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最早应该是马化腾提出来的,但小马哥提的应该是狭义的“互联网+”,到了政府工作报告,则宏观化和广义化,这个概念很大,我觉得比德国去年提出的工业4.0差不多,但两者并不完全重叠。
李克强随口说到风口和顺势而为,圈内人很容易想到雷布斯的理论,雷军的风口论和顺为基金,看来雷布斯没有白去中南海讲课,影响力还是留下了。当然,克强总理看似随口说,但其实也是有深意,结合中国现实而言。
我认为,中国互联网业已经具备拖动整个国民经济的实力,这个观点我在去年专栏里就写过,题目叫《中国互联网业已崛起为“支柱产业”》。
互联网+写入政府报告,也显示出互联网圈政治权力影响力的扩大,已经能够像传统企业家那样对政策产生影响力。
中国曾经错过了一二三次工业革命,但互联网所带来的第四次革命却坚定的站到了风口上,看世界形势,在互联网方面,欧洲日本俄罗斯其实已经被中国超越,唯余中美而已。尽管有种种缺憾,但我认为互联网仍旧算是十几年来政府最大的政绩之一。
希望天佑中国,这次能抓住机会。
本文今天刊为《新京报》社论,有删节。
by信海光微天下
昨天下午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记者会上,在回答《新京报》记者提问时,李克强总理说,最近互联网上流行的一个词叫“风口”,“我想,站在‘互联网+’的风口上顺势而为,会使中国经济飞起来”。
总理的一句回答,使“互联网+”与“风口”、“顺势而为”等词汇瞬间在中国互联网上火起来,成为舆论关注的焦点。
总理的回答实际是有前后文语境的,记者的问题实际是问总理对网购和电商的看法,总理在做出正面肯定,在认为电商“极大地带动了就业,创造了就业的岗位,而且刺激了消费”,并“很愿意为网购、快递和带动的电子商务等新业态做广告”之后,顺势把互联网与中国经济联系起来,才有了上面那番话。像“互联网+”、“风口”、“顺为”这些理论以前只在互联网产业内流行,但克强总理随口拈来,表现出他对中国互联网产业的熟稔与关心。
实际上,关于“互联网+”,并非是在两会记者会上才首次冒出,而是之前就出现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在3月5日,李克强总理在所作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要制定“互联网+”行动计划,推动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与现代制造业结合,促进电子商务、工业互联网和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引导互联网企业拓展国际市场。这是第一次在政府工作报告当中大量提到互联网,并突出了互联网在经济结构转型中的重要地位。表明“互联网+”上升至国家层面,并且逐步向第一第二产业渗透。
“互联网+”的“+”,其意为互联网加传统行业。在写入政府工作报告之前,“互联网+”并非无根之木,而是已经在神州大地上进行的如火如荼,尤其是在第三产业中“互联网+”模式实际上已经得到全面应用,比如电商的京东模式和淘宝模式,都有大批传统第三产业参与,网上银行也是以实体银行业为基础,滴滴快的模式正在改变传统交通业,而大批的传统媒体也正行进在“互联网+”的路上,这还不算几乎席卷整个服务业的O2O模式。
“互联网+”不是互联网与传统行业你死我活、争夺饭碗的零和游戏,也不是互联网与传统行业的简单相加。而是利用互联网技术与互联网平台,使互联网与传统行业深度融合,协同增效,创造新的价值与新的发展生态,所谓“+”,还有创造增量,把蛋糕做大的意思。中国经济近年来在减速,而“互联网+”则是再次创造增量价值,促经济腾飞的一条正确路径。如果“互联网+”效应发挥得好,互联网将像第一次工业革命的蒸汽、第二次工业革命中的电力一样,极大的提升生产力与生产效率,有乐观者甚至预测“互联网+”将引爆第七次信息革命。
“互联网+”也不是政府为了刺激经济而生硬推出的一个行动计划。在记者会上,克强总理在提到“互联网+”时专门提到了“风口”和“顺势而为”,这其实大有深意。如习近平2012年12月7日参观考察腾讯公司时所讲,“现在人类已经进入互联网时代这样一个历史阶段,这是一个世界潮流。”中国经济只有顺潮流而动,才能真正使“互联网发展成果惠及13亿中国人民”。
成功有天时地利人和,互联网不仅是历史潮流与世界潮流,而且也是中国的机遇。一百多年以来,中国错过了第一次工业革命所开创的“蒸汽时代”与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电气时代”,成为边缘者落伍者,二战后的第三次工业革命虽然搭上末班车,但依旧是追赶者,只有互联网时代,中国具备了引领世界潮流的能力。
接入互联网20年,中国网民超6亿,世界互联网十强企业,中国占据四席(阿里巴巴、腾讯、百度、京东)远超欧洲,一个世界网络强国已具雏形。而在中国,也还没有哪个行业像互联网一样,如此阳光、如此与国际接轨、诞生出如此数量众多的世界级企业家。
十多年来,互联网产业就是中国经济的传奇,其增速超国家GDP增速5倍,互联网经济占GDP的比重也超过很多发达国家,互联网业已经完全具备拉动二三产业、带动整个国民经济全面向上的能力,如果“互联网+”行动计划获得成功,21世纪中国将与美国、欧盟、日本等发达国家站在同一起水平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