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5日消息,315晚会聚焦了多个涉及骚扰电话、改号软件等信息诈骗手法;而在刚过去的两会上,人大代表陈伟才、李世杰等人也针对治理电信诈骗、净化通信服务环境提出相关提案,引爆了社会对电信诈骗、骚扰电话难治理的热议。腾讯安全携深圳市公安局反信息诈骗中心,披露了今年以来频发的信息诈骗典型案例,方便广大用户积极防范这类骗局,保护个人利益。
冒充“公检法”诈骗
2015年2月5日,石女士接到自称上海市公安局宝山分局的杨警官的电话,被通知其涉嫌洗钱成为通缉罪犯,最严重的后果是要处无期徒刑或十年以上的有期徒刑,并接着说事主的同伙已被抓获,称石女士的所有资产将被冻结,还传真了一份《资产强制清查执行书》。后来,所谓的杨警官称为了证明她的清白要其按照他的提示在电脑上操作,还说该案件是高级机密不能告诉别人。直至发现银行卡内人民币12万元被转走,才意识到上当受骗。石女士报警后,通过警方与银行的大力协作最终成功拦截全额资金时,这笔资金已被诈骗分子分散转移至三十余张银行卡中了。
腾讯手机管家安全专家陆兆华先生介绍,这是一起典型的冒充公检法诈骗案例,在此类诈骗中,诈骗分子通过非法渠道获取受害人信息,使用网络改号电话冒充公检法机构人员,以涉嫌贩毒洗钱等罪名进行恐吓,并利用诱骗或技术手段将事主钱财转移到涉案账号上,也会利用木马程序让事主电脑黑屏,并通过网银向外转账。
办理大额信用卡诈骗
2015年2月6日,黄先生手机收到一条短信,大致内容为:“关于白金银行卡申请的,可以快速办理大额度信用卡。如有需要,请联系某某电话”,因为正好击中黄先生的需求,他便通过留下的电话联系对方,随后根据对方要求办理指定银行卡,办理成功后拨打对方电话,按照其提示通过网银远程操作,随后收到银行扣费149986元的短信,才发现被骗。
陆兆华分析说,这起诈骗中诈骗分子以快速代办大额信用卡为诱饵,通过非法手段获取受害人的姓名、电话、信用卡等信息,然后以做“流水账”为由诱骗受害人办理银行卡,并要求其预存一定的资金,同时诈骗分子为受害人开通网银功能,并绑定在自己的手机号上,导致银行卡绑定、开通、快捷支付等业务时的验证码均发送到了诈骗分子的手机中,从而受害人资金被盗刷。
冒充领导借钱诈骗
2015年1月28日,官先生接到陌生电话,对方自称是上级领导,听声音和语气他便误以为是之前的某位领导,约好次日到其办公室见面。第二天他接到对方电话,“领导”称有急事要用钱,官先生便答应借给对方15000元,不久对方又以钱不够为由,再次请求他帮忙汇款85000元,同时许诺下午到办公室后立即返还现金,没想到下午对方又一次打来电话借钱,官先生此时才发觉异常,迅速拨打电话报警。
陆兆华介绍,此类诈骗案件多发生于白天,诈骗分子通过不正当途径取得被害人电话信息资料,然后伪装成被害人领导、家人、朋友的口气和身份,编造没有生活费、出车祸、故意伤害被抓急需钱等理由利用被害人的同情心和疏忽大意让其汇款。
防范信息诈骗谨记五个不
针对上述典型的冒充公检法、冒充熟人、冒充信用卡办理等电信诈骗手法,腾讯手机管家安全专家陆兆华建议广大用户,有效防范信息诈骗,要记住“五个不”:
不轻信:用户不要轻信不明来历电话短信,例如 “中奖”、“邮包藏毒”、“积分兑换”、“机票改签/航班取消”、“涉嫌洗钱”、“办理大额信用卡”等等;
不要求:警方从不要求受访者提供个人的银行卡号、存款账号、密码及身份资料,也不会通过110电话号码联系用户,如果发现来电显示为“110”,则必定有诈;
不打开:用户不要直接打开可疑短信内或聊天软件提供的任何网址,其中大部分都是钓鱼网址,会窃取用户的账户信息,甚至是诱导下载软件导致手机中毒,进一步窃取支付验证码等;
不告知:用户不要直接在电话中轻易告知陌生人自己的隐私及银行卡等重要信息;
不放松:用户不要放松对信息诈骗的警惕,应提前做好预防,在手机安装腾讯手机管家等专业的安全软件可以有效拦截和识别绝大多数诈骗电话、短信,在电脑上安装腾讯电脑管家等安全软件,可以查杀各种病毒木马,并拦截恶意诈骗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