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隔88天,MOTO终于回到了这个曾经创造辉煌的国度。这次的MOTO一口气带来了三款手机(MOTO X、MOTO X Pro、MOTO G)和一款耳机(MOTO hint)。可能是因为新品早已在国外曝过光,整场发布会下来,除了局部地区异常亢奋以外,与会者整体都处于比较淡定的状态。
被联想收购之后,摩托罗拉移动还是相对独立的公司。体现在产品上的话,就是除了原生Android里的谷歌服务被替换以外,MOTO手机基本上没有任何变化。发布会结束之后,就推出的三款手机,雷锋网与MOTO消费者体验设计高级副总裁Jim Wick进行了交流。以下为对话实录:
雷锋网:Jim先生您好,MOTO一直对自己的工业设计引以为傲,这次推出的手机却均在前面板开了八个孔,请问他们都是有什么作用,还是说为了装饰?
Jim:这八个孔不是装饰,其中有三个是用来感应手势,完成我们设定的手势操作。其他则是常规的距离感应器,听筒,麦克风,红外。
雷锋网:在中国,很多手机厂商为了保持前面板的整洁,会尽量避免开孔,更有甚者将距离感应器和听筒整合进同一个小槽里,MOTO这样做在设计美学上是怎么考虑的?
Jim:首先,这些孔都有其存在的价值,为了达到我们理念中更好的用户体验,这么做是必须的。其次,我们也尝试过将听筒和感应器整合在一起,但实现的时候,发现这么做会影响到使用效果,同时,我们这次主打的是高度定制,用户可以随心所欲地打造属于他们自己的手机,如果将听筒和感应器整合,将不利于实现高度定制。
雷锋网观点:必须说明的是,三款MOTO黑色面板的手机都很难察觉那些坑坑洼洼的小孔,所以正面看上去的一体性明显优于白色版本,所以如果有密集恐惧症,或者处女座的用户请酌情选择。
按照Jim的说法,将听筒和感应器整合在一起的方案会影响使用效果——感应器不灵敏/听筒效果不好,针对他这样的回应,要么是MOTO根本没有花很大工夫去做这个事情,要么就是Jim不知道中国有个手机公司叫锤子科技。
雷锋网:Jim先生,在中国有一个手机品牌叫魅族,它的老板黄章也是对握感有极致追求的人,他甚至不能容忍0.07mm的曲线误差。但因为每个人的手掌大小和力度都不同,实际效果并没有达到理想的高度。而这次发布会上,MOTO也将握持感作为主要亮点,你们的背部曲线是主观感受决定还是有具体的科学依据?有的话是什么?
Jim:这个曲线的由来十分复杂,我们首先会用大量的手型建模,分析出一套数据,然后我们会用不同的曲线去做大量计算,最后我们将两套数据整合得出需要的曲线。手机模型出来以后,我们还做了很多的用户调查,得到的反馈是握持感很好。
雷锋网观点:在宣传中,MOTO将背部曲线的设计上升到了人体工程学的高度,虽然人们根本不需要关心背后的原理是什么,但客观事实是每个人的握感的确是不同的。并且用平均主义来追求完美是可笑的,其实在合理的范围内,曲线必然比直线更贴合手掌。所以雷锋网在现场试玩MOTO的三款手机时,手感的确不错,就跟其他曲线手机一样。
雷锋网:Jim先生,在MOTO做高度定制手机之前,中国也有手机厂商也曾想过推出可定制的手机后盖,但因为定制后盖的量产成本太高,最终未能成行。这次MOTO号称将推出上千种后盖,消费者一定都能买到吗?如果买到的话要多久才能拿到手呢?
Jim:我们的产品肯定是能买到的,因为我们有良好的供应链,同时消费者下单之后,消费数据会实时同步到工厂,所以我们可以保证7天之内到货,一般情况下4天就够了。
雷锋网:如果一种后盖的订单量不多,会不会影响手机的售价?不同材质之间的价格浮动会有多大?
Jim:我们不会因为消费者下单的数量来决定某款手机的售价,因为这是在可预订之前就确定了的。至于价格幅度现在还不能说,因为我们内部还在讨论之中。
雷锋网观点:在大家都认为一加想推可定制后盖是不务正业的时候,雷锋网就表示这是件非常值得去做的事情,因为材质的特性是很难模仿的,不同材质可以带来不同的观感和手感,只有将人群足够细分,才称得上对用户体验极致的追求。不过从对话可以看出,那些想用原价在弱水三千之中只取一瓢的消费者,必然是想多了。只能期待在价格上已经不够亲民的MOTO,到时候可别把价格变得太离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