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6日,支付宝钱包上线8.5版本,进入应用的首页中央,出现有一个醒目的新春红包图标,而在桌面的应用图标下方,支付宝还特意加上了“亿元红包”四个字样。
其实早在去年10月份,支付宝app就不停地提醒用户设置头像,根本没闹明白一个理财类的应用为何也要设置头像,最后因为强迫症的缘故,架不住每次打开app必然遇到的提醒,只罢随意挑选了张图片应付了事。偶然的机会才得知设置头像是为取得获得红包的资格。
就在支付宝推出如此喜庆的红包界面设计时,微信的最新上线版本也更新了红包功能,红包功能加入附件栏,方便用户发红包;加上业界盛传微信将联手春晚发红包,外界纷纷解读,移动互联网的新春“红包大战”一触即发。
在我看来,这场所谓的大战根本谈不上是大战,对垒双方完全不在一个层面上,蚂蚁金服内部人士造势称之为的今年春节红包战会是“中途岛之战”,也是妄诳之谈。
微信打得最好的一张牌
过去一年,马云黑过很多人或企业,其中造成最大中伤的,当属那句“微信一手好牌被打烂了”。不得不说,这句话戳中了腾讯的许多痛点,但也毫无疑问,马云把自己的伤藏到了最深。
凭借天然的社交基因,微信红包在马年春节期间引爆社交圈,赚足了人气,马云把微信红包称作是“珍珠港偷袭”。其实所谓的珍珠港偷袭远不止于表面那样简单,“一夜干了支付宝8年的活”虽已足够凶猛,却未完全道出问题本质。
微信红包最根本的是,在互联网时代,尤其是移动互联网时代,为社交互动注入了传统的经济赠与元素,同时开辟了以社交基因为基础的互联网经济交往新的空间。
正是从这个角度而言,根本没有社交基因的支付宝,却要干一件基本已被微信红包塑形的发红包行为,面临的挑战可想而知。
支付宝这样发红包,靠谱吗?
支付宝发红包,是一件不能太认真的事。说支付宝心里头有多大的底去做发红包这件事,不见得,倒更像是支付宝对自身在理财应用方面的势力宣示。微信红包在这个垂直领域的强势存在,且保持黑洞般的吞噬效应,对号称最大的理财应用,无疑是pia pia pia地打脸。
支付宝搞出个人红包、接龙红包、群红包和面对面红包等看似热闹花哨的各种方式,实质上正是社交基因缺乏而采用的大而全布局,力求不偏不漏。不怕捞不到鱼,就怕网放得不够大。
自以为能乾坤大挪移的支付宝,无非就是对用户的手机通讯录公开或不公开的侵入,以再造红包赠予所需的社交场域,玩法再多又如何?同时,就算社交基因成功了,难道只是把社交关系建立在红包的基础上?
在发红包这件事上,微信和支付宝有截然不同的行动逻辑。微信基于社交网络的内在基因,增加红包这类的商业赠与,可谓是水到渠成。而即便支付宝钱包在新版本中特意上线了“我的朋友”功能,这种生硬的社交功能引入更多地只是刻意强求。
支付宝这样发红包,真的不太靠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