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Bear旗下自媒体矩阵:

滴滴副总裁朱平豆:滴滴2015年将让开车上班人数减少20%

   时间:2015-02-03 11:09:03 来源:ITBEAR编辑:星辉 发表评论无障碍通道

近日,由速途网与微媒体联盟主办的“赢响中国China V 2015中国产业互联网峰会”在北京国家会议中心召开,滴滴副总裁朱平豆受邀出席并发表主题演讲,阐述滴滴在2015年的发展战略与目标。

朱平豆在大会上首先回顾了滴滴专车在2014年的一些发展情况,并对各界人士的支持表示感谢,随后介绍了滴滴在1月27日刚刚推出的战略级产品滴滴企业出行服务。阐述滴滴企业出行服务通过盘活社会现有车辆,最大程度利用社会化资源,提升车辆的运转速度,让企业告别了过去自己养车或者租车的用车方式。

更重要的是朱平豆认为滴滴专车和滴滴企业出行服务的出现和普及还有更深层次的社会意义,在移动互联网共享经济的原则下,所有的资源都是社会的,企业甚至家庭都已经不再需要自己配备车辆,在出行时选择滴滴专车、滴滴打车和滴滴企业出行服务将更加便利,朱平豆认为在2015年,滴滴可以让中国利用企业车辆和私家车上班的人减少20%以上,有效缓解城市交通拥堵。

在随后的专访环节中,朱平豆也回应了近期社会各界对滴滴专车以及交管部门态度的关注,朱平豆说专车是一个全新的领域,滴滴和政府相关部门都在探索中前进,两者对其的思考和看法越来越靠拢,在不久的将来就会达到融合与统一。在谈到滴滴的未来时,朱平豆表示滴滴的宗旨是移动互联网让出行更美好,会一直沿着这条路走实现多端的出行信息服务平台,在人们出行以及人和物的交通联动过程中,实现更多的信息化服务。

以下为朱平豆演讲实录:

朱平豆:大家好,我想在座参加会议的人中没有使用过滴滴打车的,我估计不会超过2%,同时在座的大家又都是我们滴滴专车的目标用户,专车的使用概率在大家里面应该超过70%,滴滴作为2014年备受瞩目的公司,大家都很热爱他使用他,在此我对大家表示感谢。

大家都知道滴滴专车在去年年底受到了比较多的争议,但是我们觉得这些都会过去,我们在向2015年看齐,向2015年的未来奔跑。在这儿我也跟大家分享一下滴滴一些新的动作,1月27日滴滴召开了一个新闻发布会,正式发布了我们的滴滴企业版产品,什么叫做滴滴企业版呢?其实是滴滴的企业出行服务的产品,简单的说就是企业的公车以后都不需要了,都可以通过滴滴这个平台实现社会化的出行服务。

可能大家现在对社会化出行服务的理解都不是太深,我愿意跟大家分享一下。在二十多年之前,中国的很多企业都会有自己的托儿所、幼儿园、小学、中学,甚至一些大的企业还有自己的大学有食堂有医务室,这个情况到了90年代初的时候,开始号召实现社会化服务,把所有的一切都交给社会来提供系统性的服务,从而实现企业减负。

但是在企业出行领域至今还没能够实现社会化服务,国内企业目前都要自己备汽车、备司机,甚至会有自己的车队24小时值班,每年花几百万甚至更多的费用投在用车上面。但这其实是一个巨大的浪费,企业自有车辆的使用率非常低,仅达到5%左右,有 90%到95%的资源都是被浪费掉的。

有了滴滴企业版以后,企业将来就都可以通过直接用滴滴企业版出行,为企业实现减负,最保守的估计,企业通过滴滴企业版出行能节约至少50%的费用,而且很方便,不需要承担大的人力成本和固定资产的投入,对企业而言有非凡的价值,企业版在推出一周多的时间里,北京地区就已经同将近一千家企业签了合同,在全国其他城市也将会陆续上线,对企业来讲也是一个非常好的消息。

通过滴滴企业版大家会明白,其实公司是可以不必自己备车的,那再推导到家庭呢,是否每一个家庭都需要拥有一辆汽车呢?说实在的,其实也不需要,中国的城市交通的堵塞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因为大家上班不方便,都去买私家车,但是你越是在上班时间开车上班,道路越拥挤,越拥挤,越来越多的人买车,导致限号、买牌照。这个下去交通堵塞永远无法解决,出行难也永远解决不了,但是自从有了滴滴专车、滴滴打车,滴滴企业版,我们将来可以不要再开企业的车,也不要开私家车上班,我相信在2015年,我们能够实现让中国的企业用车和开私家车上班的人会减少20%或以上。

滴滴之所以能够实现这个目标,是因为在移动互联网的共享经济原则下,所有的资源都是社会的,应该发挥更好的作用,这个国外已经走的很远了,但在中国还有很多政策和法规的限制,这些限制其实都没有必要,我相信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共享经济是不可阻挡的,我也希望更多的人都会把自己所有的资源都尽量的贡献出来,成为社会的共享资源,不过有一条就是自己的老婆还是不要共享,除此之外,我认为都可以。谢谢。

 

 

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全站最新
热门内容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  RSS订阅  |  开放转载  |  滚动资讯  |  争议稿件处理  |  English Ver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