险日益凸显,违规泛滥。主要体现在主体资格与经营范围界定不清、沉淀资金带来的风险;由平台交易衍生出的虚拟货币带来的潜在风险;信用卡套现、洗钱风险等。应设立准入机制、反洗钱监管、退出机制等监管措施。为了让风险得到有效控制,监管机构加大了监管力度,对违规的处罚更加严厉。第三方企业本来就已是利润微博,监管趋严将使其生存环境进一步恶化。

竞争激烈带来违规泛滥,违规泛滥使风险增加,风险增加换来严格监管,严格监管使得生存更加艰难,生存更加艰难必然换来更加激烈的竞争……当前的第三方支付行业正在陷入一个恶性循环怪圈。要想有所突破,转型是必然选择。所以,我们还是可以强烈的感觉到,在监管趋严、行业微利的背景下,不少第三方支付企业开始谋求转型。然而,转型之路并不平坦。最大的挑战在于,没有成功经验可以参考,一切都是摸着石头过河。

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全站最新
热门内容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  RSS订阅  |  开放转载  |  滚动资讯  |  争议稿件处理  |  English Ver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