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不活跃的“来往”突然又火爆了,一大早,数百条未读信息,挠心的“处女座”们不得不点进去看看,好吧,这次的功臣不是马云,而是新版支付宝发出的各种红包。
的确,去年春节期间,微信红包的蹿红,让马云都感受到一丝凉意,尽管后来这被马云定义为只是一次珍珠港式偷袭。因此,今年支付宝投入大量资源进行反击,早是意料之中;当然,最早开始玩红包的微博依旧会“让红包飞”,加上手Q也在近日有春节红包招商的计划流出,2015年的红包大战显然已经不再是微信的独角戏了。
红包缘何必争?
红包真的这么重要么?这是个必答的问题。
微信红包去年蹿红后,业内曾赞誉一片,甚至有人YY微信将借此颠覆支付宝移动支付老大的地位,但后来的事实证明,红包的作用被高估了,无论是微博红包还是微信红包,都并未能改变移动支付的市场格局。既然如此,为什么大家还要争抢红包这一战场。小郝子的理解,四个字:各补短板。
红包这个东西很有意思,一头连着人(总不能自己给自己发红包吧),一头连着钱;而在人和钱两端都做得很好的企业,目前看,还没有。腾讯强于“人”,作为社交巨头,微信、手Q上掌握着强大的人际关系链,但是腾讯的支付不强,电商偏弱,缺乏与“钱”的直接链接;而支付宝则恰恰相反,支付及金融业务很强,趁“钱”,但缺少“人”的关系链。
所以,重视红包,其实两家具体的出发点有所不同,求的是弥补各自的短板,只是在春节这个时点上,传统所致,红包做载体拓展不足,着实是极好的,正可补短齐长。
谁的胜算更大?
从可投入的资源上看,手Q和微博显然不属于第一集团,红包大战的焦点还是在微信和支付宝身上。
微信这次的声势很大,联手春晚,将在春晚上发动主持人口播,让大家摇一摇,抽企业发出的红包。而支付宝的大招则提前,在26日上线的支付宝钱包8.5版本中,用5种红包玩法引发社交关注。但据了解,这只是产品层面,其运营大招要临近春节才会启动,微博微信上,已经有不少人喊出“不更新支付宝钱包8.5,你将错过好几亿”的口号,从造势情况看,届时力度应该不弱于双十二。
那么,谁的胜算更大呢?这是个凭经验很难判断的问题。
微信的用户活跃度,引流能力,以及凭借关系链产生裂变的能力都更强;而支付宝用户的支付能力更强,尤其在双十二这一役,支付宝对线下商户的撬动能力已令业界侧目。可谓各有千秋。
正如之前所说,两家在各补短板,所以一旦开打,其实判断两家输赢的标志并非谁比谁火,对于微信来说,赢,应当是看增加了多少绑卡用户,并且,这些用户的支付场景是否能突破红包,向各类充值缴费、移动电商方面转移;而对于支付宝来说,赢,则是要看通过红包这一个产品,是否能构筑起自己的关系链。
值得注意的是,个人之间的红包,永远只是增加社交粘性的一种方式,这次无论是微信还是支付宝,这次都将大推企业红包,所谓羊毛出在猪身上,企业与微信、支付宝的合作,能形成怎样的效果,很可能左右战局的走势。
支付宝为什么一定有关系链?
相对于微信切入移动电商的诉求,支付宝切入社交,构筑关系链的诉求看上去比较难理解,甚至很多人认为,作为一个支付及金融工具,就是应该秉持工具本性,简单纯粹,不碰社交——其实不然。
首先,现在的移动营销和移动电商,被碎片化、去中心化裹挟,越来越走向细分的社群化、部落化、个性化,这是趋势,单纯的工具,将不得不接受一个“沉默”的未来,没有对话、没有资讯、没有关系,就缺乏数据化的想象力,就没有办法走向社群化、部落化、个性化。对此,搜狗的王小川早有经验总结。只有让社交这种“牙刷类(每天都用)”应用深深粘住用户,让他们“念念不忘”,支付宝才能顺势而为,做出“必有回响”的优化,争得未来。
其次,在支付宝这个工具里,原本就存在社交,比如说转账,金钱往来当然也属于社交的一种形态,社交,并不只是聊天这么一种形式。对于支付宝来说,把自己原有的人与人交互的场景沉淀并扩大,是有价值的。毕竟,移动端是“习惯为王、场景致胜”。
例如,前一段火的“用支付宝聊天”功能里,首先还是数据金额的对话框,但“+”号里,你可以给人送红包,捎句话,送电影票,送话费,甚至送个保险产品;也就是说,支付宝要切入的社交,并非聊天和信息传递,而是基于“存投保消贷”(存钱、投资、保险、消费、信贷)这些金钱场景的社交,是一个细分领域的狭义社交,让用户可以向别人分享和消费、理财相关的信息以及产品。如果说未来在此基础上演化,也就是做和“存投保消贷”相关的社群,以此来区分于微信,这就好比用户并不需要第二个微信,但用户会需要一个讨论读书电影的豆瓣,不是么?
套用后人评价哥伦布的话说:“从前只有一个世界,他说‘让我们有两个世界吧’,然后就有了两个世界。”这样不好么?
以往的春节,互联网公司通常都偃旗息鼓,消停得很,而如今,春节已经成为互联网公司争夺用户眼球的主要时点,从去年的打车大战到今年的红包大战,而这样的战争,其实没有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