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互联网应用模式不断复杂化,网络接入能力和云服务能力在整个生态链中的重要性将大大超越硬件终端。如果苹果不尽快在管和云上加大投入,最终赢家就会是谷歌
过去十年,随着3G和4G网络投入运营,智能手机横扫全球。但迄今为止,大多数人使用智能终端的主流形态,还是以本地应用为主的少量数据交换。
未来的移动互联网会呈现“端—管—云”的全面竞争,客户主要的所见所用,将不再是以终端数据为主的内容,而是由云平台和云服务提供、再由智能管道传至各终端、并保证终端间无缝切换的“云内容”。
因此,在影响客户体验方面,终端因素将越来越让位于后台和管道的能力。这就大大降低了苹果的优势,而那些先行着手搭建“端-管-云”的企业则将在未来的竞争中获得优势,比如谷歌。
端:物联网下的硬件竞争
先看“端”,以前集中在手机、Pad和电脑,未来的“端”在形态和对象方面都会有极大的丰富和扩展。这两年业界最火爆的可穿戴设备,就是“端”在形态扩展方面的例子。
苹果看到了这个趋势,推出了Apple Watch,而苹果的竞争对手看得更早,想得更成熟。不论是2012年就发布了第一代Google Glass的谷歌,还是刚刚发布HoloLens的微软,其产品成熟度和背后的创新难度都远远高于Apple Watch。
此外,“端”的另一个重要扩展就是物联网。未来与人进行交互的设备和对象都会变成智能终端,不论是汽车、家电,还是路边的广告牌、门口的售货机。基于数据共享和模糊分析的智能终端,可以在用户无需做出明确指令的情况下,自动根据分析结果进行动态调整。一个例子是,如果你与一位监控摄像机无法识别的人走进房间,而你的日历中写着“约会”,那么某种一体化的学习型系统就会调暗灯光、打开恒温器,同时播放悠扬性感的乐曲。
在最近的达沃斯经济论坛上,谷歌执行主席Eric Schmidt谈到物联网时做了如下陈述:
“互联网一定会消失,物联网将取而代之并成为生活的重要部分。你穿的衣服,接触的东西都会包含无数的IP地址、设备和传感器。当你进入一间房间的时候,房间会出现动态变化,你将可以和里面的所有东西进行互动。”
谷歌在物联网方面的投入可谓不遗余力,其中一个重要举措就是推动开放的安卓系统成为物联网的标准操作系统平台。在智能手机系统上占有率最高的安卓,在物联网领域的普及率或许仍高于苹果的iOS,其主要原因:一是开源,二是免费。
安卓系统在2005年被谷歌收购前便采用了开源模式,收购后不断优化改进,提供了更多软件接口,并提供给所有的智能手机厂商使用。安卓系统已广泛运行在微型卫星、咖啡机、游戏机、电冰箱、机器人收割机等各种各样的设备上。
苹果iOS虽然通过软硬件紧密绑定获得了更好的用户体验,但这也制约了苹果通过操作系统和软件获得广泛盟友和无边界生态圈的可能性。未来的物联网是继互联网之后对信息产业的又一次重大变革,无数厂商将在这个变革里创造出全新的业务模式和无比丰富的智能硬件产品。
这些智能硬件产品只可能在开放的环境下通过统一的行业标准进行协作,而不会受控于个别厂商导致创新性被压抑。对于这一点,最好的例子就是Sun的Java,它超越了微软统一标准管理下的.Net并发展成为最流行的企业级应用开发平台。
谷歌不断在市场上搜寻收购对象,以快速提升自己在物联网解决方案上的完备性。2014年初,谷歌以32亿美元收购智能家居平台领导厂商Nest,以补足智能家居领域的硬件短板。Nest是北美智能家居平台市场上的创新引领者,它的产品加入了很多传感器,能够学习人们的使用习惯。智能温控器会记录并上传数据,Nest Labs 的服务器对数据进行分析后就能让其自动设定温度,让室温保持在人们感到最舒适的状态。
2014年6月和10月,谷歌又通过Nest分别收购了云端家庭安全监控摄像头制造商Dropcam和智能家居中枢控制设备公司Revolv,进一步完善其联盟计划“Work With Nest”。Nest也早在2013年9月,就开放了Nest API,便于第三方开发者创建软件、硬件、服务等,并将其和自动调温器连接在一起,通过Nest的传感器、控制芯片和算法更好地检测、调整房间里各个家电的运行情况。
反观苹果,2014年6月才发布智能家居平台(HomeKit)和智能健康平台(HealthKit),直到10月份苹果才把芯片规范提供给芯片厂商。博通和德州仪器2014年11月份推出第一批支持HomeKit的芯片。直到2015年1月份的国际消费电子展(CES)上,兼容HomeKit的产品才正式发布,其中包括iDevices智能插头、Schlage Sense智能锁和Elgato的一系列互联家居设备。而这些产品真正公开销售还要等到几个月后。
可以看到,谷歌是直接收购现有领先产品和标准,并快速与已有产品整合形成生态圈。苹果是先制定整合标准,再按照标准授权生产芯片和相关产品,缓慢形成生态链。在智能家居整合标准尚未统一的今天,苹果在智能家居创新和产品化方面远远落在了谷歌后面。
管:开始拼自建能力
再看“管”,这里指的是管道,即各种有线和无线接入互联网的能力,以及在基础连接上的服务与内容优化的能力。以前管道都是由通信运营商提供,互联网企业只是把管道作为服务的基础架构使用。随着通信行业智能管道技术的出现和成熟,管道也逐渐成为影响客户感知的重要因素。
CDN(内容分发网络)是目前互联网快速访问和响应的最重要的优化手段,其原理就是根据用户位置和访问数据的差异,在邻近用户的互联网节点上存放冗余的镜像数据,这样在用户访问常用和相对静态的内容时,就能得到快速响应。可以说,目前主流网站面对来自全球的海量访问请求,几乎都使用CDN来确保用户体验。
谷歌作为全球最大的搜索引擎服务商,从很早就开始构建自己的CDN系统,甚至在2011年开始向其用户免费提供CDN的功能——Google PageSpeed Service。
由于谷歌长期对CDN的支持和优化,到2014年,Alexa统计的访问量最大的前30万个站点中有近1/4站点的CDN访问都是由谷歌支撑的。苹果在和运营商的长期合作过程中,一直把管道的功能交由移动运营商来支撑。这也导致了在没有大规模使用CDN之前,苹果的App Store访问和下载速度一直被用户所诟病,这一点国内iPhone用户的感知更为明显。直到2013年开始使用Akamai的CDN服务后,苹果App Store的访问速度才有了明显提升。
一方面苹果认识到了CDN的重要性,另一方面现有的CDN服务设施已不能满足苹果当下的需求,iPhones、iPads和MacBooks中的新版本操作系统对CDN要求更高了。所以从2014年下半年开始,苹果开始建立自己的CDN平台。可以看到,苹果对于CDN的全面使用和构建自有的CDN平台方面,还是远远落在了谷歌后面。
除了网络访问的优化,谷歌还积极参与到通信网络的建设中,以提升互联网接入的速度和全球网络覆盖率,而苹果在这方面基本没有参与。
谷歌2012年在美国发布了1G光纤宽带网络(Google Fiber Broadband)和光纤电视服务(Google Fiber TV)。2014年,又以Google X Lib的名字开展热气球网络计划,以热气球+无线基站的方式提供廉价方便的互联网接入服务。不管哪一项,在通信市场都是革命性的举动,会让谷歌进一步获取对互联网访问管道的控制权。
云:封闭令苹果缺失大数据
最后来看看“云”。云平台方面苹果和其竞争对手谷歌、亚马逊、微软各有擅长。借由iPhone和iPad的高渗透,苹果的iCloud目前是美国消费者使用量最大的云计算服务。在企业云平台市场,则是谷歌、亚马逊和微软的天下,苹果基本没有介入。
云的另一个重要领域就是大数据。大数据是未来认知用户使用模式,预测用户潜在使用需求的最大利器。而这个利器需要依托于海量的数据收集触角、强大的数据分析引擎和把洞察的结果转化为商业机会的能力。在这个领域谷歌又略胜苹果。
早在十多年前,谷歌的两篇有关GFS(谷歌文件系统,Google File System)、MapReduce和BigTable的论文就催生了大数据行业和事实标准Hadoop(分布式系统基础架构)。GFS可为用户提供极高的计算性能,同时具备最小的硬件投资和运营成本。可以说,这就是最早的大数据平台雏形。
苹果也逐渐认识到了大数据分析能力的重要性。2014年7月,苹果和IBM签署排他性的合作协议,希望将IBM的大数据、分析能力,与苹果公司的消费体验、软硬件整合能力强强结合。根据双方的声明,IBM将为苹果iOS操作系统开发100多款面向企业客户的应用软件,供苹果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用户使用。
苹果此举会收到很好的效果,但能否赶上甚至超过谷歌,我认为非常困难。如果说,十年前的谷歌还只是一个搜索引擎公司,依靠用户的搜索行为认识这个世界的话,目前谷歌的核心产品,如广告(AdWords)、交流和分享(Drive和Hangouts)、社交网络(Google +)、地图(Google Maps)、流媒体(Google Play)、操作系统(Android和Chrome OS)、桌面和移动应用(Gmail)等,甚至谷歌在网络建设方面的参与,都在源源不断地为谷歌构筑坚实的大数据基础。
谷歌和苹果在大数据领域的暗战其实已经开始。早在2005年谷歌就开始向开发者开放地图功能。谷歌对全球所有重要城市的每条街道,各个建筑等位置和坐标数据进行搜集分析,同时提供全球卫星视图。
2012年,苹果决定在iOS设备中踢走谷歌地图,转而预装自己的地图服务。这个大胆举动引来了一场灾难,糟糕的苹果地图引发了用户的投诉潮,最后苹果CEO库克不得不出面道歉,创造了苹果历史上极为罕见的一幕。尽管面临这样大的压力,苹果仍然坚持在iOS里一点点地把谷歌地图排除出去,以构建自己的地图大数据入口。
客观地说,谷歌在搜索引擎大数据挖掘和地图方面起步较早,技术优势相对苹果是比较明显的。
综上所述,随着互联网应用模式的不断复杂化,管道和云的创新越来越成为整个生态链里最核心的部分。如果苹果不能在后端投入更多一些,未来谷歌就会比苹果更好地掌控用户体验,进而成为最终赢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