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Bear旗下自媒体矩阵:

公众号抄袭泛滥:微信是最大受益者

   时间:2015-02-06 15:30:40 来源:新浪科技编辑:星辉 发表评论无障碍通道

互联网目前存在的最大问题之一是,信息过载。

内容的泛社会化生产,导致用户的阅读成本不断提高,面对海量的信息,读者往往有一种茫然而不知所措的赶脚。

对于这个问题,科技业也不是没有尝试,不论是门户基于大数据的个性推荐,还是板块订阅功能的推出,包括2014年火爆的“今日头条”,都是该逻辑下的产物,但这些产品和技术功能带来的结果难以令人满意。

其实,截止到目前为止,市场上还没有一款产品,可以从宏观层面很好的解决解决用户的阅读困境。

不过讽刺的是,这边踏破铁鞋无觅处,那边却得来全不费工夫。微信通过一种几乎不可能的半人工半技术方式,近乎于完美解决了该问题。微信利用朋友圈的社交粘性和公共号集群,逐渐形成了一种全网网民都积极参与编织的内容过滤网。

众所周知,几乎每个机构媒体都有自己的公共号,会从自身媒体库中提取精华内容推送到公共号,其实这是第一层信息筛选,等于变相收刮了整个媒体内容的精华,变相为用户的阅读降低了很多噪音。

其次,用户将公号内容转发到朋友圈,其实是对公号内容进行二次筛选。由于朋友圈用户基本是熟人,用户相对了解彼此需求。因此,这种转发的内容,不但更易于被信赖,也是变相对朋友圈用户进行个性化推荐的过程。

只不过与智能化的机器推荐不同,这种个性推荐是由人工完成,而且推荐人对推荐对象一般都很熟悉,更关键的是,这种人工推荐根本不需要腾讯投入额外成本。

同时,基于整个互联网的内容,用户利用各个内容站的分享功能,进行个性化转发,相当于是对编辑为中心的公号内容进行了再次补充,弥补了编辑内容可能存在的遗漏。

这种半人工半技术的层层过滤,相比现阶段的技术过滤无疑更胜一筹。因此,基于这种高度改善的阅读环境,朋友圈无疑是目前从浩如烟海的互联网中获取有效内容的最好地方,内容阅读成本相对最低。

虽然这种方式足够牛逼,但是微信的内容建设,如果也只是做到这个层次,那么微信的价值或许仍会打个折扣,甚至朋友圈也不至于像现在那么繁荣。

原因是,(暂且撇开朋友圈原生UGC带来的价值),内容原创者可以凭借独家版权,利用用户对内容的追求,将用户导出微信平台,然后逐渐减少在公号端的内容发布频次和数量,增加自身内容阵地和用户间的粘性。

这是完全可以实现的。一个公众号当然不算什么,如果每个公众号都试图这么做,协从效应下,对微信的内容库无疑是巨大的消耗,也会削弱微信用户的朋友圈逗留时长。

但是,微信在内容建设有个一直被忽略的关键点,也是其最有争议、最牛逼的地方,就是抄袭的泛滥。抄袭和复制黏贴的盛行,大大减弱了内容原创者与用户之间的粘性,导致公共号获取注意力容易,但想要获得深度用户太不易。

这也导致公号用户的导出成本太大,或离开微信平台进行二次开发的可能性降低。甚至,公号背后的内容原创机构原先的读者,也会被逐渐导入到微信平台,而这也是为什么公号原创者很难摆脱微信平台的原因,

因此内容供给者为了获得持续的关注度,不得不对微信平台进行持续的内容供给。所以从源头上看,抄袭的确是导致朋友圈内容繁荣的重要原因。

另外一面,对于原创者和抄袭者而言,无论他们之间进行怎样的战争,内容依旧只是从这个公共号转到另一个公共号,内容仍然停留于微信平台内,这种抄袭不但对微信没有害处,反而增加了微信平台的内容厚度。

因此,即使微信打击抄袭现象,微信作为抄袭现象的获利者,是否会下真正狠手,还真是个模棱两可的问题。

当然,就长期来说,抄袭现象的泛滥,对微信本身也很难说真正有益,只是现阶段,媒体业正在重建,微信通过自身优势来获取部分内容的主导权,以此获取媒体业的部分利益,也是正常的事情。

从这方面看,泛滥的抄袭现象,不仅是写作伦理和商业伦理问题,同时也存在更高层次的利益博弈,等于是,抄袭者虽然违法,但微信不违法。

虽然微信不是有意,但微信自然生长构成的机制,的确规避了抄袭者带来的道德指责和法律指责,却享受着抄袭者带来的内容利益,等于变相在掠夺整个互联网的内容库价值。比如,朋友圈广告就要算内容的一份功劳。

最后感慨一下,这种这种人人都参与的内容过滤机制,其实正在把微信外部的整个媒体内容价值,搬运到微信平台,如果还有人怀疑朋友圈的广告价值,只能说是瞎了吧。

写在后面:

目前,微信朋友圈广告,吃的还是文字和图片的内容价值,理论上看,视听内容应该更有价值,如果按照本文的逻辑,微信不至于封杀外站视频的分享。

这里面值得一提的是,视频和文字图片不一样,由于视听内容的进入门槛较高,无法进行泛社会化生产,所以目前仍旧属于专业机构干的事儿,某种意义上,仍旧是可以进行垄断经营的行业。

这种行业,要像文字图片那样进行价值掠夺,目前看还比较难。至少,按现阶段微信对文字图片内容的价值掠夺逻辑,中间还缺一个像“公共号”那样的中介,来进行海量内容供给,充实朋友圈视听内容库同时,以达到活跃朋友圈视听用户的目的。

其内在商业逻辑是,削弱视听内容原有价值同时,其实也是将视听内容的自身价值转化为社交属性的商业价值,而这一点目前来看无疑太难了。

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全站最新
热门内容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  RSS订阅  |  开放转载  |  滚动资讯  |  争议稿件处理  |  English Ver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