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时间微信6.1发布更新,引导页里的一句话引起人们的注意:“点赞太容易,当面夸太难”。朋友圈里纷纷议论:“搞什么啊?一个微信的产品经理居然鼓励人们放下微信当面沟通,他是怎么想的?”
其实,微信的产品经理张小龙,一直都以理想主义情怀著称。或许他真的担心微信在疏离人与人之间的心理距离,担心人们用微信越多,就越失去见面聊天的欲望。我甚至可以想象张小龙坐在电脑桌前,面对每天上亿的点赞统计数据时,内心的那种纠结。然后这个忧心忡忡的产品经理,忽然拍案决定,要提醒用户回到现实生活。
这件事情之所以变得很有意思,是因为一个产品经理不只为他的产品考虑了,而是替用户发愁。当他从冷冰冰的统计数据中走出来,回归一个用户视角的时候,或许会对产品功能有不一样的认识。所有浏览量、点击量都失去了意义,最重要的问题变成:我的产品为用户带来了什么?这一刻,平时理性高效的产品经理们,忽然间就变得温情脉脉。
这是2015年一个很好的开端,越来越多的技术产品开始拥抱温情。
1月18日的极客公园上,搜狗CEO王小川在讲到智能硬件计划时提到,他觉得搜狗不能再按照惯性往下做拼音业务了,“智能硬件应该有爱,有温度,带着人性的关怀,而不只是追求冷冰冰的科技感。”
于是乎,搜狗拿出了一个儿童智能手表作为答卷:这就是糖猫。为什么是儿童智能手表?因为王小川认为在“连接一切”的智能硬件浪潮中,儿童却没有被连接起来。所以搜狗开始跨界去做智能手表,以此来拉近父母和孩子之间的距离。这个以输入法和搜索技术起家的公司,意识到智能设备应该温暖人心,这是搜狗转型开始。
一旦做产品的人变得富于温情,他就不再满足于把眼前的产品做好。他开始构筑愿景,从普通人的立场考虑问题,试图和他的用户建立起情感的认同。所以搜狗忘掉了输入法,忘掉了搜索引擎,转而致力于拉近亲子关系。按照流行的话说,这叫“人文关怀”,即怀着美好的愿景去做产品。
无独有偶,还有一个跨界的例子也值得一提,是百度地图旗下的街景——百度全景。这个产品一直以服务地图用户为使命,提供城市的街道景观和室内全景图。然而似乎是意识到全景图有着更多价值,于是前不久,他们开始上线一系列中国文化遗产的全景专题,已经发布了有颐和园、天坛、明十三陵等历史遗存。你看,一群做地图的人却做起了文化遗产的数字化和知识普及,又一个跨界产品的例子。
我问,为什么要去做文化遗产专题?产品经理的回复简单得有点儿任性:“当意识到全景有这个价值的时候我们就坐不住了,我们觉得这么做是对的、是值得的,于是就开始做了。”想想也有道理,360°全景图记录了古迹和遗址的全貌,让人们动动鼠标就能见证文化遗产的现状,一直都是百度全景的优势。但这一次,他们似乎不满足于“见证历史古迹”,还要把历史故事娓娓道来。在明长陵的石碑上,写着皇帝和群臣的明争暗斗;在颐和园的牌匾上,画出慈禧和光绪的恩恩怨怨;在延寿塔的故地,还能看到乾隆皇帝的固执和迷思。用这么多故事来编织一个个文化遗产专题,对这群做地图的人来说,会不会有些用力过猛?
他们显然不这么认为,“只是看看图片,人们能得到什么?无非只是感官印象。我们要把有益又有趣的历史故事都抖落出来,不光是看照片,也是看照片里的历史。”百度全景的这次跨界,从全景地图做到了知识共享,让人们不只是目睹古迹,也看得见时代的印痕。费这么大的劲,就是为了让看全景的人们产生更多“共情”,在历史遗存之间能看得到时光的变迁。
越来越多的技术产品,不再对技术孤芳自赏。做技术的人、做产品的人,纷纷回到用户身边,洞察人们的细微情感,感同身受地去做产品。如果你是个普通用户,那么可以期待2015年出现更多有温度、有情怀的跨界之作。如果你是个产品经理,现在需要重新审视自己的产品了,如果它们还是那么冷冰冰、干巴巴,那么很可能会在将来过时。
于是怀着对技术的执着和对人文精神的复归,微信不忘劝人们放下手机,回到现实,搜狗甩掉包袱做起了儿童手表,百度全景也温情脉脉地讲起了文化遗产的历史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