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度CEO李彦宏前几天在两会上爆料说,百度正在研发智能汽车,而且有望于今年推出。最近又有消息曝出,百度深度学习实验室已同国家交通运输部公路科学研究院签订框架合作协议,结合中国的国情,在智能驾驶,交通安全、车路协同、政策法规研究、技术标准化等方面进行合作,一起克服国内无人驾驶汽车及相应车路协同等方面政策壁垒。
上文中提到的”智能汽车”如果不出所料,应该指的是去年百度曾经曝光过的无人驾驶汽车计划。该车由百度深度学习实验室研发,百度研究院副院长余凯在谈到设计细节时曾提到它“有方向盘”,“实际上,这款车加装了智能辅助系统,用于收集公路状况数据,然后进行局部自动操控”,与“无人驾驶”不同的是,它是一款“人车合一”的“高自动化汽车”,目的不是为了完全取代司机,只是能令司机从驾驶中解脱出来。这种解脱意味着,汽车将足以自我控制,就像人骑马一样,马可以根据不同的路况做出决定,但司机随时想恢复控制都可以实施干预。
关于打造智能汽车的想法,实际上近几年来汽车业界和互联网业界一直层出不穷。国际上奔驰、宝马、奥迪、大众、苹果等汽车、IT巨头纷纷进军无人驾驶汽车研发,国内阿里、乐视、华为等IT互联网公司也都与车企展开合作,有意进军智能汽车产业。但是基本上可以说,除了谷歌的无人驾驶汽车,其他一言以蔽之就是在汽车上加装一个“能上网的小米盒子”而已。
且慢,谷歌的无人驾驶汽车5年后才能上路,百度的今年就能推出?这似乎有点令人意外。
麦肯锡曾经做过一份咨询报告,把无人驾驶的普及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将到2020年左右,无人驾驶汽车已经渗入了工业和特定场所,如农场、矿场,但客运汽车的无人驾驶仍停留在原型和测试阶段;第二阶段在2020年至2035年之间,无人驾驶技术会逐渐进入主流,并经历成长的阵痛;2040年后是第三阶段,无人驾驶汽车变为了我们的主要交通工具,所有规则逐渐产生定论。
这份进度表简直让人沮丧。但是麦肯锡的报告忽略了两个重要的因素。一是没有预料到人工智能的迅速进步:谷歌最新研究成果“深度Q网络”计算程序,突破了以往单一算法只能对应单一任务的限制,将人工智能技术向前推进了一大步。而百度大脑目前已拥有超过200亿个参数,成为当今世界最大规模的深度神经网络,并在语音识别、计算机视觉等关键技术领域实现国际级突破。二是没有意识到,其实人们对智能交通的短期需求,也许并不是一步到位的无人驾驶,而只是“有人驾驶但更省事更安全更智能”的“半无人驾驶”就够了。
换句话说,无人驾驶汽车和智能汽车,是有区别的。正如人工智能的短期目标并非打造出人脑一样的智能,而是只要有智能,就很有用。
那么为什么我们现在连“半无人驾驶”也没有看到?
因为,要想做成智能汽车,有两个门槛。首先是研发出靠谱的人工智能操作系统,其次是汽车厂商的硬件配合,而两点同时满足,并不容易。
先来说说人工智能的技术壁垒。百度研究院副院长余凯曾总结智能驾驶汽车研发的三个模块:第一模块-感知,即通过车上的传感器去感知车的驾驶环境,包括静态的环境,车道线、交通标志和动态的环境,周围的行人和车辆。第二模块-决策,根据当前车需要完成的任务,判断当前的动态和静态环境,来制定下一步的决策。第三模块-控制,把决策转换成实际的对车的控制指令,比如说一个油门一个刹车的命令。由此可见,每一个模块的实现,都需要人工智能领域深刻的技术积累,而这并非一般传统车企或互联网企业能达到的。
以完成环境感知所必须的高精度道路地图为例,这是实现无人驾驶的一项关键技术,但一直以来却是限制我国智能汽车产业发展的瓶颈,科技企业纷纷发力,围绕高精度地图的战争硝烟弥漫。据了解,百度凭借中国互联网地图测绘甲级资质和多年地图大数据的积累已经先人一步研发出“高精度三维环境地图“,将率先打破这一瓶颈,实现我国智能汽车产业的突破。
据了解,百度通过激光雷达采集三维地图数据,也针对车道线、交通标志等二维数据做测绘,通过二维和三维协作,完成精度为厘米级的三维环境地图。在掌握精准的道路信息后,配合百度在图像识别、深度学习等技术上的优势,为无人驾驶汽车提供人工智能技术支撑。
解决了人工智能系统,接下来要解决汽车硬件的问题。百度称研发智能汽车的目的不是为了卖“车”本身,可是会有汽车厂商愿意合作吗?现实证明答案是肯定的。
其实早期汽车厂商是害怕互联网公司进驻的,它们并不愿意与其他人分食这个巨大的蛋糕,因此自行研发车载智能系统,但却发现不仅不能与手机连接而且用户体验很差。从去年开始,各大车厂商终于醒过来劲了,既然车联网趋势不可逆,传统汽车制造巨头们必须要借助互联网的技术和力量拥抱变革,才能获得更好的发展。所以,与其自己吃力的研发智能系统,不如把他交给更专业的移动互联网厂商,通力合作,不仅了提高效率,更能加强体验。
谷歌已经开启了与各汽车巨头的合作计划,2020年之前加速推出无人驾驶汽车量产,合作企业包括通用汽车、福特汽车、丰田汽车、戴勒姆集团及大众汽车等。百度也在今年发布了全新升级的车载智能系统“carlife”吸引了奔驰、上海大众、沃尔沃等9大车企合作。此前也有消息称百度已经与宝马等汽车厂家签订了合作协议,共同推进智能汽车的研发。
让我们谈点实际的,智能汽车这东西钱景如何?
智能汽车之所以被称之为未来的颠覆性技术,是因为它本身的目标就是改变人们已有的用车方式,帮助改善人们的出行安全,减少交通事故的发生;提高交通效率,解决大城市经常出现大规模堵车现象。随着技术的突破、行业的发展,这种新的交通方式将会距人们越来越近,其带来的社会价值也将越发凸显。
当然,在商言商,社会价值只是技术变革的附加值,企业本身还是会更多地从商业逻辑上来设计产品。现阶段汽车零部件产业占整个汽车产业的70%,但随着汽车、的智能化,汽车也将像电脑一样成为高度标准化的产品。对于车企而言,它们拥有车辆制造能力,而互联网企业拥有提供互联网服务的解决方案。两者强强联合,既可以通过提供网络服务来增强车辆的使用体验,又可以借助车内的车联网平台销售互联网服务。车企赚硬件的钱,互联网企业赚服务的钱,正是两者利益的契合点。
从本质上而言,百度进军智能汽车,是布局未来入口的战略逻辑。汽车作为家居之外的另一个核心生活场景,必然成为未来万物互联之战的重要据点。这一行业由于入局门槛高,目前国内来看百度并没有强大竞争力的对手。未来当智能汽车上安装着来自百度的“汽车大脑“,并搭载百度提供的智能车载系统,使用百度地图、百度搜索、百度音乐、视频等车联网服务时,新场景带来的价值空间会有多大,值得畅想。
关于价值空间,我们从谷歌的例子中或许可以有所启发。作为全球市值排名前三的巨头,谷歌的市值一度逼近4000亿美金,关键在于旗下的安卓生态系统成为多数智能手机的“大脑”,抢占了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制高点。智能汽车,作为智能手机之后争夺最为激烈的场景之一,战争的硝烟已经燃起:2014年中国市场汽车保有量为1700万辆,2020年预期将达2亿辆,市场空间如此巨大。从发展态势看,智能汽车势必像智能手机那样席卷行业。倘若百度在智能汽车领域卡位成功,进军这个万亿级市场的巨大蓝海,其带来的市场价值会远大于安卓对于谷歌而言的意义。未来,百度能否在这个堪比O2O的巨大产业,再造一个“轮子上的百度”,我们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