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Bear旗下自媒体矩阵:

垃圾电话根治,依靠运营商肯定没戏

   时间:2015-03-17 10:20:14 来源:百度百家编辑:星辉 发表评论无障碍通道

垃圾电话人人讨厌,更恨的是那些让人防不胜防的诈骗电话,所以,这样的电话就应该人人喊打。不过,对于垃圾电话的治理却不能理想主义,任何存在的事物都有其生存的土壤,当这个土壤还肥沃之时,总会有这样那样的方式给爆发出来。

垃圾电话是怎么产生和泛滥的

垃圾电话里,其实可以分开来对待。这里面,一种是营销电话,也就是各种各样的企业打着各种名义进行的电话营销,主要目的是为了推销商品,这是一种合法的营销模式,在一些时候惹人讨厌是确实的,但却与在大街上向行人推销产品无异,用不着用棒子打。另外还有一种,典型的诈骗电话,全是骗子们有组织的设局,坑人无数,这些属于违法犯罪,应该归属公安部门管理。

所谓的垃圾电话早已有之,但像如今这样泛滥却是少见,到了必须严肃治理才能收敛的地步,而要想治理好,必须是所有相关各方都齐抓共管,更需要看到的是,借助诈骗电话进行的银行卡诈骗犯罪是执法部门都头疼的案件,银行甚至都无法理出资金流转的头绪,其治理过程将是难度很大。

垃圾电话之前是垃圾短信,当年,伴随垃圾短信的讨伐也是如现在垃圾电话一般的光景,可如今垃圾短信少多了。垃圾电话与垃圾短信之间其实存在着传承的关系,正是因为对垃圾短信的过分治理才催生了垃圾电话的繁荣。

垃圾电话能被一棍子打死吗?

如果我们要给垃圾短信辩解,一定是要被人痛骂的,但有一个事实也要清楚,垃圾短信的蔓延让曾经被称为牛皮藓的街头小广告得到了根本性的遏制。就垃圾广告的总体严重程度而言,垃圾短信并不是罪恶的源头,也不是最严重的载体,只是一次因为技术改造而带来的一次升级。

垃圾电话的前身是垃圾短信,也正是在垃圾短信被苛刻性的一锤子打死的背景下,垃圾电话被快速催化成熟。因为,有罪的是垃圾,是诈骗分子,并不是短信,也不是电话,这些技术手段充其量只是个通道,并不应该承担罪与罚。

社会治理并不是理想主义的,水至清则无鱼,当门被关上的时候,另外的一个窗户就被打开了。不是说垃圾短信不该被治理,而是说这种治理应该只是将其控制在低的浓度,而不是期望将其彻底铲除。

当我们不切实际的希望一劳永逸的将垃圾短信清除掉,顺便在泼脏水的时候将孩子也扔掉了,正常的信息传递被阻碍,因此,那些强烈的需求就转向了一开始代价和成本较高了电话,结果,当电话被开发出来之后,诈骗分子发现了更廉价更具有成功可能性的技术。对于垃圾电话的穷追猛打会不会也是如此尴尬的结局呢?

诈骗电话根治需要多方联动

对于诈骗电话来讲,就应该被斩草除根,而这种斩草除根需要各方面的努力,绝非依靠运营商一己之力就能完成。

今年的315晚会上,将垃圾电话和诈骗电话所有的责任都推给了“透传”。所谓透传,指的是运营商在客户拨打电话的过程中将呼出号码真实的传递并显示给接受方,不允许运营商私下在传递过程中改动,这本是通信管理的重要原则。

一般的表现就是,我们接到一个电话,是推销贷款的或者卖假药的,这个号码显示是02012345678,可是,当你回拨这个电话的时候,却告诉你此号码不存在,也就是说,你的手机上显示的号码并非是真实的来电号码,而是被人刻意更改过的,如果这个号码被显示成银行的客服,危害可就大了。但是,如果运营商接收到的这个来电就是以这个号码过来的,那么运营商依照透传规则显示给客户就是合理合法的,相反,如果被改掉才是违法。

可以这样说,透传与改号是两个问题,不能混为一谈。假设,A是呼叫中心,B是用户,A要打电话给B,是连接到关口局上的,关口局上是有白名单管控的,不管你A怎么改号码,只要不是真实号码,关口局是不会放通的,也就是说A用假号码是打不到B的。如此,便是遵守了透明传送原则。但是,如果在出口处就披上了真实号码的外衣,或者接收方无法鉴别,那接受方运营商没有理由不进行“错误”的透传。

根据相关专业人士的解释,目前的诈骗电话基本都是国外的VOIP在国内的落地,而并非所谓的透传。犯罪分子所使用的VOIP网络电话,通常是采用电脑连接到固定电话的方式,语音通话的路径相对固定,在国际间的通话走国际互联网线路,而后多选择我国香港、台湾、澳门等地电信运营商服务器,从香港等地走电话数字程控交换网层层转接,呼入某个受害人家中。

正如专家所说,垃圾短信、垃圾电话的泛滥,成因是多方面的,里面有社会问题(那么多公司以此谋利,该通过法律规范和严格执法来管住源头),也有技术上的问题(运营商要多多尽责,多升级防范,透传之类的细节技术的问题需要网络部门和信安部门去解决,而不要凭一线的缺乏基础专业知识的客户经理的随后回答为依据)。当然,如果运营商发现有地方或部门为了完成经营指标而造成管理执行不到位等,就应该严肃处理。

总之,消费者受骚扰受伤害越多,运营商实际上受害也越大,也越应该呼吁全社会齐心合力的加以解决。如果仅仅用含混其词的技术表达,就推断运营商是幕后推手,则是不客观的。长期看,营造法制环境,各负其则来合理有效的治理垃圾短信和垃圾电话,对运营商、消费者以及全社会都是大大有利的。

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全站最新
热门内容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  RSS订阅  |  开放转载  |  滚动资讯  |  争议稿件处理  |  English Version